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比较利益学说和相互需求方程

比较利益学说和相互需求方程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比较利益学说和相互需求方程_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国际经济学二、比较利益学说和相互需求方程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建立在比较利益学说的基础上,阐述了商品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过程,强调需求强度在决定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即贸易条件上的重要作用。首先,穆勒认为两国的贸易利益的范围一定处在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超过这个界限,国际贸易就不会发生。其次,穆勒认为双方的贸易交换比例由两国对对方商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

二、比较利益学说和相互需求方程

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建立在比较利益学说的基础上,阐述了商品国际交换比率的确定过程,强调需求强度在决定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即贸易条件上的重要作用。比较成本学说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交换能为参加国带来利益。但是比较利益学说没有解释贸易究竟可以为两国带来多大的利益,两国的利益又如何分配等问题。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则回答了这一问题。

首先,穆勒认为两国的贸易利益的范围一定处在两国国内交换比率之间,超过这个界限,国际贸易就不会发生。其次,穆勒认为双方的贸易交换比例由两国对对方商品的相互需求强度决定。最后,穆勒指出当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的交换比率,本国得到的利益越少,反之则反之。因此,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完善了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

在分析方法上两者也存在差异。首先,李嘉图在探讨比较利益时,是从两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亦即供给方面着眼的;而穆勒在寻找国际商品交换比例的决定因素时,却是从需求方面入手。其次,李嘉图是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衡量单位商品的不同劳动投入量;穆勒则假定两国的劳动投入是相同的,但生产的商品数量不同,实际上,已经不完全是劳动价值论了。最后,穆勒采用供求均衡分析方法,这种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后来的资产阶级学者进行国际贸易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必须指出的是,相互需求原理只能运用于经济规模相当,双方的需求都能对市场结果带来显著影响的国家。如果两个国家经济规模相当悬殊,小国相对需求强度大于大国的相互需求强度,穷国的相互需求强度大于富国的相互需求强度,那么,小国或穷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大国或富国可利用其在进出口需求方面的强大影响力,使贸易条件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变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