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立并完善标准化

建立并完善标准化

时间:2022-07-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标准化是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对于一项工作、工序所总结的目前认为最好的实施方法。测量、计量标准、测量仪器设备检验标准。任何标准的制定,都是以执行为导向的。对不遵守标准作业要求的行为,班组长一旦发现,就要立即予以批评,并马上纠正其行为。班组长在接到班组成员的报告后,也要第一时间向自己的上司报告。只有经过正式的会议讨论并通过,才可修改原有标准,制定新标准,并及时督促所有班组成员按照新标准进行生产作业。

标准化是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对于一项工作、工序所总结的目前认为最好的实施方法。让所有做这项工作的人都执行这个标准,并不断地完善它。标准化代表最好、最容易与最安全的工作方法,是衡量绩效的依据和基准,是保存技巧和专业技术的最佳方法,是作为目标及训练的依据,是防止问题发生及差异最小化的方法,是改善的基础。

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可运用到生产、开发设计、管理等方面,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有了标准化管理,班组的生产活动就会更加顺利,因为它可以保证班组成员更安全、更高效地工作,还能确保企业为客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

一般来说,标准化按照生产要素区分,分为六个版块。

1.人员标准。组织结构图、工作说明书、规章制度、员工守则。

2.设备标准。操作说明书、保养标准、检定标准、安装测试标准。

3.材料标准。物料清单、验收标准、图纸。

4.方法标准。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

5.测量标准。测量、计量标准、测量仪器设备检验标准。

6.环境标准。5S标准、ISO14000标准、ROHS法规、平面布置图。

任何标准的制定,都是以执行为导向的。有了标准如果不执行,那就相当于摆设了。但是标准的执行也并非易事,因为每个人都喜欢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事。如何让班组成员自觉地执行标准并形成习惯,是每个班组长都要面临的问题。

那么,班组长在进行标准执行的管理时,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标准是制度的最高形式

执行标准不是听班组长的话,不是班组长或者领导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在生产作业中,标准比制度还要刚性,是制度中的最高形式,它高于班组长甚至总经理的指示。例如卫兵在站岗时,如果标准是“有通行证才可以进入”,那么即使是班长允诺某个没有通行证的人可以进入,卫兵也不能听从;即使是熟悉的最高领导进入,没有通行证也必须阻止。

因此,班组长要明确告诉班组成员,他们的作业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既定的标准,而不是任何人的口头指示。如果仅仅听从于口头指示,那制定的标准就成了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二、找准重点再做事

做什么、如何做、重点在哪里,班组长应手把手传授到位。不仅要教会,还要跟进确认一段时间,看其是否领会,结果是否稳定。对不遵守标准作业要求的行为,班组长一旦发现,就要立即予以批评,并马上纠正其行为。

三、宣传揭示

标准是用来执行和遵守的,如果束之高阁,就和没有标准别无二致。所以,班组长要将标准进行宣传提示,最好能在各种显著位置张贴出来,让每一位班组成员都能对熟稔于心,从根本上掌握标准。如果宣传提示工作做得不到位,那班组长就相当于失职了。

四、发现标准有问题时的做法

标准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它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制定过程。班组长在进行标准化管理时,应该经常叮嘱班组成员,若发现先前制定的标准存在问题时,或者是发现了更好的生产方式时,必须在第一时间向自己报告,不可自作主张改变现有的标准。班组长在接到班组成员的报告后,也要第一时间向自己的上司报告。只有经过正式的会议讨论并通过,才可修改原有标准,制定新标准,并及时督促所有班组成员按照新标准进行生产作业。

五、定期修正

当班组长发现生产活动中存在以下现象时,就需要对标准进行适当地修正了:

1.标准定义的任务难以执行或者是执行中存在很多不便,大大降低生产进度时;

2.标准的内容过于复杂或深奥,班组成员很难理解或接受时;

3.当发现问题及步骤已经改变时(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或环境);

4.产品的水平、质量要求、规格等已经发生变化时;

5.外部因素迫使标准必须进行改变时,比如环境问题(政府要求节能减排)、法律规章问题(产品赔偿责任法律已经改变)等;

6.上层标准(ISO、GB)已经改变。

班组长一定要明白,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会逐步产生新的标准,这就要求班组长开拓创新,不断发现问题,修改旧标准,制定新标准,为班组的生产活动和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