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潍坊海洋化工共生网络演化的稳定性分析

潍坊海洋化工共生网络演化的稳定性分析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省级开发区。借鉴卡伦堡案例的经验,潍坊产业共生网络可能仍需要一段时间实现F值的下降和网络稳定性的增强。

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位于山东半岛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省级开发区。开发区陆域面积677平方公里,人口10万,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海洋化工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国科技兴海示范区、国家生态产业示范园区、山东省科学发展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目前通过环境保护部生态产业示范园区验收。

开发区内地下卤水储量丰富,含钾、钠、钙、镁、溴、碘等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元素,地下卤水埋藏浅,易开发,发展海洋化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丰富的资源和科技优势,滨海经济开发区已初步构筑起以海洋化工为主体的产业框架,建成了以山东海化集团为龙头的海洋化工及相关产业,形成了以盐及苦卤化工系列、纯碱系列、溴系列、农药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系列为主,上下游产品配套发展的产业链。区内企业400多家,化工产品150多种,10余种海洋化工产品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主导产品生产能力已有纯碱、氯化钙等3项世界第一,原盐、泡花碱2项亚洲第一,溴素、溴化物、小苏打等8项全国第一。宽松的投资环境,良好的发展前景,滨海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投资热点。世界500强企业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世界知名企业以色列死海溴集团、韩国东洋化学公司等企业已进驻区内。

6.4.1 基本概况

2005年的产业共生网络结构如图6-13所示。此时,网络形态已经初步形成。在产业链方面形成了盐、碱、溴、氯碱四大动脉产业集群。在配套设施中热电站对园区内企业形成良好的辅助。

2007年的产业共生网络结构如图6-14所示。与两年前相比,网络节点和关系有所变化:

(1)2005年尚存在的水泥厂迁出网络,随之消失的是水泥厂与热电站间2.97万吨粉煤灰的物质联系,与纯碱厂间9.03万吨废渣的物质联系,与新型建材公司间10.82万吨水泥的物质联系,以及与热电站间的供热供电联系。

图6-13 潍坊(2005)产业共生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6-14 潍坊(2007)产业共生网络结构示意图

(2)新增了石油化工节点。随之增加的产业共生关系为与纯碱厂8 000万Nm3 CO2的物质联系,以及与热电站间的供热供电联系。

(3)新增了热点球磨站节点。随之增加的产业共生关系为与热电站间5.2万吨脱硫的物质联系,与纯碱厂间12.55万吨废渣的物质联系,以及与热电站间的供热供电联系。

(4)新增了炭黑化工节点。随之增加的产业共生关系为与热电站间气体交换的物质联系和供热供电联系。

6.4.2 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潍坊产业共生网络在不同时间的特征值,可以得到表6-13。从表中可看出,网络节点数增多,同时出度中心势、入度中心势和中间中心势增大。另外,平均度、网络密度、等级度和效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些变化表明网络规模的扩大,并且各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增多,网络对于随机性攻击的抵抗力增强。尤其是等级度的变化较大,反映出网络内节点地位趋于平等。

表6-13 潍坊产业共生网络不同阶段网络特征值表

6.4.3 节点影响力分析

在进一步分析网络各节点的表现后,得到表6-14和表6-15。表中“-”表示该年度尚未出现此节点。从表6-14中可看出,除热电站外,大部分节点的影响力排名未发生较大变化。热电站尽管在2005年的入度中心性排名为最后一名,但在2007年却成为第五名,且对其他节点的控制力从0增加到10.5%。另外,热电站在两年中的出度中心性均为100%,意味着全部其他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热电站的控制。此外,通过对比表6-14和表6-10发现,与卡伦堡产业共生网络相比,潍坊产业共生网络中较少有节点的入度中心性为0,说明后者具有比前者更复杂和更深入的共生产业链。

表6-14 潍坊产业共生网络节点度数中心性分析表

从表6-15可以看出,除热电站和氯碱厂外,其余节点的排名变化幅度较小。热电站在2005年排在最后一名,却在2007年跃居为第二名。从丝毫没有控制力的位置爬升至控制力次强的位置。与此同时,原本排名第四的氯碱厂,却在2007年跌落至第七名,对其余节点的控制力减小了一半。其余名列前茅的节点为纯碱厂、苦卤厂和溴素厂。这些节点对网络的控制能力均较强。

同样在五个情境下采用破碎度分析。分析所得的关键节点(组)如表6-16所示。表中,在五个情境下,潍坊产业共生网络虽未被完全破坏,但在kp5中F值已经达到约0.99,网络濒临完全崩溃。在kp1—kp4的四个情境中,2005年和2007年的关键节点均相同,仅在kp5中有一个企业发生差异,2005年为新型建材公司,而2007年为氯碱厂。两个时间段的网络破碎化程度如图6-15所示。

表6-15 潍坊产业共生网络节点中间中心性分析表

表6-16 潍坊产业共生网络关键节点

图6-15 潍坊产业共生网络不同阶段网络破碎度分析示意图

通过以上分析可发现,在两个阶段,kp1的关键企业均是热电站。同时,去除这一节点造成的F值在两年先后为0.111和0.195,上升了约49%。另外,在其余四个情景中,2007年的F值均大于2005年F值,说明历经2年的发展,网络处于稳定性下降的阶段。借鉴卡伦堡案例的经验,潍坊产业共生网络可能仍需要一段时间实现F值的下降和网络稳定性的增强。在这一段时间内,主管部门需要保持高度重视,维持好这五个关键节点,谨防网络的崩溃。

潍坊产业生态网络的主要产业链为盐碱系列、溴系列、氯碱系列和精细化工等。以上分析表明,维持网络稳定的关键企业并非完全是这四类产业中的主导企业。例如,热电站和新型建材公司对于维持网络的稳定均有重要作用。虽然新型建材公司的移除对网络整体没有造成很大影响,但其对局部会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管理部门在维持产业共生网络的稳定性时,除对主要链条企业重点监管外,也应重视其余的重点环节(如热电站)。

潍坊产业共生网络三个阶段的演化与发展分析表明:①随着共生网络的不断演化,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各个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增多,网络对于随机性攻击的抵抗力增强;②在网络的演化过程中,网络中关键节点可能会发生转变,因此,不同时段需要关注的企业可能不同;③网络的关键节点可能位于网络重点产业链之外的环节,因此,需要对这种类型的关键节点加以重视;④产业共生网络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稳定性有所波动,因此需要主管部门在特殊时期给予密切关注,协助网络渡过发展难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