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内需并不比外需更稳定

内需并不比外需更稳定

时间:2022-06-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内需并不比外需更稳定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外部需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从2008年3季度的320.5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1季度的216.05亿美元。结果显示,加拿大的对外贸易和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美国的对外贸易和GDP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常年保持顺差。

第二节 内需并不比外需更稳定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外部需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从2008年3季度的320.5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1季度的216.05亿美元。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有一种观点认为,金融危机下中国出口锐减的事实说明外需不稳定,而内需是稳定的,所以中国应该将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内需上,不能依靠外需。这一观点表面上是为中国促进内需政策找到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否定了外需的贡献。

内需比外需更稳定吗?如果内需也不稳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定位中国的促进内需与发展出口政策呢?

一、关于出口与经济增长、内需与外需

(一)关于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Ahmad&Harnhirun(5)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的方法估计了东南亚五国印尼、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发现出口会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经济不会随着出口的增加而增长。Hock-Tsen Wong(6)在同样的研究中得到的结论却是,出口、国内私人需求和GDP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Anwer&Sampath(7)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的方法,对96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8个国家的出口增长是GDP增长的原因,9个国家的数据显示GDP增长是出口增长的原因。

Zestos&Xiangnan Tao(8)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美国和加拿大的出口、进口和GDP的增长率进行了因果分析。结果显示,加拿大的对外贸易和GDP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美国的对外贸易和GDP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加拿大是一个比美国更开放的经济体,对贸易的依赖程度更大。

林毅夫、李永军(9)既考察了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推动作用,又考察了出口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进口的影响,从而对经济造成的间接影响。分析表明,出口始终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之一,因此,按照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有出口竞争力的产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二)关于内需和外需的重要性

Palley(10)认为一个国家可以利用出口来获得发展经济的资本,但他不同意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一观点,他认为经济增长应该基于国内需求。

Felipe(11)认为出口导向型增长(Export-led Growth,ELG)战略和国内需求导向型增长(Domestic Demand-led Growth,DDLG)战略并不是不相容的两种战略。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可以使一国达到规模经济,这仍然是发展中的亚洲国家的一个最优的选择。重点是如何找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和国内需求导向型增长战略的黄金结合点。

李敏、查奇芬(12)(2005)利用关联度对需求与经济增长进行分析,根据关联度系数的大小,证明了内需是决定因素,而外需是重要因素。

苏盛安、赵付民(13)(2005)运用协整理论、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分析了我国GDP、投资、消费、进出口贸易之间长期和短期关系。他的结论是,我国经济长期以来是投资驱动型的,消费和贸易一直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尹敬东(14)针对经济增长的测算方法提出了改进,他的结论是: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强烈拉动,仅仅依靠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1999年之后我国国民经济难以走出通缩的困境。

沈利生(15)对我国2002年至2006年的测算结果表明,在GDP的增量中,由消费拉动的增量贡献最小,投资拉动的增量贡献居中,出口拉动的增量贡献最大,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

(三)简要评述

国内外的学者主要讨论了内需(消费、投资)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并试图说明其中一种需求相较于另外一种需求而言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客观上为以某种需求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寻求依据。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并不能认为对于经济增长和发展来说内需比外需的作用更强,也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支持内需比外需更稳定的观点。

Felip提出,关键不在于区分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和国内需求导向型增长战略两种模式,而是要探寻限制增长的原因,找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和国内需求导向型增长战略之间的黄金结合点,具有启发意义。这个观点反映出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排斥,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内需和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能力不同。不过,这依然不能回答内需和外需的稳定性问题,无法回答以内需更稳定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发展依靠内需的观点是否正确的问题。

二、中、美、日三国内需、外需在经济中的比重

我们将中国、美国、日本这三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常年保持顺差。日本和美国都是发达国家,但是日本是贸易立国的国家,对外贸易常年保持顺差;美国的对外贸易常年逆差,而且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国内消费。我们研究中、美、日三国的内需与外需的稳定性,希望得出客观的、应用性广的结论。(16)

内需(或外需)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越大,说明它对该国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也就越大。从图2.7可以看到,尽管我国内需和外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不同的年份有较大的变化,但内需的比值高于外需的比重。2007年以前,内需和外需的比重分别呈平稳下降和平稳上升的局面(个别年份的波动除外)。2007年以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需比重出现了大幅下降,从2007年的38.4%下降到2010年的25.8%,幅度达到了32.8%;相应地,内需比重有了较大的提高,2009年达到了73.6%的最高值,2010年则出现了小幅的下降。

img24

图2.7 中国内需、外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注: DDP是指内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FDP是指外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整理得到。

图2.8反映的是美国内需、外需的比重。美国的内需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自1980年以来,内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维持在87%~93%之间;外需比重则维持在10%左右略有波动。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其内需比重减少了不到2%,比例虽然不大,不过考虑到美国GDP数值本身比较大,这个时期美国内需变动还是巨大的。金融危机使美国消费下降,影响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学界公认的。

从图2.9中可以看到,日本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都居于中国和美国之间,日本虽然是贸易立国,但是日本的出口依存度比中国低。

img25

图2.8 美国国内需、外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注: DDP是指内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FDP是指外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整理得到www.bea.gov。

img26

图2.9 日本国内需、外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注: DDP是指内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FDP是指外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来源: http://research.stlouisfed.org/。

外需在中国和日本的经济中份额相对较高,内需占美国经济的份额相对较高。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和日本的出口都受到严重的打击,这似乎支持了外需不如内需稳定的观点;但是,金融危机也使美国国内消费大幅度下降,并严重拖累了美国经济,这样看起来对于美国来说内需也是不稳定的。换句话说,内需占经济份额相对较高的国家也面临着内需不稳定的麻烦。

三、内需、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相较于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是两个变量增量的比值,更能够表明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们所指的不稳定性是数据波动幅度的大小。

内需(或外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内需(或外需)的增量/GDP的增量×100%。

我国的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波动都很大,这从图2.10可以看出。2000年以前,内需的贡献率高于外需,2000年以后,内需和外需的贡献率基本持平,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我国内需和外需的贡献率发生了突变,外部需求的急剧减少表现为外需贡献率的大幅度降低,而国内一系列促进内需的措施使得内需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img27

图2.10 中国内需、外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注: DC1是指内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FC1是外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整理得到。

美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高于外需的贡献率(金融危机使得内需骤降的2009年除外),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零上下波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内需对GDP的贡献率很高,对美国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但其仍然表现出很强的波动性,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img28

图2.11 美国的内需、外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注: DC1是指内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FC1是外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数据来源: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整理得到www.bea.gov。

日本的外需和内需对经济的拉动力都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1996年以前,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一直大于外需,1996年以后,外需的拉动力逐渐超过内需。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日本的出口、GDP连续两年负增长,在图2.12中表现为外需下降对经济负增长的贡献率更大。

img29

图2.12 日本国内需、外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注: DC1是指内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FC1是外需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数据来源: http://research.stlouisfed.org/。

在中国,内需和外需对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差距越来越小,但两者对GDP的贡献率呈现出较强的波动性,内需与外需在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稳定性。美国是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在其国外需求表现出一定稳定性的同时,美国的内需则表现出了很大的波动性。日本同我国一样,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表现出很强的不稳定性。可见,内需和外需对于经济的拉动都是不稳定的,不能以内需比外需更稳定为基础来强调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战略和否定外需的贡献。

四、外需、内需和GDP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我们建立中国GDP、内需(DD)、外需(FD)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为了避免经济时间序列可能出现的异方差,我们对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三个变量分别表示为: LnGDP、LnDD、LnFD。

(一)对中国的数据建立VAR模型

对LnGDP、LnDD、LnFD建立VAR模型时,要先确定模型的滞后期,并验证模型的稳定性。

表2.3 VAR模型最优滞后期的确定

表2.3说明,在评价最优滞后期的指标中,有5个的最佳滞后期是2。所以应该建立VAR(2)模型。

表2.4 VAR模型平稳性检验

img31

表2.4是VAR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结果,所有单位根的模都小于1,说明所建立的VAR模型是平稳的。以下的协整分析、格兰杰非因果性检验都是在这个VAR(2)模型的基础之上进行的。

(二)协整分析

经济类时间序列大多都是非平稳的,为了避免出现虚假回归,先要进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我们采用ADF检验法。

表2.5 单位根检验结果

img32

注:**表示5%的显著水平;*表示10%的显著水平。

表2.5的结果表明,在10%的显著水平下,我国的GDP、内需和外需都是一阶单整的。

对多变量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协整检验的方法为Johansen协整检验法。检验结果见表2.6。结果表明,我国的GDP、内需和外需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表2.6 Johansen最大特征值统计检验结果

img33

(三)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确定我国GDP、内需、外需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下面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表2.7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img34

续表

img35

从表2.7中可以看到,我国的GDP是内需和外需的格兰杰原因;内需不是GDP和外需的格兰杰原因;外需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但却是内需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外需、内需和GDP之间都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另外,在对美国和日本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美国和日本的GDP、内需、和外需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不能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7)

五、内需比外需更加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

无论是在美国这样的内需主导型经济中,还是在中国和日本这样外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大的经济中,内需和外需都具有不稳定性。内需比外需更加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

在我国外需受到冲击时,要尽可能地提高内需,以免经济陷入衰退的境地,但不能因此就忽视外需、主观地把我国的经济转变为内需主导型经济。我们不能以内需比外需稳定为理论基础来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我国不能片面地强调内需,把内需作为拉动经济的唯一动力。

我们对内需和外需两者都不可偏废。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通过促进内需来发展经济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否定外需的作用,我们应该继续发挥外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有使内需和外需都能得到充分的挖掘,才能使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复习思考题

1.有人认为,中国常年的贸易顺差使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中国持有外汇的机会成本很高。中国只能将大部分外汇投资于美国国债,美国国债收益率很低,同时美元对人民币持续贬值,使得中国外汇储备缩水。所以,中国不应该继续鼓励出口,这样就能减少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请你评论这个观点。

2.有人认为,中国常年的贸易顺差使外汇占款增加。当中国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时候,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但是,外汇占款的增加抵消了人民银行的紧缩政策。所以,中国不应该继续鼓励出口,这样就能减少外汇占款和由此带来的对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的影响。请你评论这个观点。

3.有人认为,中国常年的贸易顺差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增加。所以,中国不应该继续鼓励出口,这样就能减少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请你评论这个观点。

4.有人认为,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太高,这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提升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以,中国不应该继续鼓励出口,这样就能使中国企业专注于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请你评论这个观点。

5.有人认为,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太高,当国际需求旺盛的时候,中国经济能从中受益,当国际需求疲软时,中国经济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所以,中国不应该继续鼓励出口,这样就能减少国际需求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请你评论这个观点。

6.有人认为,中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数是制造业产品,这意味着中国利用本国的资源制造并出口产品的同时,大量消耗了本国资源,并带来了环境污染。从保护中国的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中国不应该继续鼓励出口。请你评论这个观点。

【注释】

(1)何骏.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研究参考,2009(61): 2-22.

(2)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二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88.

(3)刘静.中国的通货紧缩:体制性收缩陷阱.上海金融,1999(12).

(4)乔超.中外出口贸易依存度比较分析.世界经济文汇,1997(2): 49-53.

(5)Ahmad,Jaleel&Somchai Harnhirun. Unit Roots and Cointegration in estimating causility betwee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ASEAN countries. Economics letters,1995(49): 329-334.

(6)Wong,Hock-Tsen,Exports and Domestic Demand. Some Empirical Evidence In ASEAN-5,Labuan Bulleti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Finance,2008(6).

(7)Anwer,Muhammed S.&R.K. Sampath. Export and Economic Growth. Presented at Wester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ssociation 1997 Annual Meeting July 13-16,1997. Reno/Sparks,Nevada.

(8)Zestos,George K.&Xiangnan Tao. Trade and GDP Growth. Causal Real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 2002,68(4): 859-874.

(9)林毅夫,李永军.出口与中国的经济增长——需求导向的分析.经济学(季刊),2003: 7(2): 4.

(10)Palley,Thomas. A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Domestic Demand-Led Growth,Why It Is Needed&HoWTO Make It Happen. Foreign Policy in Focus Discussion Paper 2002,www. fpif.org.

(11)Felipe,Jesus. Is Export-led Growth Passed?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Asia. 2003 ERD Working Paper No.48.

(12)李敏,查奇芬.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2005(6).

(13)苏盛安,赵付民.我国GDP、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之间的协整分析.统计与决策. 2005(5).

(14)尹敬东.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需求解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0).

(15)沈利生.‘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评估.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4).

(16)我们关于中国内需、外需的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中1978年至2009年的统计数据。美国的经济数据来源为美国经济分析局发布的1929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日本的经济数据来源是http:// research.stlouisfed.org/。进行实证分析时,用出口来代表一国的外需,用消费、投资之和剔除进口因素来代表内需。

(17)限于篇幅,我们没有把相关计量结果列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