首页 百科知识 广西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发展评价与提升对策

广西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发展评价与提升对策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柏露露赵四东陈春炳融合是服务业发展最新趋势,伴随国家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我国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渐深。整体而言,广西服务业与工业融合整体优于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且发展趋势向好;服务业与农业在投入融合上逐年优化,但在需求融合方面出现割裂加剧的发展趋势。

柏露露

赵四东

陈春炳

融合是服务业发展最新趋势,伴随国家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我国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渐深。2016年广西实现全区生产总值18 245.0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3:45.1:39.6。在广西从工业化中期向中期后半段乃至中后期迈进的过程中,服务业与工业及农业融合发展已成为广西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广西高度重视产业融合发展,并颁布实施《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但服务业与工业及农业的融合水平、主要特征、关键路径以及未来优化建议,仍有待深入研究。

一、融合发展特征判断

科学研判广西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特征及总体发展趋势,参考相关研究,基于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和投入产出均衡模型测算三大产业互动中间投入率和互动中间需求率,计算产业融合均衡度。基础数据来源于2007年、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投入产出表,通过趋势外推法预测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大产业投入产出量,估算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大产业融合均衡度。其中投入产出均衡模型反映各产业部门产品的消耗情况、价值构成以及投入与产出的均衡关系,互动中间投入率反映某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特定产业的中间投入与总投入之比,数值越高说明某产业对另一产业的中间投入越多、影响越明显,互动中间需求率反映某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特定产业的中间需求与总需求之比,数值越大意味着某产业对另一产业的中间需求越多、依赖性越强;融合均衡度(融合度)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中间投入(或中间需求)的融合状况,指标值越接近1表明各产业之间融合水平越高,反之,则各产业之间融合水平越低。

(一)广西服务业与工业融合优于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

基于广西服务业与工业、服务业与农业产业均衡度评价结果,取具体结果与1的绝对值差为产业割裂度,以更明了地判断产业间融合发展的差距。广西服务业与工业、服务业与农业产业割裂度显示如图1,产业割裂数值越大代表两产业之间融合度越差。整体而言,广西服务业与工业融合整体优于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且发展趋势向好;服务业与农业在投入融合上逐年优化,但在需求融合方面出现割裂加剧的发展趋势。

表1 广西服务业与工农业产业协调度评价及预测结果

图1 广西服务业与工农业产业割裂度

(二)服务业与工业总体融合度较高,服务业对工业发展依赖较高

从总体而言,广西工业和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相较于农业与服务业而言较高,产业之间总体融合程度较高。从产业间互动发展方面而言,广西服务业对工业的发展依赖要高于工业对服务业的发展依赖,工业为服务业提供了持续增长的中间投入,同时为服务业带来了显著的中间需求拉动;服务业对工业的中间投入逐年下降,对于工业的需求拉动也不显著。综上所述,广西工业的发展显著拉动服务业发展,但服务业对于工业发展的贡献仍有待提升。

图2 广西服务业与工业产业融合相关指标

(三)服务业与农业总体融合度较低,农业对服务业发展依赖较高

从总体而言,广西农业和服务业中间投入率与中间需求率皆未突破0.1,产业之间总体融合度较低。从产业间互动发展方面而言,广西农业对服务业中间投入率和需求率皆高于服务业对农业的中间投入率和需求率,即农业对服务业的中间投入较多,同时也显著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相对地,服务业对农业的中间投入和需求依赖较弱。从发展趋势来看,农业对服务业中间投入率逐年下降,而中间需求率渐升,表示农业对服务业的投入逐渐下降,但服务业对农业的中间拉动仍持续增加;服务业与农业的中间投入相对稳定,但农业发展给服务业带来的中间需求的拉动效应较弱,且持续递减。综上所述,广西服务业发展对农业产生正面带动效应,但农业对服务业的拉动效应有待提升。

图3 广西服务业与农业产业融合相关指标

首先,广西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进一步推动产业间融合仍是广西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次,服务业与工业产业互动融合发展情况显示,广西工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目前而言,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工业的促进反馈仍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而广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供不应求。再次,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度较低,一方面原因为农业延伸服务业的发展仍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当前发展较快的农家乐、农业旅游、农业电商等主要还是由农村家庭或村镇小集体为发展主体,规模较小,尚未实现水平分离,形成专业化产业,辐射影响力有限。广西未来产业融合发展应坚持全面铺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从产业链、价值链视角提升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发展的广度,并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农村、农业延伸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二、服务业与工业融合路径:价值重塑

广西服务业与工业的产业融合虽然相比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较好,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当前广西服务业与工业的融合仍需从广度和宽度双向合力,基于产业价值链重塑的视角,提出产业价值链纵向延伸、横向拓展、虚拟价值提炼融合三种发展路径,以产业价值链横纵向延伸拓展融合为主,适当发展制造业延伸虚拟文化经济。

(一)基于价值链纵向延伸的产业融合路径

价值链纵向延伸融合即延伸发展制造业价值链两端服务,将位于微笑曲线两端的品牌经营、产业研发、产品销售和服务从制造业中剥离,形成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产业。服务的专业外包有利于提升制造业发展效率,同时形成可供共享的专业服务知识和经验储备。在具体产业发展方面,结合广西发展实际,主要在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产业核心城市区域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品牌管理等制造品牌衍生服务及科技研发设计相关咨询服务,制定相关政策,扶持以电子商务为主的营销渠道服务企业发展,培育专业化的售后服务外包企业。

图4 价值链纵向延伸式产业融合路径

案例1:深圳市总部经济发展

深圳大力发展创新创业产业,尤其重视对总部经济的发展。早在2008年1月,深圳下发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来深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吹响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的集结号。2013年,深圳出台《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规划》,提出超级总部基地是城市在全球经济产业链条中终极地位的典型代表,是未来深圳发展成为世界城市的一个功能中心。深圳市总部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为深圳市带来了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技术外溢,另一方面也为深圳市带来了丰厚的税收回报。截至2016年,深圳本土世界五百强企业增至5家,营业收入超500亿元企业达22家,其中超千亿元企业11家。深圳总部集聚效应增强,89家总部企业贡献税收443.9亿元,增长29%。

(二)基于价值链横向拓展的产业融合路径

制造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以及相关服务业放松管制的背景下,在自身传统价值链的基础上,依托自身价值活动或产品,将战略节点向价值链相关价值活动的横断面拓展,使原本在企业外部的服务价值活动纳入自身价值体系中,并培育成其价值链中的核心增值活动环节,从而实现其能力扩张,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多的利润增长点。这些衍生服务业主要为保障企业生产正常运作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金融保险、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设备维护服务等,还有那些促进主导产品销售的体验性服务业如工业旅游等。结合广西发展实际,大力发展“互联网+”物流、产业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改变生产性服务业供不应求的发展局面,同时,紧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前沿,与阿里云、腾讯云展开战略合作,推动工业云试验试点。

图5 价值链横向延伸式产业融合路径

案例2:徐州工业云

江苏省徐州市是以矿业起家的工矿城市,依托于矿业发展基础,徐州市形成了以工矿装备为主导的制造产业体系,并响应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以本地龙头企业徐工集团为核心,联合阿里云,开发集工业设计、智能制造、能效管理、智能服务运维、柔性生产等于一体的中国首个工业云平台。目前已形成了完整的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信息化体系,积累了150T的工业大数据,并运用于智能制造、远程故障诊断、后市场服务等多个环节。预计到2017年底,可完成徐工工业云的整体部署,并基于云平台开始部署协同设计云、全球电子商务、全球物联网、智能供应链等核心信息系统;逐步向社会开放徐工工业云平台,构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典型运用。制造上云大幅提升了徐州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真正实现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徐州依托于工业云的研发应用,解决了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问题,实现了传统工矿城市向智能制造先锋的转变,带动区域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三)价值链虚拟价值提炼的产业融合路径

制造业企业借助于信息技术将其基本价值链上的非战略性价值活动环节虚拟化,实行战略外包,同时将一些服务价值活动发展成核心增值环节,实现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此项融合路径门槛相对较高,需要相对成熟的制造产业基础,具有能够实现品牌全面发展的资源基础和资金实力,需要依托大型龙头企业作为主力推动。结合广西发展实际,可重点支持若干个制造龙头企业和示范试点城市发展虚拟文化经济,如打造柳州汽车文化产业城,充分利用潜在资源,实现产业价值网络化发展。

案例3:盐城汽车产业城

江苏省盐城市是江苏省最大的汽车制造基地。经过多年发展,盐城汽车产业已形成了以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及配套生产企业为主体,中大客车、悦达专用车、东风悦达起亚和奥新新能源汽车等为特色的“一大、一小、一特、一新”的发展格局,并成为江苏省最大且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汽车制造基地;同时伴随着整车和零部件生产的发展,服务、修理、物流企业也在盐城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以整车制造为主,集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运输、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等产业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基于汽车产业文化的虚拟价值提炼,盐城全力打造“汽车制造名城”“汽车科技名城”“汽车商贸名城”“汽车文化名城”和“汽车旅游名城”五大汽车名城,使制造业虚拟价值转变为新兴服务业,实现了产业的深度互动融合。

三、服务业与农业融合路径:水平分离和垂直联合

实证研究显示,广西服务业与农业的产业融合度较低,服务业的发展对广西农业有一定拉动作用,但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对服务业的贡献较低。广西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必须处理好产业之间的“水平分离”和“垂直联合”,将内嵌于小农经济的服务功能进行剥离,推动农业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再将专业的服务部门与农业、农村功能进行再融合,显示区域集群式的产业联合网络,提升集聚发展效益。

(一)农业相关服务的剥离与产业延伸重组

广西农业关联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为以农户为中心的小规模附加服务业,而内嵌于农业发展需求的服务领域(如育种研发、收割承包、产品供销等)常常被忽视。系统梳理农业生产链服务环节,将农业生产链中需求较高、价值含量较高的服务环节剥离重组,积极发展农业技术研发、农业服务外包、农业金融等内嵌服务业,鼓励专业性的农业服务机构及公司发展,将分散在农户中的资源集聚,提升农业服务效率,推动农业服务规模化发展。依托农业发展基础,借力于中国—东盟合作机遇,与东盟国家进行农业科技交流,大力发展高新农业,建设高新农业示范试点乡镇和高新农业示范园区。

案例4:杨凌高新农业发展

杨凌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总面积135平方公里,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杨凌全力发展高新农业,建设发展了中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中国农科城”。杨凌基于深厚的农业发展基础,将农业科技作为其发展的重点,形成了具有权威性、专业化的农业科技服务产业,在全国18个省区建立了271个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6589.6万亩,效益达175.7亿元,5.2万农民受益,为示范带动干旱半干旱地区乃至全国广大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推动了自身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村功能延伸拓展融合

除了农业生产性服务需求,农村功能衍生需求也具备较大市场潜力。随着全区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收入提升,同时生活压力也随之提升,城市居民“乡土情怀”体验和休闲旅游需求提升,农村体验、农业旅游市场广阔。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美自然环境,而风光精妙处多在乡村;另外,广西产业发展以农业起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自然风光与乡土文化的融合形成了良好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养老产业,规划乡村体验旅游线路,打造一批示范景点,将乡村旅游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案例5:南京高淳国际慢城

南京高淳区位于南京市南部,被誉为南京的后花园和南大门,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区、商品油基地区和江苏省淡水鱼类重点生产基地。依托于优美的自然环境禀赋、休闲农业文化,高淳积极发展农业旅游,打造地区农业旅游品牌,成为世界慢城联盟授予的中国首个“国际慢城”、国际慢城联盟中国总部所在地。旅游业大幅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当地剩余劳动力的就地就业,同时,旅游发展带动的环境改造、建筑改造和公共服务配给的提升,极大改善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依托旅游的发展,形成宣传效应,当地农产品销量大幅提升,实现了服务业与农业的良性互动循环。

(三)区域产业联合,网络化、特色化发展

以优势、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为支撑,涉农经营主体分工合作、集聚发展,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网络链接的产业体系。通过区域产业网络联系,形成区域网络集群,共享产业发展正外部性,形成规模效益。在呈现方式上,“一村一品”专业乡镇、村等均属这种模式。广西不乏具有一定农业特色的乡镇,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农业特色小镇,整合区域资源,以产业网络化发展模式推进产业融合集聚,带动乡镇经济发展。

案例6:江苏100个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计划

农产品种类丰富,而且名优产品多,地域特色明显,这些都成为江苏培育农业特色小镇的天然优势。江苏省计划2017年创建100个以农业历史经典产业、非物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农耕文化、农家乐、创意休闲农业为内容的农业特色小镇,包括南京江宁香草小镇、盐城大丰“荷兰花海”小镇、邗江甘泉樱花小镇、无锡阳山蜜桃小镇、赣榆谢湖樱桃小镇、灌南菌菇小镇、句容丁庄鲜果小镇、常州夏溪花木小镇、苏州东山茶叶小镇等,让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礼品、农房变客房,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引领农民就地创新创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

四、总结与展望

推进产业融合是促进广西产业发展、经济繁荣、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在当前阶段,广西服务业与工农业产业融合仍存在诸多问题,需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全面梳理,逐个击破。促进工业与服务业产业价值链横纵向延伸拓展融合,要围绕广西优先重点发展的“14+4”千亿元产业体系,以工业规模壮大和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维护维修、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物流、检验检测和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拓展供应链增值服务,加强中小企业和工业企业信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生产性服务支撑水平,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强融合的要素支撑能力,挖掘潜在资源,提炼潜在价值资源,实现工业与服务业全方位融合、网络化发展。推动农业和服务业“水平分离”和“垂直联合”,要促进农业相关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发展多类型融合方式,推动多元化融合经营,完善多渠道融合服务,构建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产业体系和产业网络。2017年至2018年,重点谋划若干个试验试点,进行先试先行,后期逐步推广,力争至2020年,重点实验城市产业融合取得阶段性成就;至2025年,全区服务业与工农业融合呈现新局面,成为全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作者单位: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