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关票据的国内立法和国际公约

有关票据的国内立法和国际公约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三)有关票据的国内立法和国际公约1.有关票据的国内立法为了保证票据的有效流通,西方国家大都制定了关于票据的法律,但无论在立法形式还是在立法内容上均存在差异。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该公约须经至少10个国家送交批准文件或者加入文件后才能生效。我国至今未加入任何一项有关票据的国际公约。

(三)有关票据的国内立法和国际公约

1.有关票据的国内立法

为了保证票据的有效流通,西方国家大都制定了关于票据的法律,但无论在立法形式还是在立法内容上均存在差异。从立法形式上看,英国、德国等国家采取单行法的形式,专门制定了关于票据的单行法规;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则将票据法列入商法典中,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瑞士则把票据法编入债务法典中,作为债务法典的一个组成部分。从立法内容上看,根据西方各国票据法存在的分歧和差异,可将其分为三个体系:

(1)法国法体系。法国票据法历史最悠久,早在1673年的法国《商事条例》中就有关于票据的规定,后来经过修订编入1807年《法国商法典》中,作为其中的一章。由于该法典制定较早,当时票据在经济生活中主要是用作代替现金输送的工具,至于其作为流通工具和信用工具的作用,尚未完全充分体现出来。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也只能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客观需要,因此,法国法并没有将票据关系与其基础关系严格区分开来。按照法国法的规定,凡是票据均需载明对价文句,表明已经收到对价,否则不能产生票据法上的效力。同时还强调,汇票和支票的出票人与付款人之间要有资金关系,付款人之所以承担对该汇票或支票的付款义务,是因为出票人在付款人处存有资金,两者之间的资金关系随着票据的转让而转移。法国票据立法的规定对欧洲大陆各国的早期票据立法曾产生过重大影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商业的发达,有些内容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在1935年修订《法国商法典》时有了根本的改变。[3]

(2)普通法体系。普通法体系包括英国、美国以及一些以普通法作为本国法律基础的国家。其票据法的统一是建立在英国《1882年票据法》的基础上,就连美国《统一商法典》第三章也不例外,尽管其中有所变更,但实质上的统一仍然保留了下来。[4]普通法体系注重票据的流通作用和信用工具的作用,保护正当的持票人。其具体表现是,将票据关系与其基础关系严格区分开来,即不问票据的对价关系或资金关系如何,凡是善意的票据受让人均可得到法律上的保护,这一点与法国法体系形成了明显的区别。

(3)德国法体系。具有代表性的德国《票据法》公布于1871年,它注重票据的流通作用于信用工具作用,认为票据是一种不要因证券,票据权利不受其基础关系的影响。德国《票据法》的很多规定与英国《票据法》相似,但对票据形式的要求比英国《票据法》严格。现在欧洲大陆许多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瑞典、瑞士等国的票据法都属于德国法体系。[5]

2.有关票据的国际公约

由于各国票据立法存在着重大分歧和差异,给票据的使用和流通带来不便,影响且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了改变当时的不利状况,国际联盟分别于1930年和1931年在日内瓦举行国际票据法统一会议,分别通过了《统一汇票本票法公约》、《统一支票法公约》等一系列票据法公约,统称为“日内瓦票据公约”。日内瓦票据公约主要是按照大陆法系的传统,特别是以德国票据法为基础制定的,签署或参加公约的国家基本上是大陆法系国家,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比利时、荷兰等绝大多数欧洲大陆国家,日本以及部分拉丁美洲国家。至此,在国际上形成了日内瓦统一票据法体系。然而,英美等国家没有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也一直拒绝参加日内瓦票据公约。英美等国家认为,日内瓦票据公约主要反映了大陆法系的传统,如果它们参加公约,将会影响英美法系各国之间在票据立法方面已经实现的统一,而且公约的某些规定与英美法的传统和实践不符。所以,直到今天,在国际范围内,票据法未能完全统一,仍然存在着日内瓦票据法体系和英美票据法体系。

为了协调和统一日内瓦公约体系和英美法体系,扩大票据的国际流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从1971年开始着手起草国际统一适用票据法草案。经过多年的努力,《联合国国际汇票和国际本票公约》于1988年12月9日在联合国第43次大会上通过,并开放供签署。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该公约须经至少10个国家送交批准文件或者加入文件后才能生效。可以预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各国票据法的国际统一化将是大势所趋。

我国至今未加入任何一项有关票据的国际公约。199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是在参照日内瓦票据公约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制定而成的,其中专章规定了“涉外票据的法律适用”。按照其中的规定,我国涉外票据关系可能导致适用我国票据法、外国票据法,也可能适用国际惯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