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朱熹的“三诗说”

朱熹的“三诗说”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写过三首诗,来表述治学的三重境界,有人称其为“三诗说”。显然不仅是指源源流入方塘的“活水”,而是指学问和思想的“源头活水”,即“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是一个典型。第一类是中国传统的文史典籍,这为他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正是在调查中,他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朱熹写过三首诗,来表述治学的三重境界,有人称其为“三诗说”。

一是《观书有感二首·之一》:“半田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为: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之水为何那么清澈?因为池塘的源头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输送过来。)什么是“源头活水”呢?显然不仅是指源源流入方塘的“活水”,而是指学问和思想的“源头活水”,即“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在这方面,毛泽东同志是一个典型。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主要读四类书。第一类是中国传统的文史典籍,这为他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这类书在立志、修身、处世方面很有用。第二类是近代以来的西方著作和有关西方的著作,比如赫胥黎的《天演论》和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书籍。阅读这类书使毛泽东能够跳出中国传统思维来看世界。第三类书是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国内学者传播新思潮方面的书,特别是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著述。第四类是《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同时,毛泽东更是花相当的精力去读“无字之书”,即进行中国农村社会调查。正是在调查中,他对中国革命的道路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二是《观书有感二首·之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意为:昨天晚上,江河里的春水顿时涨起来了,这使得巨大战船漂浮在水面上犹如一根羽毛那样轻了。往日少水时,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力气也不曾移动巨船一尺一寸,如今好了,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流当中。)长期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开悟”了;“昨夜江边春水生”可以解释为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了质变,“豁然开朗”。“艨艟巨舰”指的是读书时所遭遇到的种种疑难、困惑,而“向来枉费推移力”则是指在江水枯竭(缺乏源头之水)的情况下,无论用多大的力推“艨艟巨舰”,都是枉然,它只能搁浅;虽然你百般思索,千样计较,书中之理仍然不易了解。只有经过长期而艰辛的积累,达到“江边春水生”的状态,才能在“昨夜”大彻大悟,以前读书时遭遇到的所有困难都迎刃而解,悄然冰释。

三是《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意为: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在量变发生质变、治学境界上了一个台阶之后,继续读“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进行研究和探索,就像“胜日寻芳”,即在晴日里寻觅美好的春景,收获颇大,感觉欣喜。“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钱学森等“大家”所达到的治学境界。

朱熹的这三首诗,概括了治学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源头活水”,讲的是治学的长期积累。第二重境界是“春水生流”,讲的是治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发生质的变化,上了高一层的台阶。第三重境界是“万紫千红”,讲的是治学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此类人才被公认为“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