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破解农民工就业难题

破解农民工就业难题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民工就业难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缓解目前农民工(再)就业压力,当前有必要重视开拓农村和小城镇农民工就业市场。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彰显了“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执政理念。

案例六 破解农民工就业难题

一、案例呈现

资料1:农业部提供的数据称,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人,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7%以上,2008年农村富余劳动力2.3亿,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3亿。(受金融危机冲击)如果十分之一的农民工就业受到影响,数量就将高达2260万人。

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培训的高达76.4%。

——新华网,2008年11月19日、2009年3月12日。

资料2: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改进培训方式,扩大培训效果。各有关部门和教育培训机构要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科技培训、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新开工项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的适应能力;围绕回乡创业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自主创业能力;围绕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返乡农民工的农业技能;对青年农民工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适当延长培训期限,强化职业技能实训,使其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职业技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面向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开设专业和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30号。

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2008年10月30日。

农民工是工程建设的主力军。2009年铁路计划完成6000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能够提供600万个就业岗位。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每年可提供200多万个就业机会。另外,医疗文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以及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等,都将为农民工增创大量的就业机会。

——综合新华网2008年11月19日消息。

资料3:2008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规定:

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第二条)。

国家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在制定小城镇规划时,将本地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重要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引导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城市异地转移就业;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人民政府应当互相配合,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的环境和条件(第二十条)。

国家支持区域经济发展,鼓励区域协作,统筹协调不同地区就业的均衡增长。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第二十一条)。

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第三十一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和引导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第五十条)。

二、案例讨论

1.农民工就业为什么难?如何破解农民工就业难的难题?

2.各级政府重视农民工就业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案例点评

农民工就业难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受自然、生态、资本、市场和农业生产水平等各种因素影响,农业资源可为农村劳动力提供的生产经营机会有限,产生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其次,在交通物流体系、金融信用体系、信息体系、劳动力市场等各方面,农村都比城市落后得多,创业成本也会高得多,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然而,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对农民工的要求越来越高,那种单纯卖力气的农民工需求越来越少,这就为扩大就业提出了新的难题。再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困难,处于产业链末端的农民工大约有2000万因此失去工作岗位。

农民工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管理他们,如何保障他们的权益,使他们实现科学有序地就业,避免就业盲目性,既是当前金融危机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性战略问题。为缓解目前农民工(再)就业压力,当前有必要重视开拓农村和小城镇农民工就业市场。为此,各级政府要下大气力,给那些就业难的农民工培育一技之长,使他们成为新型农民工,从而让他们能够凭技术而不再是凭苦力干活。具体而言,要加大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要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要在中等职业学校根据返乡农民工的特点开设专业和课程等。当然,未来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主要出路是非农化和城镇化,因此要从根本上化解农民工就业矛盾,还要从长计议,积极建立和完善大中城市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增强城市吸纳农民工就业的能力。

农民工工作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彰显了“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执政理念。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与农民工待遇有关的政策法规,将依法治国落到实处,这为维护和保障农民工利益提供了依据。

四、教学建议

1.本案例适用于讲授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问题。

2.本案例适用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第四节中讲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也适用于本课程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第二节中讲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

3.本案例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第二节中讲授“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问题。

(作者 龚玉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