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理论

时间:2022-06-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普雷维什指出,国际贸易之所以使外围国家的经济相对更不发达,是因为国际贸易条件越来越有利于发达国家,贸易条件的长期恶化成为阻碍外围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以及工业国家收入持续上涨的原因。可发达国家采取的保护主义限制初级产品出口,却会妨碍世界贸易增长,并有害于外围地带的经济增长。

五、发展中国家的保护贸易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大量涌现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对旧的国际分工感到不满,迫切要求改变它们只能用廉价的原材料等初级产品去交换昂贵的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并且在对外贸易中不得不采用一些保护政策来维护本国的正当利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先后提出过反映这种愿望与呼声的国际贸易理论,并赋予保护贸易学说以新的内容与精神。这种理论被称之为“新保护贸易理论”,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阿根廷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R.Prebisch)。

普雷维什抨击了传统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他认为,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鼓吹国际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可以使各国都获取贸易利益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并不符合广大欠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在他看来,整个国际经济格局犹如一个世界“经济星座”,存在着“中心—外围”的体系结构。那些生产技术水平高的工业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它们组成了为自己利益服务的整个体系,而大多数生产技术差、劳动效率低、主要生产初级产品的欠发达国家,则成为该体系的广大“外围”地带。外围国家本身的发展水平又是参差不齐的,它们与中心联系的程度与方式主要取决于自己的生产资源状况以及经济实力与政治影响力。中心是技术创新者与贸易利益获得者,而外围则是中心的附庸,它们向中心提供原料、模仿技术与引进资本,处于被剥削的地位。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心与外围在生产能力和收入水平上的差距不断加大,富国与穷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日益扩大。因此,传统理论关于国际贸易最终会导致各国收入趋向一致的断言与事实完全相反,国际贸易恰恰是外围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之一。

普雷维什指出,国际贸易之所以使外围国家的经济相对更不发达,是因为国际贸易条件越来越有利于发达国家,贸易条件的长期恶化成为阻碍外围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为什么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会长期恶化呢?他认为,生产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并不能平均分配给参加贸易的各国,相反,这种利益分配始终对外围地带不利。从理论上讲,那种国际分工能形成利益的推理是正确的。但它的前提假定与现实是相矛盾的:按其假定,技术进步的利益会通过降低价格或提高收入的方式平均地分配到全社会。既然制成品行业的技术进步一般快于初级产品行业的技术进步,那么制成品与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本应朝着有利于初级产品的外围国家方向发展。可是,事实上生产率提高而产生的巨大利益,外围国家所得的部分相对很小,中心与外围之间的收入相差悬殊,这是因为,工业国家的制成品因生产率提高而得到的利益并没有转化成价格下跌,却表现为它们的利润与工资水平的提高;相反,外围国家初级产品的生产率提高虽然缓慢,但这种提高带来的结果往往是价格下跌,得益者都是进口初级产品的工业国。这样,外围国家初级产品的相对价格更为低廉,它们的贸易条件当然要恶化。

普雷维什认为,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制成品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的价格不易下降。工业国家在经济繁荣期,可以较大地提高了工资与利润,在经济危机时期,也能保持较高的工资与适当的利润,而且有能力将危机转嫁到外围地带。相反,外围国家的初级产品虽然经济繁荣时其价格也在上涨,但在经济危机时,其价格的下降程度要比制成品大得多。因此,随着经济危机的一次次出现,初级产品与制成品的比价不断在下降,外围国家的收入相对于工业国家来讲也在不断下降。这就是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以及工业国家收入持续上涨的原因。

此外,另一名德国经济学家汉·辛格(H.W.Singer)也提出一个论点:需求收入弹性的不同和节约物资的技术创新,也是初级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原因之一。由于需求弹性的不同,实际收入的增加会引起制成品需求的更大程度的增加,而对初级产品则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另外,节约物资的技术创新经常使生产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减少,从而减少了初级产品的相对需求。显然,它们又会导致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长期恶化。

按照普雷维什的观点,外围国家要摆脱受奴役的经济地位,必须改变旧的国际分工格局。旧的国际分工与专业化使得外围国家只是为大工业中心提供初级产品,这种格局严重地影响了外围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外围国家只有消除旧的国际分工格局所造成的与中心国家经济结构上的不平衡,才能获得真正的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是外围国家提高生产率、吸纳更多的人数就业、抵消贸易条件恶化、提高生活水平和分享技术进步利益的唯一手段,也是它们改革现有的国际分工模式,摆脱受剥削的“外围”地位的关键所在。

在上述经济思想的基础上,普雷维什提出了欠发达国家应实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贸易的政策主张。在他看来,欠发达国家采取一定程度的保护贸易政策,对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平衡国际收支,这就需要用出口补贴、减免税收等措施来增加出口,用保护关税、数量限制等方法减少进口。同时,努力推动出口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提高出口产品的收益。其次,它有利于保护本国幼稚工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从而加速工业化进程。这样,大量进口替代工业就能顺利发展,而“有节制,有选择的保护政策利益激起来的进口替代,是取得一些合意的效果,经济上明智稳妥的好办法”。再次,它有利于国内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限制进口可以促使国内消费者对某些进口替代商品形成必要的需求,同时避免将部分生产资源配置在初级产品生产上,而将它们转向进口替代工业生产,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改善。

然而,普雷维什赞成欠发达国家采用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政策,同时呼吁发达国家应向落后国家完全开放市场。他认为,欠发达国家采取一定程度的保护贸易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目的是为了确保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这种政策主要着眼于解决因“需求弹性”不同而产生的贸易不平等问题,它既不影响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也不危及发达国家的贸易利益。可发达国家采取的保护主义限制初级产品出口,却会妨碍世界贸易增长,并有害于外围地带的经济增长。其实减少或取消这种保护,具有互惠的作用,因为“外围向中心增加出口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外围从中心进口的增长”。

普雷维什还强调了欠发达国家必须注意保护贸易政策合理性的问题,认为这是一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过度的贸易保护,不仅损害了本国的工业生产,而且对初级产品的出口也有不利影响。因此需要通过降低关税来纠正夸大和滥用保护的倾向。他又主张建立区域性的共同市场,来补救保护贸易所带来的某些不足。

普雷维什新保护贸易理论以后又得到一些人的补充发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也遭到一些著名的西方学者的强烈反对,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应该指出,普雷维什作为一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维护欠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初步揭示出南北方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本质,积极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他要求发展中国家实行工业化和推行进口替代战略,也是合理的。他主张用保护政策维护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一个提出有关发展中国家保护贸易问题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A.Lewis),他在1955年发表的《经济增长理论》等著作中,论述了贸易条件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原因是发达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他认为:只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高于发达国家,它们的贸易条件才可能逐渐改善。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农业革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发展中国家保护贸易理论一改过去以发达国家作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对象的做法,在国际贸易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对策措施,对发展中国家建立和完善自己的工业部门、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对外贸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然,这些贸易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陷,如普雷维什对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有关统计与论述不够精确与正确,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另外他的理论观点有过多次变化,也是值得注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