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娱乐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普适价值

娱乐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普适价值

时间:2022-07-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赵军这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事物都与这个概念相关。泊明先生写了一本名叫《所有营销都是娱乐营销》的书,在这本书中他已经将娱乐当作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普适价值,是营销当中的普适价值了。泊明在《所有营销都是娱乐营销》中也将粉丝经济列入娱乐营销的范畴。

赵军(资深电影人、电影营销专家)

这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事物都与这个概念相关。而互联网的社交属性是促成这场全民消费性娱乐的根本原因。这里的关键词正是:社交+全民+消费+娱乐,然后=泛娱。

不需要立马对此作道德与文化的判断,我们首先对生活这棵常青树进行一番认识,其实这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认识,这番认识不会低水准于社会学家们和哲学家们、艺术家们的理论素养,试问难道今天我们还会欣赏揪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的人吗?

泊明先生写了一本名叫《所有营销都是娱乐营销》的书,在这本书中他已经将娱乐当作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普适价值,是营销当中的普适价值了。虽然这本书的名字差一个字的距离就来到了“泛娱”的领土,但内容其实写的就是泛娱的思想。

娱乐进入到了营销的核心,而营销属于市场经济的核心,市场经济又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普适价值,我们就会发现这其实已经是一个意思,即无娱乐不营销了。

什么是它的杠杆?社交。社交不是小部分人,譬如上层社会的专利,而是这个世界所有陌生的人们的共同追求,共同的权利。中国社会今天的最根本的变化不是市场经济,不是网购,不是反贪,而是社交无处不在。社交无特权,精神全流通。这是最重要的时代变革。夜间守门人、仓库保管员、保险推销员、家居搬运工、城管战士、农民、保姆、月嫂,在在都可以进行自己的社交。武器是移动终端和网络,软件是微信和APP。这其中已经有一种流行的价值观在悄无声息地繁衍了。

潜在的流行是无法封锁的。最高决策机构都在点赞,都在开通中央机构的微信的时候,谁不稀罕自己的数据流量?拥有几十个群是一种自豪,但只有一两个群也不妨碍与陌生人沟通。全民社交带动着种种流行,然后就来到了娱乐的流行舞台。没有娱乐的社交是不能想象的,没有娱乐的流行社交是无法想象的。因为信息总是在各种快乐的管道中传播,快乐是信息传播的天然盟友。娱乐并非只是文艺载体的代名词,娱乐就是以传播的手段超然于自己的现实状况去获得快乐,这不能不是流行的最佳方式。

所以社交的流行必然陪伴着娱乐的流行,而娱乐的流行则推动着社交的发展。随着社交生活的广泛开展于全社会,泛娱就成为了时代的一种貌似细胞裂变快速生长的倾向。

泛娱成为一种时代的普适价值是从社交的进化开始的,而社交的进化是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为这种进步而欢呼,为时代的进步而欢呼。泛娱的流行在电影领域最直接最突出,也最受到争议。在大众流行文化领域,泛娱不是在所有领域都饱受争议的,譬如在综艺节目的创新和流行中,不存在怀旧的声音;在动漫游戏的市场里,泛娱几乎就是题中之义。甚至在流行文学譬如畅销书行业,泛娱都被视之为理所当然。

电影好像是一个最神圣的领域,有人说流行音乐,有人说流行文化,却没有人说流行电影,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电影实际上是一个受众最广泛的娱乐载体。电影的直观性和充分体验的特色使得它很容易成为社交话题的载体,在当下也因此电影就成为借社交话题而娱乐的手段。电影就是这样越过了关于流行文化的讨论而成为了真正流行的“泛娱”。

今天电影拜中国发展所赐,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市场之路。从风靡市场的几百亿规模看,这个产业要让人不承认它是流行文化几乎不可能。同样,要让人不承认它不泛娱也不可能。

电影的泛娱之路当然不是电影自己想当然如此的,而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年代,是互联网并且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带给它的。电影是时代的儿子。电影工作者没有理由不希望电影拥有最广泛的受众,同时没有理由不希望观众最大自由地喜欢自己心仪的电影。

泊明的《所有营销都是娱乐营销》书中对于娱乐性的讲述已经非常深入,跨界、制造热点、流行等都是娱乐性的特征。

在我看来,泛娱的电影大概包括这样一些内容:首先是热点话题。当下热点话题非常之多,它们集中了时代的各种流行色和社会主要矛盾,其中不乏现实主义角度。由于话题的浮浅,作为题材当然不足以深刻,而时代赋予人们包括电影人的思考同样也是不深入的。我们不能这样要求电影,任何时代最后留存下来传诸后世的永远只会是小部分作品。

其次是网络上流行的IP。编剧是电影的灵魂,IP非编剧但是它同样引导一部电影的方向,因此它同样可以成为编剧最初的策划。只是IP经过了网络的洗礼,得到了第一层次的验证。IP的电影基因是不容怀疑的,只是IP之后有否深化这个问题有待编剧和导演去思考,而非唯IP论。观众信任IP是因为这类型创作有着成功的先例,这对于工业化市场化模式的电影产业(创作)而言无可厚非。到了资本介入电影创作的现阶段,成功的压力促使投资人迷信IP更变得水到渠成。

第三是明星。它对于年轻观众而言,就是粉丝生活的血脉。我们可以将之更往粉丝经济上面追溯,直至找到年轻人必须得到种种狂热体验满足的证据,以说明粉丝本身是从来就有的现象。

泊明在《所有营销都是娱乐营销》中也将粉丝经济列入娱乐营销的范畴。粉丝与社交又是怎样的关系呢?粉丝就是年轻群体的社交方式。年轻人以共同卷入一项高度认同的活动以完成自己年轻的社交生活。如果说社交生活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种潜意识诉求,那么对于年轻人而言就是高度的显意识。这就是为什么社交网站会首先在年轻人当中流行起来,譬如在大学的原因,譬如扎克伯格。

明星仅仅是年轻人热衷的众多粉丝活动之一,事实证明度过了青春期,他们就不会再那么狂热地追逐明星了,但是作为基因,追逐新奇,追逐激情,追逐梦,却几乎是属于年轻人的专利。

当然,这样也还是不深刻。扎克伯格创造facebook的动机不也是不深刻的吗?难道科学家们就是深刻的思想者或者艺术家?流行的东西不一定深刻,或者一定很不深刻,但流行书写历史,历史让我们的思考深刻。这就是真理。泛娱会作为时代的印记的,电影是泛娱的代表也将一点点给时代带来印记。我们当然希望电影是深刻的,但我们依照生活的规律去思索的话,就只会要求一些电影深刻,而非全部的电影。

至于全部的电影则意味着是这个时代的某种印记,色彩斑斓而可能只是浮光掠影。而电影就是光影的艺术。真正的艺术或者情怀思想都应该是沉淀的结果,否则再好也都不外是行货。尊重流行,尊重泛娱,尊重互联网思维,不等于不期待于深刻的情怀和思想,在这个时代真正深刻的是走向开放的多元的生动活泼的世界。只有这样,才会有人性的光泽和思想的光辉。

当代的浮浅不是泛娱造成的,不是流行造成的,也不是电影造成的。还没有到“电影造时代”的阶段呢。相反,如果指责浮浅,那么一切的浮浅就都是时代造成的。可是我们会这样指责时代吗?我们必定反躬自问。我们只会深刻地认识这个时代,这个在泛娱的精神下旧世界瓦解新世界来临的时代。

是为泊明兄新书代序。

二〇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