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全国各省区市年改革亮点有关情况的报告

全国各省区市年改革亮点有关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2-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全国各省区市2009年改革亮点有关情况的报告2009年,在国务院《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 的指导下,全国各省区市积极探索,大胆突破,改革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到目前,全国各省区市自成立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来,已有8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17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的联席会议制度。

全国各省区市2009年改革亮点有关情况的报告

2009年,在国务院《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 (国发〔2009〕26号)的指导下,全国各省区市积极探索,大胆突破,改革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辽宁省成立了省级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有关厅局领导任成员,从组织制度上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贯彻落实。到目前,全国各省区市自成立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来,已有8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17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的联席会议制度。其中,浙江、青海和深圳同时设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了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了综合改革工作。

二、重点突破,健全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

内蒙古制定了自治区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办法,完善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改革了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放开了尿素、碳酸氢铵、磷酸二铵的出厂价格,取消了化肥流通环节的差率控制措施。

四川深化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将国产化肥出厂价格和除钾肥外的进口化肥的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格,取消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全省尿素平均零售价格下降320元/吨,降幅达14%。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武都引水灌区、龙泉山三岔水库开展以农业末级渠系出水口为计量点的水价改革试点。

(二)环保体制改革

江苏推进太湖流域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工作,出台《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方案》,将补偿范围从9个断面扩大到30个断面,涉及21条河流,包括太湖的主要入湖河流、苏南运河、重要的清水廊道以及主要出省跨界河流,实现全覆盖。继续推进太湖流域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出台《江苏省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使用收费管理办法》、《太湖流域主要水污染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方案细则》等文件的基础上,制订了试点实施方案以及排污指标核定和申购等配套办法,加快推进试点工作。目前,无锡等地已有600多家企业完成排污指标申购,金额达1 386.7万元。

浙江全面启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9个设区市和17个县(市、区)开展排污权交易改革试点。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试点,安吉县、杭州市、丽水市都已编发生态文明建设纲要并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环保制度建设,制定水污染防治条例相关实施细则,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环保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意见,起草辐射环境监督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污染减排的统计、监测、核查、预警、考核、约谈和公告等各项制度。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合作,加快推进行政区域间跨界污染纠纷处置机制建设,目前已有杭湖嘉绍、温州—丽水、丽水—衢州、金华—台州、金华—绍兴建立起了相应机制。

上海制定了《关于本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通过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形成导向明确、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区县进一步开展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的积极性。从建立基本农田、公益林、水源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入手,逐步扩大范围、完善方式、健全机制,从公共财政投入、扶持产业发展、市场运作和建立健全保障制度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并注重体现区县贡献和政策导向,注重发挥主管部门作用和转移支付整体效用。

西藏推进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作,启动了西藏自治区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以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础,实行以草定畜奖励、薪柴替代补贴、牲畜电子耳标免费标识制度。并建立了草原生态检测制度,促进牧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武汉以构建大东湖生态水网为重点,积极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机制,成为全国10个水生态试点城市中第一个通过验收的城市。并开展了环境经济政策试点,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规模居全国前列,在青山区开展了企业环境行为评价试点;推进了环境问题防范机制、污染源监督机制和农村环保工作机制改革;排污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三、有序推进,完善宏观调控手段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福建顺利完成新一轮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审批项目大幅度削减为724项,精简幅度达30%,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之一。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对保留的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原则上一律按照统一设定的规范化流程和设定的时限实施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审批时限总体上比法定时限缩短40%以上。探索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联通的网上行政审批系统。

厦门出台了全国第一部规范建设行政审批行为的地方规章《厦门市建设项目行政审批集中办理办法》,全面推行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工作,网上审批办公系统覆盖至全市各部门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各区的行政审批事项,部分审批事项实现全程网上审批和并联审批,启用建设项目网上审批电子印章,基本实现了网上年检年审。实行“一个机关一个窗口对外”,全市大部分行政审批实施机关都已设立了行政审批统一受理和送达窗口。

(二)金融体制改革

上海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出台并实施浦东新区推进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浦东新区加快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目标、思路和41项重点工作任务;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上海率先实施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有序推进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鼓励外商设立投资股权管理企业,出台《上海市浦东新区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试行办法》,促进资产管理机构集聚和资产管理中心建设;加快培育融资租赁市场,积极推进企业跨境并购,推进上海信托登记中心改制。

(三)投资体制改革

宁夏规范招投标行为,全面推行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全面推进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工作,实现了从试点探索阶段,向法制化、规范化代建转变;从个别项目的代建,向全面推广转变。全区有38个开工项目实行了代建制,资金达43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土地制度改革

浙江出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约束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加快推进,出台了土地流转政策,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新机制,制订全国首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示范文本》,截至2009年上半年,浙江省土地流转新增面积55万亩,总面积达601.66万亩,占总承包耕地面积的30.4%,涉及流出土地农户309.9万户,占全省家庭承包经营总农户的33.3%。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涌现出宅基地性质转换、异地安置、复垦增量等3种改革模式,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以承包地换股、换租、换保障,推进集约经营,转移生产方式;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的“两分两换”改革成效显著,全省新开展宅基地整理的行政村682个,净增耕地4 416.49亩。

四、创新模式,促进统筹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资源改革

重庆引导城市资源下乡,鼓励城市资源到农村发展,为农村带动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通过产业延伸、产业创新、产业复合、公共服务商业型供给、公共服务志愿型供给五种模式,引导城市资源下乡建立高效、现代产业基地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十大城市资源下乡示范项目为例,参与流转农用地4.1万亩,吸引当地农民就业6 320万人,两年平均带动农民增收67.2%,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参与”,达到了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及小城镇综合开发等多赢效果。

(二)省直管县改革

安徽全面推开省直管县体制改革,2009年6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推开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的通知》,在全省61个县(市)全面推开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工作,总的要求是“对该放的坚决放,对该管的切实负责管好”。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以外,原由市审批或者管理的经济社会管理事项,均由县(市)自行审批、管理,报所在市备案;需经市审核、报省审批的,均由县(市)直接报省审批,报所在市备案。对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须经市审核、审批的事项,采取省、市政府委托或授权等方式予以下放。

(三)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广东大力推动开放型经济体制建设,通过体制创新,加快开放步伐,进一步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外商投资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为吸引跨国企业来投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研究制定了推进与港澳更紧密合作的决定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全面落实CEPA项下国家批准34项对港、28项对澳服务业开放与在广东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吸引港澳服务业来粤投资发展。积极完善与东盟经贸合作机制,与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泰国等5国建立经贸合作对话协调机制,促进与东盟的合作向纵深发展。

(四)事业单位改革

深圳率先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制定了《深化事业单位体制分类改革方案》,构建现代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新体制,基本完成124家事业单位转企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办270家企业的划转工作。全面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内部运作机制改革,努力探索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公共事业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完善和实施《关于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方案》、《关于推行法定机构试点的意见》等7个专项方案,积极开展法定机构的试点工作。

(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福建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公益林管扩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通过强化督察、通报进度、开展验收等措施有力推进改革,据各地上报数据统计全省已完成改革面积4 060万亩,占应改革面积的96.1%。森林采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制定《福建省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方案》,12个县(单位)被列入全国采伐改革试点,6个县(单位)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林业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2009年上半年全省新增各类林业贷款14.49亿元。森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由省级财政投入5 000万元,实现了森林火灾保险覆盖全省。被列入全国森林保险试点省份之一,在省级财政保费补贴25%的基础上,可享受中央财政给予30%的保费补贴。

(六)农村住房制度改革

宁波全面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集中改造。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意见》,坚持政府统筹引导、市场运作、农民自愿原则,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布点规划,促进农村建房向小城市、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建立完善农村宅基地置换、流转和退出机制,切实推进农村住房制度和住房集中改建工作。2009年在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项目达92个,计划改造建设农房2.9万户。并积极探索创新符合城市化发展趋势的合作共建(BT)融资模式,由浙建二公司代建农房集中改造,有力促进了农村住房制度改革。

五、不断创新,加大试点改革力度

浙江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杭州、温州、嘉兴、台州、义乌继续深入推进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杭州市围绕“三个率先”,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天使基金”和工业债权基金、组建科技支行,着力强化创业创新的要素保障;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加快建立交通、旅游、生态环保、公交、异地就医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体制。嘉兴、义乌围绕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进一步扩大农村宅基地换住房改革试点,推进村庄布局科学化、农房产权合法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农村居民城镇化。温州和台州围绕民营经营创新发展,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民营经济从制造业为主向多业并举转变,加强产权改革,推动民营经济从家族式管理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启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宁波、湖州、绍兴、金华、衢州、舟山分别开展扩大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发展、产业集聚发展、海洋开发、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上海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建设。形成南汇并入浦东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在合庆镇益民村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试点,在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实现形式、显化资产价值、拓宽有偿使用方式等方面开展探索。启动曹路镇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统一流转试点,保险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陕西打造关中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先行区。高起点谋划,与甘肃省共同积极培育“大关中”增长极,2009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武汉长沙城市群之后,关中—天水经济区与北部湾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一起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区,经济区含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规划》提出将把关中—天水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的战略高地”。同时,陕西省还积极推进神木、府谷等县统筹城乡改革省级试验示范区建设。

湖南加大试验区改革力度并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立省长挂帅的试验区领导协调委员会,设正厅级办公室,统筹推进试验区全局工作。大力推进行政流程再造、大部制运行等改革试点,在示范区推行“接审分离、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刚性审批”等试点,在云龙示范区探索新型管理体制,变“三级政府四级管理”为“一级政府三级管理”。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制定了全省承接产业转移规划纲要,开展了申报长沙、岳阳出口加工区的工作。在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发展服务外包方面,建立了部、省、市三级共建长沙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工作机制。出台了支持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有关改革政策,实施招商引资项目行政审批代理制,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江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逐步推进。积极开展南京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无锡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宿迁市区域协调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南京市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获批建设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着力在资源整合、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多元投入、人才激励和成果评价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为全国的科技体制综合改革提供经验和有益借鉴。苏州市坚持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重点,以构建政策制度框架为关键,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抓手,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突出富民优先、规划引领、政策创新、典型示范,着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海南不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全国唯一的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新增规划和保护旅游资源、统筹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管理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综合协调旅游安全等5项职能。以改革促发展,为建设国际旅游岛汇聚发展要素,海南实施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收回了农垦部门的管理权,整合了土地资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省直管县,把权力下放到了县级。争取航权和免税区政策等。并对需开发的景区景点准确定位,在开发过程中,以招商选资的模式进行,确保引进的项目与景区的品牌定位相匹配,宁可不开发但决不乱开发。文昌依托在建卫星发射中心,拟建航天主题公园,并引入迪斯尼;浅水湾通过旅游、房地产拉动,拟建东方迈阿密;亚龙湾的定位是高品质、高档次的旅游休闲度假区,选择的硬件是具有国际水准的知名酒店。旅游机构评审复核和年检等行政管理权限下放市县,在各市县构建旅游企业区域合作机制。出台《关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旅游经济平稳增长的十项措施》,支持旅游业渡过金融危机。

天津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国务院日前批复天津市政府报送的《关于调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加大区域资源整合力度,优化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六、积极探索,推进医改车改

(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新医改”方案,围绕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改革重点,突出地方特色,不断彰显亮点。

江西逐步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在省、市、县、乡所有定点医院全面实行新农合“直补”,参合农民“在哪住院,在哪报账,当天出院、当天报账”。

四川积极探索新农合异地(省外)结算方式,加快建设新农合省级平台,开展市、县级新农合门诊统筹和市级统筹试点,全面推行医疗救助与新农合“一站式”无缝对接,实行同步结算。

福建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进一步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全省866所卫生院分为甲、乙、丙三类进行管理。

厦门加快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区级医院和镇卫生院由市属综合性三级医院“托管”的管理模式,迅速提升了区级医疗技术水平。

浙江深化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采购平台建设,实现启动廉价药物网上集中采购。

宁波实施公立医院使用廉价药物经济补助制度,减少患者费用2.22亿元,积极推进公立医疗机构改革试点,完成了市第二医院集团化建设。

广州促进城乡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

(二)公务用车改革

杭州稳步推进公车改革。出台《杭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并制订了《杭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杭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改革驾驶员安置分流实施办法》等6个专项配套制度,确定21个试点单位,分批试点,稳步推进公车改革。杭州公车改革实行单轨制,推行公车改革的单位取消所有公务用车,实行货币化补贴制度,依照实际工作职务层级,划分九个车贴档级,上限和下限分别为每月2 600元和300元。个人从事公务活动领取用车补贴,节约归己,超额不补。凡涉及人员分流安置、公务车辆处置、车贴区域设定、公务用车安排、公共经费使用、个人额外补助等,一律遵循市场化原则实施。2009年5月1日第一批市级机关正式实施车改,从半年试点情况看,基本达到预期目标。

(《云南改革报告》2009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