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一)组织协作体系论组织是人与人的合作系统。巴纳德认为通过经理人员反复灌输存在着共同目的的信念,使组织目的得到组织成员的理解并为各个成员接受。首先,巴纳德认为能够作为协作体系基础的是贡献者相信已决定的组织目的。巴纳德将组织的要素规定为组织目的、做贡献和协作的意愿和信息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一)组织协作体系论

组织是人与人的合作系统。

组织要成为一个整体,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这些人们愿意做出贡献;实现一个共同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巴纳德归纳出组织的三要素:共同的目的、做贡献和协作的意愿、信息交流。[3]

巴纳德归纳出组织的三要素对组织设计来说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回答这个问题即应该考虑组织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考虑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组织成员如何形成共同目的?第二,组织成员如何形成做出贡献和协作的意愿?第三,如何建立客观的信息交流体系?

那么,组织成员如何形成共同目的?巴纳德认为通过经理人员反复灌输存在着共同目的的信念,使组织目的得到组织成员的理解并为各个成员接受。

组织成员如何形成做出贡献和协作的意愿?首先,巴纳德认为能够作为协作体系基础的是贡献者(或可能的贡献者)相信已决定的组织目的。其次,如果只有组织目的却没有相应的信息交流使之为组织成员所知晓,那就毫无意义;同样,如果不传递必要的信息,就不仅不能确保成员的合理行动,而且也不能确保组织成员产生协作意愿。为了达到有效的沟通目的,就必须建立一个客观的信息交流体系。最后,协作意愿意味着自我克制,对自己个人行动控制权的放弃,个人行为的非个人化。

如何建立客观的信息交流体系?巴纳德认为应做到以下方面:

(1)信息交流的渠道要清楚地为大家所知道,人人都了解自己的职务、权限和义务;

(2)客观权威要求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有一个明确的、正式的信息交流渠道,确保正式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同组织建立起正式的关系;

(3)信息交流的线路必须尽可能的直接和短捷,信息交流的线路越短,信息交流的速度就越快,错误就越少;

(4)原则上必须应用整个信息交流线路,以确保信息能够通过权威体系的每一个层次,从而充分发挥每一个层次的作用;

(5)在信息交流中心服务的人员即职员和监督者的能力必须合格;

(6)在组织执行职能时,信息交流线路不能中断,如果负责人因事不能视事时,应有人代理;

(7)每一个信息都要被确认,即传达信息的人是否确居其位,该职位是否确实包含相应的信息类型,该信息是否确实是从这一职位发出的。

巴纳德将组织的要素规定为组织目的、做贡献和协作的意愿和信息交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特别是他第一次将信息问题列入组织要素之中,这不仅填充了古典组织理论的空白,而且对于组织办公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以及组织如何面对信息化浪潮,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权力接受理论

巴纳德认为权力不是来自自上而下的行政授予,而是要看下级是否接受。只有当行政命令为下级所理解,并且相信它符合组织目标和个人利益,才会被接受,这时权力才能成立。

一个组织不能单纯依赖少数几个人的权力命令来行事,而必须取得组织内全体人员的支持与合作,否则就会像极权的国家那样,脱离人民和社会的支持,最终必将垮台。巴纳德的这一理论观点对于推动信息交流、职工参与、领导方式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有着重大的影响。

(三)诱因与贡献平衡论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对组织的存在与消亡感到好奇。组织为什么会存在或消亡?组织是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机制维持下去的?

1.组织平衡的条件

贡献≤诱因→组织存续和发展贡献(或者牺牲、服务),是指有助于实现组织目的的个人活动。诱因(或效用),是指组织为满足个人的动机而提供的效用。

组织的平衡是指有效的分配诱因,确保给每个成员的诱因与贡献的平衡,从而保持成员协作积极性的激励过程。

2.组织存在或消亡的原因

必须使诱因和贡献取得某种程度的平衡,才能使组织中的成员有必要的合作并有做出贡献的意愿,组织目标才能达到,组织才能存续和发展。否则,成员的贡献就会减少,甚至退出组织。

3.组织维持下去的机制

为了维持组织经济的平衡,组织要支配和交换足够数量的各种效用,然后将这些效用分配给贡献者,以保证这些贡献者继续贡献适当的效用。由于每一个贡献者都要求他的交换有剩余即纯诱因,所以组织只有交换、变形和创造,使每一个贡献者在他自己的经济中获得效用的剩余,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四)非正式组织的职能

(1)一些不便于通过正式组织解决的问题,通过非正式组织却易于解决。

(2)有助于提高人的自尊心,拉近人们心理上的距离。

非正式组织是不属于正式组织的个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集团,它产生于同工作有关的广泛联系中。[4]

一方面,新古典组织理论注意发挥人在组织中的主导作用,尽量满足人的需要,能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组织内主观领导人与下属的关系比较和谐,从而比传统等级制更能提高工作效益。另一方面,新古典组织理论往往由于过分强调搞好人际关系,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要,满足人的工作丰富化和扩大化的需要,而降低了专业化的优越性,使工作效率受到一定影响。

总之,新古典组织理论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组织理论,甚至有的人把它描述为“无组织的人”。[5]新古典组织理论按这种理论建立的组织与传统组织相对立,古典组织理论强调高度集权制的组织规章,而新古典组织理论则强调人际关系信息沟通,从而表现为参与性组织。应当指出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组织所处的环境变化很大,为了使组织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又产生了系统权变的现代组织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