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组织目标在空间上的分解方向

组织目标在空间上的分解方向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社会系统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使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问题。所以,社会系统学派是以协调组织中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其研究的主导方向。巴纳德认为管理者的权威不是来自上级的授予,而是来自由下而上的认可。

一、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社会系统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使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问题。人际关系学说的兴起使管理学者开始注意使用社会学、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和处理管理问题,注意协调好组织中的人际关系。但巴纳德认为,人际关系学说只注意到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强调的是个体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研究个体和组织之间关系的协调问题。如果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要使系统运转有效,必然涉及组织中个人和组织间的协调问题。系统之间的协调包括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也包括子系统和大系统之间的协调。所以,社会系统学派是以协调组织中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作为其研究的主导方向。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一个协作系统是由许多个人组成的,个人只有在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会发挥作用。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来选择参加哪一个协作系统,这种选择是以个人的目标、愿望、推动力为依据的。由于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并不一致,巴纳德提出了效力和效率两条原则。协作效力是针对协作系统而言的,如果一个正式的协作系统能够顺利地实现系统的目标,则称该系统具有协作效力。协作效率是针对组织中的个人而言的,在实现正式协作系统的目标过程中,个人目标的满足程度是以组织的协作效率来衡量的。系统的协作效力和效率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具有协作效率的系统一定具有协作效力,但具有协作效力的系统不一定有协作效率。巴纳德通过协作的效力和效率把组织中个人的需要和组织的目标联系起来,只有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体现了个人目标的实现,才能保证系统的运转效率。

2.关于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巴纳德在分析正式组织和个人的协调关系时,还注意到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他认为,非正式组织是不属于正式组织、不受正式组织管理的个人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有关集团的总和。非正式组织没有正式组织机构,通常也不具有自觉的共同目标。它产生于和工作有关的联系,并由此形成一定的看法、习惯和准则,它同正式组织常常相互创造条件。

3.组织的基本要素。巴纳德认为任何组织都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沟通。①协作意愿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作出贡献的意愿。某个人有协作意愿,意味着实行自我克制,交出个人行为的控制权,让组织进行控制。如果没有协作意愿,组织目标将无法达成。一个人决定加入某一组织而不是加入其他组织,取决于他从这个组织中获得的个人满足程度的大小,即协作意愿的强度由个人自己向组织提供的服务与他从组织中获得的利益相比较而决定的。如果个人觉得他提供的服务大于获得的利益,他的协作意愿就不强,甚至脱离组织。巴纳德认为,组织为了获得成员的协作意愿,应在实行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努力为成员提供各种满足的机会,同时可以通过说服来影响或改变成员的主观态度。②共同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巴纳德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间的相互协调的问题,他认为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时常是不一致的,个人之所以愿意为实现组织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是因为他们期望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使他们的个人目标得到满足。因此,管理者要注意协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的矛盾。③信息沟通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基础。个人协作意愿和组织共同目标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联系和统一起来,否则,将无法统一和协调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合理的行动。

4.管理者的职能和权力。巴纳德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的作用和职能是:努力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的系统;协调系统成员的行动,包括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成员的选聘和训练等;规定并解释组织的目标,并努力协调组织成员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的矛盾。巴纳德认为管理者的权威不是来自上级的授予,而是来自由下而上的认可。管理者权威的大小和指挥权力的有无,取决于下级接受命令的程度。单凭职权发号施令是不可取的,重要的是取得下属的同意、支持和认可,这是管理者有效行使其职权的前提。巴纳德同时也强调管理人员的职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中的组成要素,管理人员在执行管理职能时,必须考虑到对其他部门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