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_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国际经济学三、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作为工业资产阶级代言人的李嘉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

三、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他发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一书,提出了重要的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原理,与要素禀赋论(后面将介绍)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两大支柱。

1.比较利益学说的基本内容

比较利益学说是在英国产业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1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食价格迅速上升,地租猛增,英国的贵族地主阶级大获其利;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不得不提高,商品成本增加,却由此严重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此,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阶级围绕《谷物法》的废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作为工业资产阶级代言人的李嘉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

比较利益原理的内涵是,只要两国选择各自在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即较大的比较优势或较小的比较劣势)的产品参与国际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参与国际交换,则两国都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即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2.比较利益学说的数学表述(2×2×1模型)

img6

分工与对外贸易带来的利益:

●需求一定:如果只生产4单位产品(2单位X产品+2单位Y产品),那么,只需要10单位劳动,而过去需要13单位劳动,比原来节约3单位劳动。

●或者需求增加:用同样的13单位劳动,多产出1.5单位产品(0.5单位Y产品+1单位X产品)。

通过国际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无论是增加产品还是节约时间,都能增进社会福利。

3.比较利益的图形表述

首先应该说明,由于存在着机会成本,国际生产专业化不会是完全的专业化,国际分工不会是完全的国际分工。因此,在图示中,任何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都不会是一条直线。

如图所示,B国在X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img7

图2—2 比较优势的图形说明

B国选择X产品进行较为专Y产品的生产,将生产组合点从比例,用X1X2的X产品交换A工之前的消费组合点B来说,在Y产品可以比以前多,而且消费从1移动到了2。所有这些都表水平的提高。当然A国也会如

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B国业化的生产,即更多地生产X产品,同时压缩B移至B′;在世界市场上按照世界市场的交换国Y1Y2的Y产品。相对于原来的即国际分现在的消费组合点X1Y2上,B国不仅消费的的X产品也可以比以前多;社会无差异曲线也明了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B国福利此。现在所消费的Y产品,甚至比自己专业化生产的Y产品还要多,假如B国进行Y产品的专业化生产的话。这说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确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还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无差异曲线1到2这段距离所显示的利益,既是国际分工的结果,也是国际交换的结果;也就是说,这部分增加的利益,实际上包含着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国际分工带来的,另一部分是国际贸易带来的。这一点,可用下述图示表明:

img8

图2—3 比较优势的图形说明

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增加的利益为BC,其中,BD为国际贸易带来的利益,CD为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

4.比较利益学说的理论影响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利用精确的逻辑和简单的例子证明了一国无论生产水平是高还是低,均可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都可以得到实际利益。在各自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不仅使世界总产量增加,各国都能得到更多的产品或物质财富,提高消费水平。比较利益理论将亚当·斯密的基于绝对利益的自由贸易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可以解释当今世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层次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这一学说被当时大部分经济学家接受,并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所推崇,至今仍被作为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