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诗高命蹇”说赵嘏

“诗高命蹇”说赵嘏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这首诗,使赵嘏的官运从此不济。后人为他可惜,说他是“诗高命蹇”。到了第二年,业已考取进士的赵嘏在获悉这不幸消息后,自忖还难以跟这浙帅相较量,就只有自怨自艾的份儿了。由于该诗关系到赵嘏这么一个令人凄惨欲绝的身世,它很快便传开了。遭此骤然变故,赵嘏当即悲痛欲绝,并把她埋葬在横水北面容易被太阳照射到的高旷之地。此后,赵嘏对爱妾的思念却越发深沉了。

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会昌四年(844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年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或853年)卒于任上。 存诗200多首,其中以七律、七绝最多且较为出色。

赵嘏的诗很早就名满天下了。许多王公大臣也时常邀请赵嘏去做客,以表示对他的尊敬和推崇,但是他所担任的官职却一直很低。

那年秋天,心中郁闷的赵嘏在登览了京城长安后,写了一首七律,其中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这首诗被大诗人杜牧看到,杜牧大为欣赏,并称赵嘏为“赵倚楼”。这可是一个极高的评价!

后来,赵嘏的诗名越发响亮了,就连身居皇宫中的宣宗也都知道他。一次退朝后,宣宗便问宰相:“诗人赵嘏现在担任了什么官职吗?爱卿可把他的诗作拿来我看。”宣宗把赵嘏的诗集一打开,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首《长安秋望》: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宣宗早已听说其中的名句,看完非常高兴,于是就继续看下一首《题秦诗》。正是这首诗,使赵嘏的官运从此不济。《题秦诗》中有这样一句话:

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

宣宗读了以后,认为他是借古讽今,不愿委以重任。渭南尉这样的小官,赵嘏一直做到最后也没有升迁,人们都称他“赵渭南”。后人为他可惜,说他是“诗高命蹇”。

这无疑是悲哀的。但更为悲哀的是,赵诗人的家事居然也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早些时候,曾经把家安顿在浙西的赵嘏,为了只身西上京城求取功名,便跟他的爱妾商量好,让她在家奉养他母亲。待功名一旦有了眉目,他便来接她和母亲到长安去。

只是许多事情往往难以预料。中元节那天,鹤林寺里人山人海,远近的善男信女都来进香,以希企自身的愿望能够实现。赵嘏家里那容貌美丽异常的爱妾便也来到这里进香。

【《长安秋望》诗意图】

正当大家虔诚叩拜神佛之际,一位大官骑着高头大马从远处过来,一时间,众人走避不及。这大官一进来,一眼便瞥见了夹杂在众人堆里的赵嘏爱妾,随即吩咐手下兵士把她强行拉走。方丈见对方是权势极大的浙帅,竟也不敢去多嘴了。而众人更因不知就里,刹那间便都傻愣在了那里,呆立着不敢出声。

到了第二年,业已考取进士的赵嘏在获悉这不幸消息后,自忖还难以跟这浙帅相较量,就只有自怨自艾的份儿了。他一边含泪喝着苦涩的烈酒,一边低声吟道:

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

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蛾属使君。

这首诗首句表达了自己失去爱妾的心情,次句说爱妾被掳一去不回,最后两句用番将沙吒利掠夺韩翃妾柳氏的故事来和浙帅的行为相比,痛斥浙帅的野蛮无人性。

由于该诗关系到赵嘏这么一个令人凄惨欲绝的身世,它很快便传开了。而此时,浙帅也听到了该诗,觉得自己也真是太过分了,遂派人把她送还给寓居在长安城里的赵嘏,并捎寄一封书信以表自己深切的歉意。赵嘏当时正好有事要到关外去,在途经横水驿之际,骑在马上的他凑巧跟这爱妾邂逅了。夫妻两人便抱头痛哭起来。然而谁能料到,这整整哭了一夜的赵嘏爱妾,第二天天一亮,竟再也没能醒过来。遭此骤然变故,赵嘏当即悲痛欲绝,并把她埋葬在横水北面容易被太阳照射到的高旷之地。

此后,赵嘏对爱妾的思念却越发深沉了。白日里他便觉得她美丽的身影不时在眼前晃动。在以后漫长的岁月里,赵嘏一直怀念这位爱妾,并为她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真是“风景依稀似去年”。不久,尚处在盛年的赵嘏终因悲痛过度而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