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解决现实就业难题

如何解决现实就业难题

时间:2022-06-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上述新的就业难题,单靠以前的增加就业的方法,即以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已不可能有效解决,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思路。解决好劳动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保证农村劳动力能够继续顺利向城镇转移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二五”时期的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

面对上述新的就业难题,单靠以前的增加就业的方法,即以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已不可能有效解决,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和新思路。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恢复经济的举措,以及我国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为解决上述就业问题提供了借鉴,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改善、经济的稳步发展,而且也是解决诸如就业等社会问题的有力方式;不仅可以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而且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继续顺利向城镇转移的重要保证。

首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8]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味着经济结构需要做出重大战略性调整,这首先要改变经济发展的结构,要改变过去过度依靠外需和投资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需求结构向着更多依赖最终消费转变,减少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济增长要更多地靠内需来推动。可以预期,投资需求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且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同时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服务业的发展将会因此加快,来自服务部门的就业机会将会增多。同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要求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创新能力的增强意味着更多如管理咨询、信息服务、产品设计等高端服务业岗位的增加,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将增强,这些岗位需要更多高层次劳动者去承担,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因此会得到缓解。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改善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同时并不会削弱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意味着经济增长要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样的协同意味着要提高第一产业生产效率,增加第二产业技术含量,加大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经济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会更为强劲。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创造出较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这些就业机会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较小。总的来看,经济结构的转变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就业机会,尤其生产部门的就业机会,但减少的程度有限。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倾斜虽然会在短期内使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有所减弱,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并不会下降,而且服务业的发展将会使就业稳定性增强,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改善就业质量,从而有助于构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健康机制。[9]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依赖于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机会成本会因为农村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此情况下,如果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民工收入不能保持更快的增长速度,那么,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就会受阻。同时,如果城镇生活成本(住房、食物和交通等)的上涨速度超过工资的增长速度,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也会受阻。要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保持农民工工资水平较快增长是关键。然而,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增长落后于社会总体财富的增长,尤其是低收入劳动者收入(主要是劳动收入)增长就更加缓慢,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不断降低,初次收入分配出现了不利于劳动者的局面。应该说,造成当前这样的收入分配格局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过多地依赖资本投资,出现了资本扩张型的经济增长。转变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意味着经济增长要更多地依赖劳动,实现向劳动扩张型的经济增长类型转变,这样的转变将会从根本上改善不利于劳动者的收入格局,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从而也能够使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得到机制上的保证。

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通过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发展过程的一个关键时期,我国能否顺利跨过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成功迈入高收入水平国家行列,“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将为之奠定重要基础。解决好劳动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保证农村劳动力能够继续顺利向城镇转移是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十二五”时期的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