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转变港口发展方式的需要

转变港口发展方式的需要

时间:2022-07-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转变港口发展方式的需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着港口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港口已由传统的以装卸运输为主,发展为集装卸、转运、仓储、拆装箱、管理、加工和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中心,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港口功能的转变要求港口的发展方式必须符合港口的发展趋势。

一、转变港口发展方式的需要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着港口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港口已由传统的以装卸运输为主,发展为集装卸、转运、仓储、拆装箱、管理、加工和信息处理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中心,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是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港口功能的转变要求港口的发展方式必须符合港口的发展趋势。

受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海运业发展的影响,世界港口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港口深水化

集装箱运输作为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和先进的运输技术,因其具有运输效率高、便于多式联运、货损率低等优点,在全世界得到迅速发展。在未来10年里,随着第七代、第八代集装箱船陆续投入运营,世界航贸界的主型船舶加速向大型化和超大型化发展。这一趋势必然使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国际枢纽港的建设向深水化方向发展。第三代港口的航道与水深至少在15米以上,已成为世界港口业者的共识。在我国,上海、大连、天津、青岛、深圳等主要港口大力建设第五代以上集装箱深水码头,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二)港口集群化

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港口集群化趋势日益明显,港口区域联合已成为世界港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港口竞争已不仅仅表现为单个港口之间的竞争,而是港口群体的竞争。争夺国际航运枢纽港的竞争日益激烈化,采取港口联盟成为积极应对港口竞争的重要举措。国外的港口联盟,既有国内港口的合作,如美国西海岸六个沿海城市组成的港口联盟、德国的汉堡和不来梅两个港口等,也有跨国界的,如丹麦哥本哈根港和瑞典马尔默港跨国联营,联营后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我国,逐渐形成以环渤海地区港口群、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等五大港口群,加快港口资源整合。一些城市组建了港口联盟,也反映着这一趋势。

(三)港口服务物流化

现代港口所具有的货物装卸、存储、运输、商务及信息服务能力,已全面涵盖了现代物流活动对于集中控制、即时信息传递和运输效率的要求,港口的能力影响整个物流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港口已经成为区域物流组织的中枢,并扮演着区域物流中心的角色。而港口之间所面临的激烈市场竞争的焦点,也越来越多地集中在港口是否能够提供更为便利、快捷、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全方位物流服务,而这种竞争也将成为现代港口今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四)港口管理信息化

港口深水化、集群化和物流化的发展趋势,促使了港口管理信息化。以条形码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络、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成为新时期港口管理的主要手段。港口依靠天然的区位优势、信息中心地位、高效的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增值服务;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使运输、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活动实现全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目前,国内外各大港口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如EDI、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s System,船舶交通服务系统)以及堆场智能化管理技术等,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港口业务逐步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五)港口投资多元化

在国外,以港口民营化为载体和途径,推进港口投资多元化。美国率先在弗吉尼亚国际码头和马里兰国际码头的经营中加强商业化因素,更多地引入竞争机制。在加拿大全国548个港口中,除极少数边远港口和客运轮渡外,其他港口都逐步实现了民营化。新加坡港作为公共港口的代表,也已开始组织重构和公司化改造。在我国,随着《港口法》的出台,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更加明显。民营资本对港口业的投资热情更加高涨,投资领域也扩大到石化、煤炭、矿石、粮食、汽车、杂货码头建设和经营,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与此同时,我国港口企业股份制改造和股票上市工作进展也很快,已经在股市中形成颇有影响力的港口板块。

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港口追求生态化、低碳化倾向也十分明显。

构建港口影响城市发展指标体系有利于判断港口的结构和发展趋势,从而判断港口的发展阶段,确定港口发展的方式。金融危机之后,国家提出了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与经济息息相关的港口物流业更应当走在前头,根据经济结构的调整,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提供物流基础。港口影响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把握好港口发展定位,正确处理发展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推进兼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两型”港口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