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的产业安全维护

日本的产业安全维护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战”之后,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实施,迅速使面临崩溃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外,日本还设立了一些必要的技术性机构来保护本国产业。如日本的专项产业审议会,负责对政府提出的具有倾销倾向的有关国家产业进行专项调查等。不认可标准是,将对日本的经济复兴造成恶劣影响者。

“二战”之后,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实施,迅速使面临崩溃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5年,日本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入关初期,日本产业国际竞争能力尚处于弱势,为了防止由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对民族经济的冲击,政府采取了产业保护和扶植政策,在国内产业取得了国际比较优势后,方才逐步地有选择地实行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实现封闭型经济体制向开放型经济体制转变,使其免受先进国家不平等竞争的冲击和威胁,安全地度过成长时期,从而奠定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产业基础。

1.贸易保护

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抵御进口产品对民族工业的冲击。日本的贸易保护政策经历了从以管制措施为主到以关税措施为主,再到以非关税措施为主的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日本主要采取了以外汇配额制度和进口限额为主要手段的进口管制措施。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采取以关税为主的抑制进口的保护政策。70年代,日本进入了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阶段。采取了包括制定国内税、实行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检查、强化行业组织等手段,强化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此外,日本还设立了一些必要的技术性机构来保护本国产业。如日本的专项产业审议会,负责对政府提出的具有倾销倾向的有关国家产业进行专项调查等。

2.限制资本输入

实行资本输入限制政策,排斥跨国公司控制国内企业。1950年《外资法》规定了外资投入的两条认可标准和一条不认可标准。认可标准是,有助于直接或间接改善国际收支者,可直接或间接对发展重要产业或公共事业做出贡献者。不认可标准是,将对日本的经济复兴造成恶劣影响者。由于对外资输入限制太严,在20世纪50年代,几乎没有外资企业能获得投资许可。20世纪60年代,在实行了“日元股票自由购买制度”后,日本政府开始有条件地放宽对外资进入限制。但开放投资的进程仍是以保护主义为基调的,对外资由限制到逐步放宽,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是日本的经济实力。如同贸易自由化一样,日本政府在资本自由化方面也采取了拖延战略,如在与产业结构转换密切相关的重要产业中,汽车工业到1971年,集成电路到1974年,电子计算机到1975年才实行100%的资本自由化。直到1980年12月1日,农技水产、矿业、石油业和皮革制品业仍然没有全部对外开放。此期间,引进外资主要以借款为主,以证券投资的方式引进的外资也大部分是经由市场的股票投资,使外国出资者与日本企业实际经营保持尽可能严格的隔离。

3.发展新型产业

对新兴产业和成长产业进行重点扶持。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打破产业结构的后进性,日本政府采取了加强产业基础,振兴和扶植新型和成长型产业,保护和调整衰退产业政策,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计划、政策和法律。如1955—1960年实施的《钢铁第二次合理化计划》、1955年制定的《石油化学工业扶持政策》、1956年颁布的《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等,在对新兴产业与成长型产业的扶植振兴对策中,主要是将技术革新、引进技术和设备更新扩大到整个传统的重化学工业部门,大幅度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政府在资本市场不完备的情况下,税制和财政投资贷款具有保证资金顺利投向新兴产业和成长型产业的作用。战后日本的汽车、家用电器及电脑等产业,就是在政府的保护政策框架内,由企业抓住需求急速扩大的机遇而成长起来的。

4.提高企业竞争力

提高企业素质,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入关贸总协定后,为改变日本产业普遍存在的企业规模过小和过度竞争两大问题,日本政府提出了产业改组论,实行大型企业合并,相伴而行的是银行间的大规模合并。通过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企业合并,日本的企业规模逐渐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批量生产体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国际竞争能力,使日本不但适应了贸易自由化和随之而来的资本自由化,大大提高了产业安全度,而且进一步推进了国民经济的外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