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决策的含义和分类

决策的含义和分类

时间:2022-06-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和分类一、决策的概念、特征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决策经历了由小生产方式下的经验决策到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科学决策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巴纳德和斯特恩最早将决策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这种决策一般由组织的基层管理层作出,故又称为基层决策。制定决策的各级管理层次也并非不可逾越。这种决策具有常规性、例行性的特点。

第一节 决策的含义和分类

一、决策的概念、特征

回顾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决策经历了由小生产方式下的经验决策到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科学决策的转变。经验决策是凭借决策者的知识、智慧、阅历和感觉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方案的过程。它是最低级的决策形式,也是社会活动中最基本的决策形式。进行这种决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一切高级决策形式赖以产生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科学决策正是以这种最基本的决策形式为基础发展而来的。

科学决策是人类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当代决策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诞生于20世纪。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巴纳德和斯特恩最早将决策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后来,美国的西蒙和马奇等人在巴纳德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现代决策理论。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运筹学等知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管理理论。科学决策是建立在严密的理论分析和计算基础上,遵从严格的决策程序所作出的有相当成功把握的决策。在现代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只有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组织的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才能在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就企业而言,企业经营的每一环节、每个层次,都存在着决策问题。决策的目的是使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更符合决策者的意愿和要求;使企业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所谓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拥有大量信息和个人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行为确定目标,并借助一定的计算手段、方法和技巧,对影响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后,从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目标性

任何组织决策都必须首先确定组织的活动目标。目标是组织在未来特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程度的标志。没有目标,人们就难以拟定未来的活动方案,评价和比较这些方案就没有了标准,对未来活动效果的检查也就失去了依据。

2.可行性

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组织未来的活动。组织的任何活动都需要利用一定资源。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理论上非常完善的方案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决策方案的拟订和选择,不仅要考察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3.选择性

决策的实质是选择,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而要能有所选择,就必须提供可以相互替代的多种方案。事实上,为了实现相同的目标,组织总是可以从事多种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在资源要求以及风险程度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不仅有选择的可能,而且有选择的必要。

4.动态性

决策是建立在大量的组织内外信息的基础上的,而且通过决策使组织和外部环境保持平衡。但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是变化的,因此应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

二、决策的分类

决策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且各有特点。为了便于决策者从不同管理层次上掌握各类决策的特点,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这里介绍几种较为普遍的决策分类。

(一)按决策层次划分,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

1.战略决策

它是指事关组织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决策。战略决策一般由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制订,故又称之为高层决策。进行战略决策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使组织的业务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企业的战略决策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目标和方针的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投资决策、市场开发决策等。

2.管理决策

它是指组织为实施战略决策,在人、财、物等方面作出的战术性决策。管理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间管理层作出,故又称为中层决策。进行管理决策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以实现组织内部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平衡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管理决策具有指令性和定量化的特点,其正确与否,关系到战略决策的顺利实施。企业的管理决策主要包括生产计划决策、设备更新改造决策等。

3.业务决策

它是指在组织的日常工作和活动当中,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合理开展活动而进行的决策。这种决策一般由组织的基层管理层作出,故又称为基层决策。在企业中属于这种决策的有生产作业方法的决策、库存物资发放方式的决策等。

战略决策、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之分,尤其是管理决策和业务决策在不少小企业往往很难截然分开。制定决策的各级管理层次也并非不可逾越。一般来说,为了调动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决策的质量,各管理层在重点抓好本层次决策的同时,三个层次的决策者都应或多或少地参与相邻管理层的决策方案的制订工作(如图6-1所示)。

img8

图6-1 各管理层次从事决策示意图

(二)按决策事件发生的频率划分,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1.程序化决策

它是指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式重复多次出现的决策。由于这类决策问题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其规律较为相似,且易被决策者所掌握,所以,决策者可根据以往的经验或惯例来作出决策。这种决策具有常规性、例行性的特点。如生产决策、采购决策、设备选择决策等均属于此类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

它是指由于大量随机因素的影响,很少重复出现,常常无先例可循的决策。这种决策由于缺乏可借鉴的资料和较准确的统计数据,决策者大多对处理此类决策问题感到经验不足,所以,在决策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现成的规律可循。这样就需要充分发挥决策者及其智囊机构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他们敏锐的洞察力、科学的思维方式、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处理此类问题的经验,来解决好这类决策问题。如经营方向及经营目标决策、新产品开发决策、新市场的开拓决策等均属于此类决策。

(三)按决策的时间跨度长短划分,决策可分为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1.长期决策

它是指1年以上,一般是3~10年的决策,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属于长期性的、全局性的战略决策。如企业的长期投资决策、市场开拓、技术改造、产品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组织革新等方面的决策均属于此类决策。

2.短期决策

它是指1年和1年以内的战术性决策,如日常的营销策略、广告策略等。短期决策应该服从和服务于长期决策。

(四)按决策的确定性程度划分,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

它是指决策者对每个备选方案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自然状态)及其后果十分清楚,特别是对哪种自然状态将会发生,已有确定的把握,此时只需要对各备选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从中选择一个最有利的方案。此种决策在组织中较为普遍。

2.风险型决策

它是指决策事件未来多种自然状态的发生是随机的,决策者可根据类似事件的历史统计资料或实验测试等估计出各种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计算各备选方案的期望损益值,然后根据计算的结果作出决策。此种决策带有一定风险,主要源于自然状态的概率是估计值。

3.不确定型决策

它是指决策者无法确定事件未来多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只是凭借决策者的经验、感觉和估计所作出的决策。此类决策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较大时,也是经常发生的。

(五)按决策的时态划分,决策可分为静态决策和动态决策

1.静态决策

静态决策又称单项决策,它是仅根据某一时点的状态所作出的一次性决策,其内容比较单一。

2.动态决策

动态决策又称序贯决策,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顺次发生的不同情况,而采取相应对策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多个决策。比如,在作出某一产品的销售决策时,要同时考虑到以下一些因素:假如市场需求量变大怎么办?市场萎缩又该怎么办?在销售过程中如果遇到强硬竞争对手,该采取何种对策与之抗衡?当某种对策失效后又应该采取何种补救策略?这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决策。它可以一次把一系列决策制定出来,也可以分阶段作出决策。

(六)按决策主体的不同划分,决策可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1.个人决策

个人决策是指决策机构的主要领导成员通过个人决定的方式,按照个人的判断力、知识、经验和意志所进行的决策。个人决策一般用于日常工作中程序化的决策和管理者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的决策,它具有合理性和局限性。

2.群体决策

环境信息、个人偏好、方案评价方法是决定一个决策好坏的关键,而这些又与个人的经验和对问题的理解有关,特别是对于复杂的决策问题,不仅涉及多目标、不确定性、时间动态性、竞争性,而且个人的能力已远远达不到要求,为此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参与决策分析,这些参与决策的人,我们称之为决策群体,群体成员制订决策的整个过程就称为群体决策。

为了使组织在决策中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科学地划分决策的类型,合理地采用不同的科学决策方法和手段十分必要。以上是对决策的一般分类。实际上,各种类型的决策常常相互影响和交叉。在决策工作中,主要研究的是战略决策、非程序化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