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万物的尺度

时间:2022-07-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上述判断从表象上来说很直接,但是没有说到本质上。本节将展开叙述在大数据时代,时间稀缺性如何凸显。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最早见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上述判断从表象上来说很直接,但是没有说到本质上。所谓对注意力的消耗,实际上是对人的有限时间,特别是每日有限时间的消耗。本节将展开叙述在大数据时代,时间稀缺性如何凸显。

我们经常听到能源稀缺、矿产稀缺,然而这些资源始终还是存在的,同时它们具有可替代性,未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许我们不再需要这些能源以供生活之需,有新的事物可以替代。因此,它们并不是绝对的唯一、更算不上是绝对的稀缺。

然而对只有一次的生命来说,一次代表的就是唯一。而这个唯一,或许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真正得以诠释稀缺的含义。所有的精神产品,都需要消费者除支付一定的货币资金以外,还必须付出个人的生命时间,去体验和使用产品。它和普通物质产品的不同在于,物质产品可以通过权属变更的方法进行支配和占有,唯独精神产品,我们必须以生命去体验和占有。

我们使用Facebook是为了节约我们社交时间,我们在电影院为选择好看的电影而犹豫不决是因为我们的周末时间有限。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游戏,我们因为工作和生活娱乐等的需要使用不同的apps,我们出行看导航仪,我们依赖大数据,我们做决策也要依赖电子计算机的分析,现在我们又寄生在云端,等等。

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的生命有限、时间有限。根本原因之二,在于这些应用可以通过虚幻的手段满足我们精神的价值追求。比如自我实现成为军事家的需求,可以通过虚幻的数字世界的战争游戏得以实现。

对电视机、网站、手机客户端等商家而言,吸引客户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占用客户宝贵的时间,谁能占有客户的时间、吸附客户的时间,谁就更有价值。这与传统产业对客户经济资源的占有更提升一个层次,也使得经济从过去对物质稀缺性的关注,回归到对人的价值本源的关注。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的著名哲学命题。最早见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意思是说,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

尼采说世界的痛苦源于大自然分裂为个体的事实,这一点非常符合我们提出的离散主义的哲学方法论。虽然这个时代在进行一种最为彻底的个体化与离散化,人们在碎片化生活,同时表现为浅尝辄止的“快餐”行为,浮躁与焦虑。这就是从过去的“连续化”、“模拟化”生活状态,转向离散化、极度个体化生活状况下,人们的普遍心理特点。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为虚无主义、更加离散,但也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为自由,因而也更为碎片。

如何把碎片编织为整体,如何用离散去逼近连续的生活,这在本质上是人的个体价值安排问题,也是一个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离散化精神世界,人如何安排自己生命空间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