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后工业化”和“经济服务化”的研究

“后工业化”和“经济服务化”的研究

时间:2022-05-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后工业化”和“经济服务化”的研究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研究,焦点一般集中在工业化问题上。这就引起了学者对后工业社会所出现的“产业空洞化”和“经济服务化”的讨论和研究。他们认为,美国经济也因战后大量资本输出而受到产业空洞化的影响,日本应引以为鉴,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后工业化”和“经济服务化”的研究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研究,焦点一般集中在工业化问题上。然而,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等国产业结构变化出现的明显趋势是:工业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便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的势头,而服务行业所占比重则大幅上升。例如,到70年代中期,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均已超过50%,其中,美国还高达65%。这就引起了学者对后工业社会所出现的“产业空洞化”和“经济服务化”的讨论和研究。

“产业空洞化”(Hollowing Out Effect)主要表现为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无论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或者是雇员占劳动总人口的比重都明显地下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明显减少而进口则逐步增加甚至超过出口;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并超过第一、二产业。造成产业空洞化的原因很多,如政府的膨胀,对服务需求的所得弹性大,现代信息社会的服务多样化等,都使服务业蓬勃发展。然而,不少西方学者认为,根本原因是以直接投资为中心的资本输出迅速增加,导致制造业生产工序或产业的大规模外移所造成。

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经济界,尤其是日本财经界曾对此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日本经济学者认为,19世纪英国曾依靠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优势,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经济发展一度达到巅峰状态。然而,20世纪以后,英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甚至一度超过国内投资的规模,结果形成“产业空洞化”,并导致英国经济的衰落。他们认为,美国经济也因战后大量资本输出而受到产业空洞化的影响,日本应引以为鉴,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见,正如当初农业的相对萎缩曾引起过忧虑一样,工业的空心化也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担心。

产业空洞化的结果,必然是“经济服务化”。在这个过程中,服务业膨胀最快的首先是信息产业,其次是休闲产业以及流通部门等。美国经济学家约·奈斯比(John Naisbitt)在他的《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战后,美国的“服务部门”发展很快,但传统的服务行业大致仍保持在10%左右,而真正成长的是信息产业。1950年,美国只有17%的雇员从事信息工作,而现在却有60%的人涉及信息工作,例如程序设计师、职员、秘书、管理人员、会计人员、记者以及教师;而制造业的工人只占整个劳动力的13%。

当时,奈斯比曾富有远见地认为:“知识生产力已经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知识产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产业,这个产业提供经济社会生产所需要的重要资源”。10年后,这种预测已成为现实: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已经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而由美国发动的一场全球性信息产业革命正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