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凯恩斯对传统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评

凯恩斯对传统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批评

时间:2022-07-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凯恩斯拒绝这种观点,认为失业是来自“不充分的总需求”的结果,非自愿失业是存在的。传统经济学家承认,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动,社会经济会背离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并不如传统经济学家所想象的那样会自动地引导储蓄进入投资。凯恩斯还认为,传统的利息决定的理论也是错误的。上述凯恩斯对传统理论的批评,虽然承认危机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但不过是由于活生生的现实,迫使他不得不承认。

由于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于鼓吹“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学的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空前严重的危机必然驱使他放弃传统经济学的某些前提和观点,补充上他自己的“新”的概念,以适应不同历史条件下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为什么传统的某些“旧”观点必须放弃?他提出了对它们的批评意见。

传统的经济学不承认全面性的经济危机的存在。其理论根据是所谓“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见第八章第二节)。在严酷的经济危机面前,凯恩斯不得不驳斥这种观点。他责备旧理论忽视了总需求不足问题,从而回避了解答危机和失业由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他认为在20世纪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情况下,由于资本积累无比增长,资本家预期的利润率日益下降,所以储蓄不一定全部转化为投资;再加上其他两个心理因素——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偏高——所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以致商品的总需求不是常常与商品的总供给相一致。

传统经济学家认为,在一个有弹性的工资率的经济体系中,必然会自动地产生充分就业。这个论点是建立在以下的基本原理上:①当就业增加时,劳动的边际生产物是趋于下降的;②劳动的实际工资倾向于等于它的边际生产物,并且反映边际就业者的心理反效用(即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反效用);③工人和雇主之间在货币工资问题上的讨价还价,也决定实际工资水平。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按照这个基本理论,如果有失业存在,那是由于工人不愿意接受这个等于劳动边际生产物的报酬,也就是说工人属于自愿失业。所以庇古(与凯恩斯论战的旧观点的代表人)认为,只有当工资品的效用小于劳动边际反效用时,才有一部分劳动退出市场。按照劳动生产率递减规律,随着就业量增加,劳动边际生产率趋于下降,只要愿意接受等于劳动边际生产物的现行工资(愿意接受就表示这个工资不小于劳动的边际反效用),就不愁找不到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在愿意降低工资的条件下,才能增加就业。工人愿意接受的现行工资,庇古说,指的是实际工资,它与货币工资相等。所以,降低货币工资,也就是降低实际工资,就业随之增加。

根据上述论点,非自愿失业是不存在的,而且从这个理论出发,的确也无法论证出非自愿失业的存在,因为其认为社会就业量的增加,一定会实现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把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排斥在外)。

凯恩斯拒绝这种观点,认为失业是来自“不充分的总需求”的结果,非自愿失业是存在的。他指出,工资固然倾向于等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物,但现行的实际工资率不一定是劳动反效用的准确衡量标准,也就是说,不一定等于劳动的边际反效用。假设工资品的价格提高,以致现行货币工资所购得的工资品较以前减少时,这明明已引起实际工资下降,但不一定会有一部分工人从劳动市场上退出,因为受着“货币幻觉”的支配,他们所要求的是最低限度的货币工资,不是最低限度的实际工资,这已经成为一种通则。由此说明货币工资所体现的边际工人得到的工资品的效用,在充分就业达到前,不是等于劳动的边际反效用,而是大于劳动的边际反效用。所以,当工资品价格上涨,实际工资下降时,只要货币工资不变,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就业的人往往比现在实际就业的人数多。这种事实证明:“总有一部分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工作,但无工可做。”[英]凯恩斯:《就业<a href=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鰓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3页。">可见非自愿失业是存在的。

传统经济学家承认,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动,社会经济会背离充分就业。但是从长期看,他们认为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可以引导储蓄进入投资,从而使生产过剩和失业消失。因为当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说明投资小于储蓄,表示投资品和消费品需求减少,必然引起物价下落,又由此引起利息率下降,结果投资增加,储蓄减少;反之,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说明投资大于储蓄,物价上涨,引起利息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储蓄增加。最后投资与储蓄趋于均衡,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均衡。

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并不如传统经济学家所想象的那样会自动地引导储蓄进入投资。主要理由是:不仅交易需要货币,为保持财产也需要货币。需要货币一方面是合乎情理的,另一方面是满足基本的心理的要求。所以,凯恩斯把利息看作是放弃流动偏好的价格或报酬,而不是节欲的报酬。利息率的高低决定于流动偏好的强弱和货币数量的多少。利息作为节欲的报酬,只存在于充分就业的经济中,因为在那种情况下,追加投资必须缩减消费。

凯恩斯还认为,传统的利息决定的理论也是错误的。根据旧理论,利息决定于储蓄供给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的交叉点。凯恩斯指出,除非收入水平为已知,否则不可能决定储蓄曲线的位置,因为每一个收入水平都有一个不同的储蓄水平。但是,如果不事先知道投资量,就不能知道收入水平和储蓄水平;而投资量不仅决定于边际投资的生产率,也决定于利息率。所以,投资需求曲线和储蓄供给曲线的变动是互相依存的;利息率是决定投资量的因素之一,而不是情况相反。由此,凯恩斯认为,必须对利息理论进行新的探讨,不仅应把利息看作是一种纯货币现象,而且还要把货币理论与收入、产量及就业的一般理论结合起来。据说,他的总的有效需求理论就是进行这种探讨的。

上述凯恩斯对传统理论的批评,虽然承认危机和非自愿失业的存在,但不过是由于活生生的现实,迫使他不得不承认。然而,他所寻找的理论根据,全未接触到问题的实质(后面还要谈到)。同样,他的利息决定理论由于不敢正视利息的来源和实质——剩余价值的分割,从而也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