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发展与创新发展理念

社会发展与创新发展理念

时间:2022-07-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82〕习近平2014年6月9日在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强调指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183〕“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184〕“创新发展理念,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185〕“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186〕“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187〕习近平这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分清楚地阐述了我国创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及基本要求。

一、社会科学发展理念与社会五大核心发展理念

科学的思想观念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发展理念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存在和发展实践的产物,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一旦形成,就会作为既定的思维范式反作用于社会历史对社会实践起指导作用。习近平在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说明》中明确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188〕《“十三五”规划建议》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推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的发展观,为我们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

第一,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从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而言,五大发展理念体现在三个向度上:首先,吸取了人类社会特别是二战以来关于发展理念的有益思想,特别是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念,强调了发展的整体性、生态性、共享性、伦理道德性、价值共享性、人民主体性,丰富深化了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对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其次,既立足国内,又着眼于世界,把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吸收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民为本、天人合一、和谐一致的优秀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息,又同时代精神、世界发展潮流相一致,体现出广阔的世界视野,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价值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再次,立足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维持了发展的经济效益,又保障了发展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价值效益。这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第二,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发展理念根植于社会发展实践,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实践的观念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的一种科学把握,是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理念对哲学思维方式的理论具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特征,表现出新变化,步入新常态。作为指导社会实践的发展理念,迫切要求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以便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对经济社会新常态的战略谋划,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新矛盾新挑战的自觉回应。“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要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社会转型,就需要以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思路推动发展,提出一些具有标志性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是对社会发展实践新常态、新变化、新特征的科学把握,反映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第三,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指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多年的发展实践,是发展规律的自我完善和主体自觉把握的有机统一,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集中体现在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实践运用,强调发展的整体性、生态性、价值性、人民性。创新发展充分把握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的新科技革命对生产生活的巨大作用,要求我们必须站在科学技术变革的前沿,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科技竞争力,培育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以科技为核心成为创新强国。协调发展突出了要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物质和精神之间的发展差距问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绿色发展突出强调发展的生态性,提出了发展的生态伦理性和更高的环保要求。开放发展站在全球化背景下,突出强调发展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性,强调了中国发展要具有全球的视野,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共享发展突出强调了发展的道德性、公正性与人民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道德优越性,对于未来中国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提出了更高的道德要求。

二、社会创新发展理念与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后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是《“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贯穿《“十三五”规划建议》全篇的重大战略思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是一个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战略。要理解创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首先必须清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

创新是一个系统性概念,根据创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等。“创新驱动”是回答“什么是创新的源动力”这一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创新发展理念,主要是相对于生产要素驱动发展而言的。用创新驱动来代替生产要素驱动,其意义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创新是各个生产要素的整合,从而避免了单一生产要素的消耗,实现了各生产要素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创新本身是可再生资源,创新一旦成为发展的原动力,就会源源不断地发展壮大;最后,创新可以产生高附加值,由创新转化的生产力呈现级数效应,相对于生产要素的加数效应和乘数效应,具备超乎预测的放大功能。因此,创新驱动发展就是依赖创新,使生产要素高度整合、集聚、可持续地创造财富,从而驱动经济社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本质就是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中科技创新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核心。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含义应该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由物质资源投入推动转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要创造自己的先发优势,培育高端要素、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加快形成高端引领的发展格局。这就是创新驱动战略的科学内涵。

创新发展理念之所以重要,因为创新驱动是构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点,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国家加快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有力保障。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不依托创新驱动,控制和垄断科技产业制高点,通过科技优化升级支撑高端制造,保持全球战略竞争优势。我们党对此的认识是清醒和自觉的,早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89〕的战略要求;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发展思路;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更加明确作出了“创新发展理念”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指出:“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190〕创新发展理念,这既是国际竞争的大势所趋,是我国发展的形势所迫,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更是关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发展理念与国际创新发展趋势

创新还是守旧,从某种意义上说事关国运兴衰。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在近代之所以落后、挨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守旧而不创新。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创新涉及各个方面,创新发展理念着重强调的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之所以如此重要,因为它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恩格斯认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91〕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带动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重大颠覆性创新不时出现,对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外交等产生深刻影响,甚至改变国家力量对比,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的关键。同时,为后发国家实现赶超打开了“机会窗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转型发展发生历史性交汇,为我国走创新驱动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总结人类历史发展轨迹和大国崛起的过程会发现,核心战略是推进大国崛起的重要动力。魏际刚认为:“从世界范围看,创新驱动发展既是各国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不断提升国家竞争力、适应经济社会需求深刻变化的关键战略,也是各国把握新科技革命、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核心举措。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创新战略》中明确提出:‘为了赢得未来,美国必须在创新、教育和建设上超越世界其他国家’。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欧洲2020战略》要求,欧盟研发(R&D)投入占GDP的比例应该提高到3%。OECD国家的一些企业,投资于研发、软件、数据库和技能等无形资产的比重,已经接近或超过于实体资产的投资。”〔192〕这充分说明创新已经成为大国竞争的新赛场。面对发达国家蓄势占优和新兴经济体追赶比拼的双重挑战,我国必须在一些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抢占新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形成发展新优势、实现新突破,才能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四、创新发展理念与当前中国创新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兴经济体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传统发展模式下的潜在增长率下降。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中国的发展主要是通过“高投入、高出口、高消耗”促进数量和规模扩张的高增长。当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接近8 000美元的同时,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和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增强等矛盾则愈加凸显,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为了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当前和未来的中国而言,就必须切换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摆脱对物质生产要素的过度依赖,转入创新驱动的轨道。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或者叫做新常态,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重。这种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过程中,动力转换最为关键。可以说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化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深入创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就需要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193〕实践表明,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因此,如果说过去我们主要用发展的高速度来拓宽发展空间,那么今后我们就必须依靠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来抢占世界发展的制高点和拓宽我们在世界上的发展空间。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创新发展理念,可以打造发展新引擎,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强大的动力。

总之,创新发展理念,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其对建设一个现代、繁荣、富强、美丽中国是具有长远和重大意义的。历史经验表明,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所以,习近平强调:“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起直追、力争超越。”〔194〕“历史的机遇往往稍纵即逝,我们正面对着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必须紧紧抓住。”〔1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