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村公共品局部均衡分析

农村公共品局部均衡分析

时间:2022-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4.1 农村公共品局部均衡分析与私用品相比,公共品的需求加总有明显的区别,这就导致两者的均衡特征有所不同。4.1.1 农村公共品均衡特征农村私用品的局部均衡与农村公共品的均衡是不同的,对于私用品的分析可用图4-1表示。此时,公共品供给势必减少。这一现实赋予了政府行使提供公共品的充分理由,以使人人都得到帕累托改善的效果。

4.1 农村公共品局部均衡分析

与私用品相比,公共品的需求加总有明显的区别,这就导致两者的均衡特征有所不同。

4.1.1 农村公共品均衡特征

农村私用品的局部均衡与农村公共品的均衡是不同的,对于私用品的分析可用图4-1表示。曲线Di和Dj分别代表农民个人i和j的需求曲线。两人需求曲线的不同,反映了他们的收入水平或偏好不同。要得出市场总需求曲线DD,只须把个人需求曲线横向加总即可,即市场总需求D=Di+Dj。个人需求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愿意在某一价格消费多少该产品。市场需求曲线表明当(假设其他情况不变)人人面对该产品的相同价格时,他们所愿意消费的数量。

图4-1 农村私用品供求均衡曲线

现给定市场供给曲线SS,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均衡价格OP就位于需求与供给相等的那一点上,即人人都是“价格接受者”。假设均衡市场价格OP既定,个人i的需求为OQi,个人j的需求为OQj,使得OQ=OQi+OQj。

假设:1.Di和Dj分别代表个人i和个人j对公共的需求曲线;2.不存在任何免费搭车者;3.用于公共品的要素,每个人可等量使用。在满足这些假设条件后,要得出支付公共品价格的总意愿,只需把个人需求曲线纵向加总即可,即公共品的总需求等于个人需求的纵向总和,用DD来表示,供给曲线用SS表示。如图4-2所示。如此,公共品的均衡水平将位于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上,即产出为OQ。给定这一均衡产出水平,并假设人人都准确表露出自己的支付意愿。如此一来,愿意支付OQ的总均衡价格为OP,即OP=OPi+OPj。在这个均衡点上,提供公共品所需成本能得到有效补偿。

图4-2 农村公共品均衡曲线

要说明OQ是公共品的均衡供给水平,可以做个简单的理论性实验。取一个位于OQ左侧的供给水平,在这个供给水平上,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超过公共品供应的价格,即总收入大于总成本。因此,增加供给量对大家都有益。愿意支付的供给水平若超过OQ,即位于其右边时,则小于供应价格。此时,公共品供给势必减少。由此可见,供给的均衡水平是OQ。

如果假设图4-1和图4-2所示供需曲线是供应额外供给单位时的边际成本,则可以把私用品和公共品的有效定价规则表示为:

私用品:OPi=OPj=OP=MC

即在私用品的任意一种供给水平下,人人都面临完全一样的市场价格,这一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因此,私用品的有效定价规则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公共品:OPi+OPj=OP=MC

即每人愿意为公共品的任意供给水平支付的价格都不同,纯公共品的有效定价规则,是个人价格的总和等于边际价格,这些个人价格被称作林达尔价格。如果把公共品的价格看作税费,这里就可得出有区别征收税费的原则。税费是根据个人受益程度来决定的,这就是税费的受益原则。给定公共品的有效定价规则后,公共品供给均衡效率的条件可以通过分散化的市场来满足吗?比如,高速公路收费、电视信号中加密信息的播放,排他技术可行并且运作的成本不高,这样,公共品供给均衡效率的条件就可以通过分散化的市场得以满足。如果由个人有效供给这种公共品,他就必须收取不同的价格,使他向每个消费者收取的价格等于该消费者对产品效用的边际评价。

这种情况类似于带有歧视的垄断者的例子。垄断者把市场分割成若干部分(假设这时消费者不可能在他们之间重新出售这种产品),并对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但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是无意以∑Pi=MC(其中P是个人愿意为该产品支付的价格)这样的一组价格提供非竞争但排他的产品的。当MC=MR时,他的利润得以最大化,因此,垄断者选择的产出水平将是低于有效条件所要求水平的,即∑MR=MC。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边际收益曲线都处于需求(即平均收益)曲线以内,因此,∑MRi≠∑Pj。所以,市场对这些产品是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佳状态的定价规则的。

要实现排他但非竞争的纯公共品的有效条件,除了该公共品的个人价格之和等于边际成本外,还应该存在价格上的区别对待。但是,由于免费搭车者的存在,有意掩盖或扭曲其偏好,即不愿意表露他支付公共品价格的真实意愿。因此,即使完全歧视的垄断者对公共品收取有效的边际成本价格,免费搭车者仍然会使市场失灵。这种分散的或自愿出资所达到的均衡属于纳什均衡。这就是说,每个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对于公共品需求量的决定,都是在他人决策已定的背景下做出的,并且消费者之间不存在合作关系。假设消费该公共品的人数很多,这就使得每个人对其他人的决定做出反应的影响微乎其微。有了这种非合作的假设后,即当个人认为博弈中的其他人都不改变他的决定,而他改变决定对自己有利可图时,这就达到了纳什均衡。在决定多大数量的公共品能使其效用最大化时,实际上每个人都在判断他能得到多少收益。如果公共品是一种污染源,即公共劣品,如每个人都希望能不顾邻居当时在做什么,而把自家的垃圾往邻居那儿倒,对个人而言,这是占优的策略,但是,所得出的却不是帕累托最佳的集体结果。如果重新回到个人自愿出资提供公共品的问题上,那么,现在应指出的是,个人在出资时并不顾及其他人从他出资提供的公共品中获得多少收益。如果整个群体的人都不考虑这一点,那么这个群体的支出额就无法满足达到帕累托最佳配置状态所需的条件。人数越多,这一问题就越严重。这一现实赋予了政府行使提供公共品的充分理由,以使人人都得到帕累托改善的效果。[1]也就是说,只有政府机制的介入,向公众提供所需公共品,公共品的供需均衡才有可能。

4.1.2 农村公共品供需均衡的数量确定

提供公共品是政府的基本职能,那么,从均衡效率的角度看,政府应尽力满足居民对公共品的需求,使供需之间处于均衡状态。而公共选择的特点使得需求偏好的加总十分困难。对此,国外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其中较为有影响的是世界银行在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一个有关地方公共品需求计量模型。其表达式为:

1gG=β12lgY+β31gPG41gN+β5lgZ+ε   (4-1)

在这个表达式中,G为地方公共品的需求水平,Y为居民的个人货币收入,PG为居民所愿意为该水平的公共品所付出的税赋,N为地区内人口,Z为不同居民的偏好差异,ε为随机变量

这个式子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以居民通过投票来显示其真实的公共品需求为前提;二是以地区内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为中位投票人,也即是他们的需求代表全体居民的平均需求。在这两项条件的制约下,上式中的G反映地方公共品的实际需求,但未考虑价格水平的变动。只有将G加上公共品的价格指数,才能得出符合统计要求的公共品提供水平。要说明的是,这仅是需求预测,至于地方政府拥有多大供给能力则是另外一回事。

世界银行在提出这一公式的同时还提出另外一种简便计算方法,即以公共品投资与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来确定地方公共品的需求和供给水平。这种方法要求从大量统计资料中收集各国地方政府的社会基础设施投资额在地区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然后,按人口规模相同地区的这一比例为参照,计算出本地区应该有的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水平。据世界银行测算,社会基础设施投资一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平均水平为4%。要注意的是,这仅仅是以社会基础设施为限,不包括公安、消防等因素。同时,也未考虑社会体制,历史文化等因素。[2]

上述计量模型为研究地方公共品的供需问题提供了方便,其实,笔者认为只要赋予有关变量不同的含义,这个计量模型同样可以成为研究农村公共品问题的工具。假设Q为某一农村社区公共品的需求水平,Y为农民个人的货币收入,PG为农民所愿意为该水平的公共品所付出的税费,N为该农村社区内的人口,Z为不同农民的偏好差异,ε为随机变量,则某一特定农村社区对公共品的需求水平的预测就可以用如下计量模型来表达:

1g Q=β12lg Y+β31g PG41g N+β5lgZ+ε   (4-2)

那么,从均衡效率的角度看,当供给量符合或接近Q水平时,自然是有效率的。当然,现实的供给总是受制于相关的制度安排和预算能力,并且,要对社区居民的真实偏好进行加总也非易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