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监测理念,引领教育内涵发展

创新监测理念,引领教育内涵发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教委成立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委员会,负责统筹和指导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落实工作经费,市教委设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项经费,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每年根据监测的项目任务向市教委申报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强化结果使用,充分利用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实践与特色

重庆市教育评估院

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基础教育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全民素质,是影响国家是否持续发展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和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自2009年8月26日成立以来,以构建“西部一流,全国领先”的现代化评估与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为工作目标,从2009年开始承担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覆盖全市范围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以及区域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践,为重庆市建设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不断探索。

一、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践背景

(一)基于国际经验和国家对监测工作的高度重视

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项目试点,是国际国内教育监测新进展的趋势所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明确指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在高中“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国家对监测工作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国家对教育质量核心价值观的进一步确立,教育监测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单位对教育监测的需求日益增强。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完备的教育评价技术与水平作为衡量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及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成立了各类教育监测机构,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监测制度。国际评估与监测项目如PI-SA、TIMSS、NAEP等都已经较为成熟且影响广泛。

(二)基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

基础教育的质量监测是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基础工程。通过质量监测,全面准确掌握学生的真实素质状况,探索人才培养的规律,为促进各地区、各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三)基于重庆市教育城乡差异显著的特殊市情

从重庆的区域地位看,重庆作为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并存,集移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于一体的直辖市,“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是我们的方向,发展大计教育先行,教育统筹要先试先行。在城乡统筹、教育均衡大背景下如何科学把握重庆教情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重庆开展基础教育的质量监测试点研究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践的特色做法

随着“两基”攻坚工作的完成,重庆市基础教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教育发展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转变。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也从重庆市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逐步构建了具有重庆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数据库,搭建了服务政府、学校和社会等多元化主体的信息交流平台和决策咨询平台。

(一)构建了全方位多角度质量监测体系

一是监测范围全覆盖。覆盖全市38个区县的中小学校(监测点)。2009 年9月24日,重庆市承担了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测试工作,监测范围包括9个样本区县、138个监测点;2010年9月16日至18日,在全国率先独立开展了省级层面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组织近6000余名监测工作人员,随机抽取40个区县近700所中小学进行质量监测。2011年、2012年实施了北部新区、九龙坡区基础教育发展评估和“领雁工程”绩效评估等质量监测工作。

二是监测对象基本全覆盖。2009年至今,组织近6000名监测工作人员,随机抽取40个区县的若干中小学生、学科教师、班主任和校长进行质量监测。监测对象为4年级和8年级学生,包括对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学生的监测,学生既包括城市学生,也包括农村留守儿童。

三是监测内容和范围拓展。2011年开始,教育质量监测将本着“领域延伸,全面监测”的原则逐步拓展和延伸监测范围。监测逐步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继续和成人教育等全部学习阶段;监测对象由学生个体层面的监测发展到对教师、校长、学校的监测;监测内容由少数学科监测扩展到全部学科监测;监测数据分析方式逐步发展成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随时追踪、获取活的数据,学校、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四是监测依据信息搜集全面。包括基础数据采集、实地观察、访谈、座谈、问卷调查、资料分析等。

(二)构建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管理体制

一是领导体制。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在市教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市教委成立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委员会,负责统筹和指导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届任期3年,主任委员由市教委负责人担任;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二是工作体系。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市教委领导和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落实相应机构和人员,在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指导下,具体承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任务。

三是运行机制。强化统筹规划,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委员会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应根据我市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做好质量监测规划,提出质量监测要求,加强质量监测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确保监测的客观性、真实性。健全工作制度,加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制度建设,制订质量监测工作规范,明确监测程序;建立质量监测视导员制度,加强视导员遴选与培训,强化视导员监督指导作用;建立质量监测报告发布制度,质量监测结果由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负责对外发布。落实工作经费,市教委设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项经费,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每年根据监测的项目任务向市教委申报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加强理论研究,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调研,加强质量监测理论研究,科学研制监测标准,开发监测工具。强化结果使用,充分利用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工作考核,建立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表彰奖励制度。

四是机构体系。市教委成立了市级、区县和学校三层质量监测机构,有力保证了2010年监测实施的执行力。市级机构包括市教委领导为主的领导机构、高校教师为主的指导机构、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为主的实施机构,以及区县教委、政府教育督导室、教科所或进修校领导为主的视导员队伍,从行政和技术层面全面统筹、指导、组织、监督全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区县成立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办公室,由教委一把手担任办公室主任,根据政府教育督导室“督政、督学、质量监测”的职能,由督导室牵头,基教科、教研室参与,具体负责本区县质量监测工作。学校由校长担任监测点主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监测点副主任,同时配备主监测员、副监测员、保密员、司时员、场外工作人员和保卫人员等,具体负责每个监测点的测试工作。

(三)研发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方法体系

一是确立了质量监测“十步工作法”。上报区县学校基本信息;召开样本校校长动员会;确定监测点工作人员;上报监测点师生信息;培训监测人员;布置监测场地;运送监测工具;实施监测工作;采集、分析监测数据;发布监测结果。二是研发监测数据分析体系。自主研发了监测基础数据上报系统和网上阅卷系统,回收与清理后,运用统计手段从多个角度分析监测数据,注重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横向与纵向比较结合,注重多因素分析等。

(四)建立了市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库

2010年10月,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初级数据采集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基础教育评估数据采集系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采集系统,即将研发学校发展质量监测数据采集系统,为全力打造全国首家省级行政部门的基础教育数据库奠定了坚实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将在未来产生重要的作用,如在质量监测中,可以更具体地考察学校或区县各项教育经费投入对学生学业成就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特别是对学业成就提高的影响,这对政府部门的科学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价值。

(五)研发了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和网上阅卷系统

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自主研发了监测基础数据上报系统和网上阅卷系统。一是基础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保证数据采集在较大负荷下对服务器的压力较小;采用教育部学校管理信息化标准和学籍标准,保证了数据的规范化;整合重庆市学生学籍信息和教师人事信息,减少了学校工作量;建立了数据的安全审核及提交机制,可以逐一核查学校的信息完整度,保证信息上报的进度。全市600余所学校在7天时间内完成了80余万条学生和教师的信息上报工作。二是网上阅卷系统。完成了5万余份数学测试卷、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的扫描及校长问卷的录入、数学主观题的阅卷工作。对于客观题的识别率远远高于高考和人事考试采用的阅卷系统,特别是针对单页题量大、题型丰富的心理健康问卷;对于主观题的阅卷流程也更加简便、快捷,可以有效解决质量监测中以往出现的题量大、不便使用机读卡的问题。

三、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践的创新之处

(一)创新监测理念,引领教育内涵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不断创新监测理念,引领和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

1.树立人本理念。把育人为本作为质量监测的根本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监测理念,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质量监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2.树立公平理念。质量公平是最大的教育公平。树立教育公平的监测理念,就是通过质量监测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努力追求质量公平,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更好更快更优发展。

3.树立质量理念。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开展质量监测的终极目标。树立提高质量的监测理念就是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引领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培养名师,培育英才。

(二)创新体制机制,依法实施质量监测

按照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教育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坚持依法监测、服务决策的原则,以构建督政、督学、监测三大体系为导向,强化机构,优化队伍,完善制度。

1.强化监测机构。成立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与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合署办公,为市教委管理的财政全额拨款的正处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30名,其中领导职数3名。质量监测中心的宗旨是开展教育评估和质量监测,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主要职责是承担教育教学评估理论与技术研究,开发并建立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开展教育评估及服务工作,提出教育评估报告,承办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承担相关培训工作。各区县采取独立设置、合署办公、挂靠相关单位等方式逐步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构。

2.优化监测队伍。高规格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家队伍,从教育部基础质量监测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单位聘请18名专家、学者,组成重庆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专家指导委员会。重庆市质量监测中心面向全国招聘专业人员,其中博士占29.4%,硕士占70.6%,正高级职称人员占11.8%,副高级职称人员占35.29%。建立质量监测专家库,聘请监测专家463人,聘请监测视导员133人。各区县配备2~3名专兼职质量监测人员。

3.完善监测制度。一是完善监测工作制度,制订《质量监测实施办法》《质量监测专家管理办法》《质量监测视导员管理办法》《质量监测员操作手册》《质量监测视导员手册》《质量监测工具及数据保密办法》等制度,确保监测工作质量。二是完善信息发布制度,监测结果通过一定形式向社会发布,增强监测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三是完善考核奖惩制度,对质量监测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增强监测工作的激励性。

(三)创新监测办法,科学实施质量监测

质量监测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监测结果的有效性。我们以研发监测工具为重点,以严密程序为关键,以确定监测内容为着力点,创新监测办法,科学实施质量监测。

1.研发监测工具。综合运用IRT项目反应理论、经典测量理论等科学的测量技术,按照“学科测试知识覆盖广、作答时间短,心理测试有信度、有效度”的要求,研发学科测试卷、师生与家长调查问卷,专门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主研发数据采集系统与网上阅卷系统,整合全市有关数据资源,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库。

2.严密监测程序。从信息上报、校长动员、人员培训、场地布置、结果运送、数据分析、发布结果各个方面入手,确立了质量监测的“十步工作法”,有效确保了质量监测的规范性与严密性。

3.确定监测内容。基于重庆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状况,借鉴国际国内教育质量监测经验,我们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思想品德和公民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艺术素养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监测,搜集客观数据,系统分析梳理,形成专题报告,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收到了明显成效,树立了良好形象。

策划审稿人:龚春燕    

   撰 稿 人:陈瑞生 程艳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