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时间:2022-06-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适应这一要求,中国形成了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经济运行机制则采取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的方式。在中国,打破这一传统观念,一贯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是邓小平同志。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必然性

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但这一普遍规律,在各国的实现过程可以是不一样的。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由于某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度采取封锁政策把中国隔绝于世界市场,决定了中国的原始积累,不可能像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依靠超经济强制的办法剥削国内大多数居民和掠夺其他国家的金银财宝;也不能指望获得大量外来贷款或援助,只能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依靠全体居民的勤俭节约,由国家把他们创造的财富集中和积累起来。适应这一要求,中国形成了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绝对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经济运行机制则采取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的方式。这种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好处在于可以集中全国的资源进行大规模建设。中国改革开放前建国近30年的经济发展虽几经曲折,仍取得高速增长,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用几十年时间走了某些资本主义国家曾花几百年才走完的道路,就是最好的证明。但必须看到,这是付出了高昂代价的。国家通过行政命令办法组织全国经济,扼制了市场主体的形成,否定了市场机制的作用,阻碍了市场功能的发挥。指令性计划经济的实质,是用国家的行政性垄断代替市场竞争,结果不能不出现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矛盾。脱离市场导向和依据失真的价格制定的计划被贯彻执行的结果,造成了一方面大量产品积压或浪费使用;另一方面许多居民急需的商品和劳务短缺紧张,经济增长速度固然很高,但资源消耗严重,居民得到的实惠颇微,社会主义优越性不能充分明显地体现出来。这些矛盾说明,当社会主义原始积累过程达到一定阶段,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是一种客观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可能性

市场经济在历史上是随资本主义制度一起形成的,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在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将不再存在,价值规律也不再起作用,社会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生产成为可能。马、恩的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长达几十年的计划经济的实践,以及西方经济学者大都把市场经济当作私有制的专利品,造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制度特征,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在中国,打破这一传统观念,一贯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他更明确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些论断,把过去长期被人们混淆在一起的两对不同性质的范畴,清清楚楚地区别开来了。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一对范畴,要回答的问题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其实质在于对剩余劳动的占有。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一对范畴,是反映全社会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过程的,它们所要回答的问题是:社会总劳动或总资源,通过什么样的调节机制被分配到各个产业部门和企业去,从而使全社会的经济得以周而复始地运行。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理论,划清了两对范畴的界线,解除了人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的思想顾虑,使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或者说,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体上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使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绝大多数商品要由供求双方通过竞争形成市场价格,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企业的经营者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有独立自主的经营权力和自负盈亏的责任,以便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决策,按照市场提供的价格信号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

必须有统一而健全的市场体系,不仅要有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产品市场,而且要有资金、技术、劳动力、房地产、信息等要素市场;还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服务、沟通、公证、监督作用。这种市场体系,必须是全国统一的、对外开放的、竞争的、有制度和法规保护和监督的有序市场,而不是各自封闭的、对外隔绝的、垄断的、缺乏规范的无序市场。

2.正确发挥和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作用。市场经济体制虽有促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政府对市场的有效管理,是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不足和市场失灵的有力手段。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同时,要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和维护平等竞争,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国有资产和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实现国家和社会发展目标。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包含几方面的内容:首先,在所有制结构上,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等形式的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财产混合所有的经营单位越来越多,将会形成新的财产所有结构。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于它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次,个人收入分配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就和谐社会的建设而言,市场机制是有局限性的。要素市场的存在决定每种要素(包括土地、资金、劳动)都会获得一定的收入。由于企业、个人、地区之间拥有的要素的不平等,在市场关系范围内必然出现收入分配高低的差别,使市场经济不可能在收入分配、生活质量提高和地区发展方面达到公平的协调。社会主义要求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通过所得税、遗产税以及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防止两极分化,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再次,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建立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计划提出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国家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总体上是指导性计划;中央银行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财政运用预算和税收手段,着重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并与产业政策相结合,促进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谋求和谐社会的早日建成。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

2.什么是帕累托最优?从社会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3.市场机制的运行特点是什么?

4.完全竞争市场有哪些基本特征?

5.市场失灵有什么主要表现?

6.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主要表现?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