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古典经济学的工业化发展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工业化发展理论

时间:2022-06-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1.1 古典经济学的工业化发展理论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斯密的理论指出了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积累的重要性。“李嘉图陷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不仅仅是工业部门本身的发展过程,它与农业部门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总体而言,古典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增长源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的相互作用。

2.1.1 古典经济学的工业化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斯密(Smith,1904)从分工的角度论述了经济增长的原因。在斯密的体系中,不断深化的劳动分工被认为是劳动生产率增进的根本原因。农业部门因为具有季节性、轮回性的特点,劳动分工程度要远低于工业部门,因而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进速度要显著低于工业部门。斯密进一步指出,穷国与富国在财富上的差距主要由工业部门生产效率的差距所导致。斯密的理论指出了工业化对经济增长和国民财富积累的重要性。

李嘉图(1976)进一步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李嘉图把有形资本积累看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他的观点与欧洲工业革命初期的工业化发展实际是相符的。李嘉图模型的前提假设是,工业部门的工资成本在长期来看是不上升的,因而投资的利润率不会下降。这种不下降的利润率能够为追加投资提供激励,从而企业利润被不断地用于再投资,工业部门的生产和就业就能够持续增长。但是,如果一个国家的土地等自然资源禀赋是固定的,那么人口的增长会导致食品价格的上升,工资成本随之上升,因而利润率会下降,从而无法为追加投资提供有效的激励。这种制约工业化发展的固定土地资源禀赋机制被称为“李嘉图陷阱”。“李嘉图陷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工业化过程不仅仅是工业部门本身的发展过程,它与农业部门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穆勒发表于1848年的《政治经济学原理》(穆勒,1997)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全面总结。穆勒将社会生产归结为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三要素。经济增长源于人口增长、资本增加和生产技术改良,其他种种导致社会产出变化的原因皆是这三种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穆勒认为,从长期来看,利润率会趋于下降,经济增长最终会趋向一种静止状态。但是,穆勒所描述的静止状态并非一种经济停滞、生活贫困的社会状态,而是一个资本和人口不再增长,但人类的精神、道德及生产技术仍在发展的富裕而公正的理想社会。

总体而言,古典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经济增长源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的相互作用。资本积累推动了劳动分工,劳动分工反过来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的增进又提高了资本积累。在方法论上,古典经济学者以社会关系为分析基础,强调竞争性市场的调节过程。但是,19世纪70年代兴起的边际革命改变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向。边际效用概念的引入使得经济学可以方便地使用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因而在技术上,经济学迅速成为一门“成熟”的科学,拥有自己的基本假设、分析工具和研究规则。边际革命将经济学的研究重心转到资源最优配置上,尤其是在马歇尔(Marshall,1920)发表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诞生的《经济学原理》之后,有关经济增长和工业化发展理论成了一个不被主流经济学家所关注的主题。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