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博物馆的视觉艺术管理

博物馆的视觉艺术管理

时间:2022-07-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博物馆的性质与定位国际博物馆协会是这样定义博物馆的:它是一个以满足公众利益为宗旨的永久性机构,通过收藏、研究并展出具有文化价值的实物,从而为公众提供教育和娱乐。以上问题确有其遭到质疑的根源。博物馆无论在其收藏的藏品质量、对藏品的妥善保存和研究,还是其策划展览的专业性方面,都是一般的文化艺术机构所不能比的,由此可见博物馆在艺术收藏和鉴赏方面的权威性。

一、博物馆的性质与定位

国际博物馆协会是这样定义博物馆的:它是一个以满足公众利益为宗旨的永久性机构,通过收藏、研究并展出具有文化价值的实物,从而为公众提供教育和娱乐。人们对这个定义一直分歧不断,很多人质疑:“公众利益”指的是什么?“永久性”指的又是什么?博物馆是为有名望的学者还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

以上问题确有其遭到质疑的根源。首先,“公众利益”指的是所有的公民吗?是否所有的公民都享有相同的欣赏艺术品的权力?答案不可妄断,因为在21世纪的今天,大家都有权利走进博物馆,欣赏难得一见的人类文化遗产和文化精品。但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它是当时权贵阶级、等级阶层社会的产物。在欧洲,博物馆是在艺术品经营者和所有者藐视大众的时候诞生的,当时,艺术被看作是高高在上的,并且收藏家也只希望将藏品展示给那些和他们具有同样趣味、同等知识的鉴赏家和学者观看,一般的公众是没有权利接触艺术的。上层阶级的权贵以这种方式让普通大众意识到他们身份的卑微,让他们知道自己和高雅艺术之间的距离。到17世纪,也只有有名望的人士和地位显赫的外国学者才被允许参观欧洲王室宫廷的珍贵藏品。1700年后,一批又一批的观众才被允许进入个别博物馆和画廊参观,但条件是每人必须向馆长付款12盾。此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免费进入博物馆参观,但此提法遭到当时管理人员的反对,理由非常奇怪,说公众参观会打扰“艺术品的安静思考”。到了18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要求机会均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事情也随之向好的方向发展,公众被允许在规定的日期免费参观博物馆和皇室的珍藏。近代,世界各个国家都注意到文化是其综合实力的一部分,于是开始重视大众的文化教育和精神追求,这才有了今天文化和艺术事业的发展壮大。纵观艺术的发展史,我们只有了解了大众对“公众利益”质疑的缘由,才能更加理解艺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艰难历程,也才会更加珍惜我们今天每一个能够接触艺术、享受艺术的珍贵时刻。

其次,“永久性”指的又是什么?“永久性”如果泛指文化事业的永久性,那就毋庸置疑了。因为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文化、艺术越来越被重视,文化事业逐渐壮大。但“永久性”如果指的是博物馆藏品的永久性的话,我们就有足够的理论和事实来推倒这个模棱两可的观点了。例如,东京工业安全研究博物馆雇用专职人员,并热心为公众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活动,它无疑具有教育功能;但它的藏品并不像大英博物馆那样具有永久性,在这个博物馆中,新的科技创新产品不断涌入,它们的更新周期非常短,在那里,没有哪件藏品被认为是永久性的,所以,“永久性”这个词并不能全面地概括所有类型的博物馆,也难怪大家会质疑国际博物馆协会给博物馆下的这一定义了。

人们对博物馆定义的质疑,以及博物馆定义的不断更新变化,也正说明了博物馆和文化艺术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多样性。但无论定义怎样变化,有几点是不离初衷的,我们应该始终予以肯定,那就是博物馆对艺术品的研究保存功能和教育功能。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对文化艺术事业的日益重视,国立博物馆正蓬勃发展,为公众精神文化方面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越来越多的私立博物馆也争相建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和私人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会更上一层楼,公民的文化和艺术修养也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二、博物馆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1990年,著名博物馆学者威尔(Weil)提出,在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时,博物馆有三个主要功能:(1)保存(to preserve);(2)研究(to study);(3)传达(to communicate)。[1]此外,2005年年底,中国文化部颁布的《博物馆管理办法》也明确将博物馆定义为“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该定义特别强调了博物馆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职能。由此看来,在21世纪的今天,博物馆的收藏、保存、研究和展示功能已被各界普遍认同。

博物馆的这种功能也恰好对应了博物馆管理的一套流程:收藏—保存—研究—传达。其中,收藏是首要环节。博物馆可以说是一个人类文化艺术精品的库藏机构,被博物馆收藏的藏品也必定是具有重大价值和富含文化底蕴的作品;但在艺术界的芸芸作品中,要想把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收入库中,也并非易事,这就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和学者进行缜密的研究和鉴别了。在收藏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妥善保存。保存是指对文物和标本等藏品的典藏和照顾。能够被博物馆尤其是像中国国家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此类级别的博物馆收藏的艺术品,必定是民族的珍贵遗产和宝藏,可见,妥善地保存这些藏品十分必要。与藏品保存同等重要的博物馆职能就是研究。只有对藏品进行仔细的研究,才能弄清艺术品的年代、价值、意义,为艺术史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同时研究也是为了便于更准确细致地传达。传达,即指沟通,建立藏品与参观者之间的沟通,但怎样传达沟通、传达的效果如何,就要看博物馆的策划团队了。传达是一个双向的运作,也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职能,传达不只是让参观者欣赏到艺术品,还要让参观者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学习艺术知识,提升艺术品位和修养,也就是要达到传达的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教育功能。传达的目的就在于教育,它是一体两面的共生体,博物馆最本质的,也可以说是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大众、教育大众,给大众提供一个增加经验、学习知识的机会。由此可见,辩证地收藏、仔细地保存、耐心地研究、有效地传达对于博物馆本质功能的实现非常重要。

博物馆无论在其收藏的藏品质量、对藏品的妥善保存和研究,还是其策划展览的专业性方面,都是一般的文化艺术机构所不能比的,由此可见博物馆在艺术收藏和鉴赏方面的权威性。也正是因为其权威性和藏品资源丰富,才吸引着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人慕名而来,它是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最好证明,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因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支撑这个民族向纵深发展的最强有力的支柱。此外,博物馆作为一个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的空间和平台,为公民精神文化内涵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博物馆也是一个供一代又一代的公民回忆历史、了解历史的场所,参观者不仅可以在博物馆学习和回忆国家历史发展的进程,也可以在博物馆了解到最新的艺术动向,这对大众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对国家的发展还是对公众艺术修养的提高来说,做好博物馆的管理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什么是视觉艺术

视觉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技术手法,创作出可供人观看欣赏的艺术作品,从广义上说,雕塑、绘画、摄影等艺术门类都属于它的范畴,它不仅创作方式多样,造型手法也十分多样。艺术作品既包括二维和三维形态,也包括动态和静态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三维立体的空间艺术,例如雕塑和建筑艺术,通常也被称为造型艺术。此外,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不同,视觉艺术主要强调人的视觉感受,所以像影视艺术这样既包含视觉艺术又包含听觉艺术的艺术形式通常被划归到综合艺术形式的门类上来。从狭义上说,视觉艺术通常是指绘画、版画、油画、摄影等以观看为欣赏方式的平面艺术作品。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最初时期,人们经常通过创造多样的视觉符号,用以记录并传递信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今,经过不断的演变,这些视觉符号与形象逐渐发展成熟,成为我们今天所谓的“视觉艺术”。视觉艺术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方式,有其自身的组织结构与规则,线条、明暗、色彩、质感、空间等是它的基础“语言”结构,只有通过这些语言结构,才能表达含义、完成沟通与交流。视觉形象和符号在远古时期就被古人用来表情达意、记录信息,它是古人智慧的象征,同时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有着深远的、不可磨灭的影响。

四、如何做好博物馆的视觉艺术管理

博物馆是一个旨在服务于公众、提高公众精神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的非营利性的社会服务机构,其最终目标是有效地展示和传达艺术信息,以此来教育公众、提高公众文化艺术品位和修养,所以展示传达方式是展览主办方和策划团队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但在重视展示传达环节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个与其同等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艺术品的保存和保护。

(一)艺术品的保护

狭义上的视觉艺术主要指绘画、摄影等平面艺术形式,而能够被收入像博物馆这样具有权威性的艺术机构的视觉艺术作品往往是艺术世界中的艺术精品,所以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收藏这些艺术精品之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对艺术品的妥善保存和保护。对于以书画类平面纸质形式为主要媒介的视觉艺术来说,做好防潮、防虫、防震、防尘、防辐射等工作是对书画类视觉艺术作品进行保护的基本要求。

首先,做好防潮工作对于保护文物十分重要。书画类文物往往是以纸、麻、丝、棉等为主要材料而进行创作的作品,近期书画作品因为创作的时间较短,所以保存得还较为容易,但是对古物的保存就比较困难了。并且纸、麻、丝、棉这类的材质相较于石膏等其他坚硬材料来说,就显得很脆弱,对周围环境也比较挑剔和敏感。首先,拿博物馆内部环境湿度来说,处理不当就会对书画类文物造成损坏。当环境湿度较高时,纸、麻、丝、棉这类的材质就容易受潮而发生膨胀,同时还存在着文物受潮发霉、细菌虫害滋生的风险,如衣虫,相对湿度在65%-75%的时候对其生长是最有利的;而当相对湿度较低时,这类材质就容易因缺少水分而干裂脆化,出现裂纹,所以在湿度调控时,应该综合考量这些利弊因素,从而进行适当的调节,一般来说,对于书画类文物,相对湿度控制在60%为最佳。[2]所以,控制好博物馆内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对这类文物作品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其次,防震工作也是博物馆保护文物的一个重要方面。防震是博物馆保护文物必须要做的工作,但除了地震之外,文物更容易遭受许多微小震动带来的伤害。因为每天在闭馆之前,进入博物馆参观的人都是源源不断的,而参观者的交谈、走路时造成的震动等都是影响文物保护的因素。并且多数书画类视觉艺术文物的纤维都比较脆弱,即使只是微小的抖动,都容易对其肌理造成破坏,对于博物馆里的艺术精品来说,即使是遭到微小的破坏,其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防震也是博物馆管理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再次,文物防尘也不容忽视。纸质及丝质类文物因材质脆弱,加之年代久远,只要稍受风化,其颜色就容易脱落。如果没有做好防尘工作,一旦灰尘沉淀,就很难清扫打理;同时打理灰尘的次数越多,也就更容易对文物造成损毁,所以,博物馆内应该始终保持清洁的环境,做好防尘过滤工作。

最后,文物保护也要做好防辐射工作。去博物馆参观,多数人都会带着相机,用来记录下这些难得一见的珍贵藏品,而每当这个时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都会热心地提醒大家关闭闪光灯,以免造成对文物的伤害。这是因为强光会导致纸、麻、丝、棉这类天然织物发生氧化作用,一旦氧化,文物就更加脆弱,也更容易脱色,所以书画类文物应该尽量保存在黑暗的环境中。但是,博物馆内参观者络绎不绝,书画文物展厅也不能始终保持黑暗。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博物馆采取的办法就很值得借鉴——在博物馆内设置热感应元件。当有人参观时,热感应元件就会自动调节灯光亮度至300勒克斯以上;而无人参观时,热感应元件就会自动调节灯光亮度至100勒克斯左右,从而减少光照对文物造成的伤害。

以上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博物馆中的珍贵文物,当然一些突发状况也可能随时发生,所以做好博物馆的保护和应急工作,是一个博物馆经营理念成熟的重要指标;同时做好对文物的保护,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传达、教育、服务职能。

(二)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

博物馆在做好文物的收藏、保存、研究工作之后,将迎来最后一个环节——展示传达,这也是博物馆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只有完成了这最后一个环节,才能实现博物馆收藏、保存、研究工作的价值。同时,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教育、普及知识的功能。

博物馆中对文物的展示,首先要考虑文物的展示环境是否会对文物造成破坏,在展示环境设置妥当之后,就要考虑怎样的展示方式才能更出色地表现出艺术品的文化内涵、更容易被参观者关注和接受。以我国国家博物馆为例,在一个关于“明清家具”的展厅中,展览策划人员为明清家具设置了独特的背景墙,而不是让那些珍贵的明清家具孤零零地摆在白色墙壁前。工作人员在背景墙上设计了古代庭院回廊上造型独特的窗户样式,窗户上粘贴了荷花、柳树等贴纸,远望就像是置身于一个风景秀丽的古代优美庭院中。这种设计不仅丰富了明清家具的展示环境,而且通过这种环境的营造,更加突显了明清家具简练大气的优雅造型和时代特征。此外,在我国国家博物馆的另一个名为“三山五园”的展览中,工作人员用新媒体技术设计了一个人机互动视频,这种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不仅生动地解释了展览内容,更打破了以往刻板的陈列展览形式,因此更能吸引参观者的目光,从而达到更好地普及知识的教育目的。

在以上两个展览中,策划团队都对展示部分进行了独特的设计,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展览都要运用科技手段,都要尽可能多地做花样,因为如果设计得不合理,反而会起到反作用,不能突显展览的要义。因此展览的展示设计要因地制宜,根据展览的内容和所要传达的信息而进行相匹配的设计,以达到最好的传达效果。

[1] Hooper-Greenhill,Eilean.Museum and their Visitors,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4,pp. 140-169.

[2] 《中国书画的保存和维护》,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429/16/25235726_466846130. 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