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有场无车的尴尬说明什么

有场无车的尴尬说明什么

时间:2022-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 今年12月8日,华中地区最大的客运站——汉阳客运中心在绚丽的礼花和隆隆的锣鼓声中,正式开门营业了。这个湖北省第一家由民营资本出资共建的现代化客运中心,在开张的第一天,就陷入了有场无车的尴尬境地。面对付出满腔热情换来的冷清场面,来自浙江的投资商们尴尬不已。只有进一步规范客运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才能减少碰撞,化解矛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 今年12月8日,华中地区最大的客运站——汉阳客运中心在绚丽的礼花和隆隆的锣鼓声中,正式开门营业了。虽然开业庆典场面热闹,但是客运中心的老板们脸上却只有苦,因为在他们身后总投资高达1亿2千万元、占地面积为12万8千平方米、日客运量15000人次的停车场上,仅停放着寥寥的十几辆长途客车

这个湖北省第一家由民营资本出资共建的现代化客运中心,在开张的第一天,就陷入了有场无车的尴尬境地。 其中的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汉阳客运中心是武汉市交委从浙江招商引进的全省第一个由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的国家一级客运站。站里的各项硬件设施不只在我省,在全国都属于领先水平。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客运站,本该在武汉的客运市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12月3日试营业当天,就遭到省客运集团负责人的重重干扰。省客运集团的工作人员先是对所有进入汉阳客运中心载客的车辆拍照,接着在下午通知相关车辆单位:对于从省客运所属的车站始发后,凡进入汉阳客运中心配载的车辆,一律给予停班或罚款的处罚。

汉阳客运中心投资商、武汉中意交通开发公司总经理刘晓刚——

刘:我们进来了,对原来的客运格局肯定会有冲击,也必然会做些反应,但采取这种手段我们不能理解。 觉得省客集团作为一个老的企业、老的关系,对运输单位施加如此压力,省客自己也会有些恐惧。

刘经理告诉记者,省客集团依靠自己在武汉客运市场的强势地位,威胁捷龙、长通等20多家客运公司,不准他们的车辆进入汉阳客运中心载客,导致从12月4日到6日3天,仅有176台车辆进站,运送乘客计700多人,这个运量不到该站设计的每天运量的2%。

面对付出满腔热情换来的冷清场面,来自浙江的投资商们尴尬不已。

刘: 我们有两个尴尬,一是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力量去行业与行业间对话,平台也没有,都好像是敌人一样;还有就是跟政府好多都对接不上。

当初市有关部门招商时曾经承诺,按照相关的交通规划,建成一个站,调整一个方向的运营线路。但是现在,规划和承诺都没有落实。对于出现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也没有做出什么有效的协调。

投资商们对武汉的投资环境大失所望。当初招商时,武汉市相关部门的领导说的是什么都没有问题,如今却是问题重重,什么都没有办法。 投资商们的心几乎都凉了。

刘:我看到这种现场,开始心里非常气愤,现在已冷静了。为什么呢?政府既然不重视了,靠我们自己去做,我们也不需要把政府当回事了。

刘晓刚说,如今他们已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去改变现状了,而相关部门也没有兑现承诺。 目前,只能等待。

对于汉阳客运中心所面临的窘境,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和仁 ——

李:汉阳客运中心的开业,标志着武汉客运市场将面临一次重大的变革和利益的重新调整,在这场变革和调整中,必然会带来碰撞产生矛盾。 只有进一步规范客运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才能减少碰撞,化解矛盾。

李:我们一直在提倡要搞好投资环境,如今别人来投资了,有人却利用自己的强势垄断地位,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搞得人家无法正常经营,这样做,以后还有谁敢来投资呢?招商引资,不仅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住。“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也不是一个每天喊的口号,而是一项扎扎实实的工作。

汉阳客运中心目前所陷入的境地,无论是从招商引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还是从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都让人震惊,发人深省。

在市场经济的体系下,到底应该如何看待企业竞争与政府干预?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与部分企业当前利益的矛盾应该怎样协调? 又如何为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宽松而非限制,讲求诚信而不是朝令夕改的发展环境?

汉阳客运中心的负责人张剑认为:他们陷入困境的原因,并不在经营管理方面,而是由于省客运集团对在他们这里进站的车辆进行威胁,迫使运营车辆不敢到汉阳客运中心来。

张:省客运集团说要是谁的车子进了汉阳客运中心的站,就不能再进省客的站了,这是在利用自己在武汉客运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汉阳客运中心打压。我们现在到底还是个配载站,省客那里是始发站,省客这样一搞,别人就会权衡一下中间利益了。 现在谁的车辆还敢到汉阳客运中心这里来? 这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

那么,省客运集团是不是对一些不属于自己公司的车辆下过不允许到汉阳客运中心载客的通知呢?为了解真实情况,我们专程与几家客运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联系。

武汉竞通公司总经理夏宝坤:我们跟汉阳客运中心签过配载协议,车子原来也去过。但现在不敢去了,因为省客有意见,不让我们去了,我们要是去了,就停我们的班。 因为我们的始发站都在新华路、付家坡、宏基,这都是省客管的站。

潜江驰宇公司总经理于仁和:迫于省客运集团的压力,驰宇的车辆一次都没有去过。 等政府协调好后,我们随时都可以进。

据记者了解,原来定有205个班次的客车进站,省客运施压之后的第二天,减少到56个班。我们采访的多家客运单位无一例外都表示:对于省客运集团的压力,他们不得不服从,因为他们不敢得罪省客运,得罪了省客运,就无法在武汉立足。

武汉中田公司程胜华——

程:新站开张后,假如我们进去(汉阳客运中心)就不让我们进他(省客)的站。 3日当天一次就配载了10多个客人,省客口头通知我们不要再进汉阳站了,其实我们很愿意去配载,不配载完全不能经营下去,挖个凼子就有水喝。

由于很难与省客运集团进行协商,汉阳客运中心只有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出面进行协调。

汉阳客运中心负责人赵锡康——

赵:实际上签订配载协议后,都要经过运管部门批准。 运管部门应该从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的角度来要求经营单位,运管部门没有有效履行职责。

对于汉阳客运中心所提出的希望政府出面干预的要求,武汉市交委副主任彭善玲表示: 目前,省客运集团与汉阳客运中心的矛盾,说到底还是属于市场竞争,他们不便干预。

彭: 这是企业自己在往这方面想,说起来是搞市场经济,但是还是习惯于行政干预。

在客运行业的竞争中,政府应该扮演何种角色?企业竞争与政府引导应该如何协调?对此,武汉市社科院的张笃勤研究员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里,企业理应是竞争的主体,但政府应该做好规划和服务的工作。

张:政府应该起引导作用和后勤保障作用,现在有种理念说,“领导就是服务”。市场竞争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没有实力就会被淘汰,只有你追我赶的竞争才会有进步。 但是,正如所有的体育比赛一样,市场竞争也有该遵守的规则,也需要有组织者和裁判员。

企业竞争应当依据规则来进行,政府部门也理应当好组织者和裁判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序的竞争和没有作为的管理,必然导致市场的混乱和资源的浪费。现在我们的政府部门既不能做企业的保姆,也不能当甩手掌柜,只有做到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才能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经济在良性竞争中正常发展。

当初武汉市有关部门招商时曾经承诺,按照相关的交通规划,建成一个站,调整一个方向的运营线路,但是现在,规划和承诺都没有落实。对于出现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无所作为,也没有协调什么。

汉阳客运中心认为,这是导致它目前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面对一开张就陷入不公平竞争所导致的经营困境,客运中心的投资商王升平说,现在十分无奈,是开一天张就亏一天。 一个月就亏损100多万元啦。

王升平告诉记者,面对举步维艰的经营状况,感觉有些经营不下去了,甚至考虑过是不是关门,但这影响实在是太大,毕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车站,苦苦支撑,这个抉择真是难。

市场竞争是无情的,优胜劣汰无可厚非,但是市场竞争也应该守规矩,应该是公平合理的。 省客运集团的负责人胡伟副总经理用“这只无情的手”来形容,认为这是“铁的规律”下的产物。

胡伟还表示,企业应该依靠竞争,依靠市场规律来获得收入。但是,省客运集团还是强行要求从他们车站始发的车辆不得再到汉阳客运中心配载,无理地限制有关车辆单位自主经营的手段,难道就是一种合理的竞争吗?

对此,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魏赤天尖锐指出:省客运集团是仰仗自身的强势,采取了不正当的竞争。

省客运集团作为一个有着近50年历史的大型企业,在武汉的客运市场上举足轻重,在客运竞争中本来就占据着有利的地位,但他所采取的竞争手段确实有些不尽合理。

魏赤天说: 任何一个企业,不管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都应该在一个相同的市场环境中平等竞争。

汉阳客运中心是经国家交通部和湖北省政府审定的 《武汉公路主枢纽规划》蓝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客运中心的投资商王升平说,当初就是冲着这个规划来的。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武汉公路主枢纽规划》计划在武汉市中环线附近建设十大客运站,以缓解市内的原有的长途车站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从而实现“人便于行、车畅其流、安全快捷”的目标。应该说这个规划从长远上来看是有利于城市发展和市民出行的。

武汉市交委副主任彭善玲说,虽然方案的设想很好,但会触及到一些企业当前的利益,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难度。比如说省客运集团对这个方案就很抵触,担心自己的位置不存在了,尤其新华路站比较敏感。

那么作为武汉地区客运龙头企业的省客运集团,对于站点外迁有什么顾虑呢?

据省客运集团的负责人胡伟向介绍,省客现有6个车站,年上缴利税超过7000万元,职工8000多人。 如果按照规划,他们的站点将被撤消4个,总班次减少70%,净收入减少4000万元,影响涉及职工3000多人。 这么大的损失对他们企业来说可谓灭顶之灾,这样的规划他们实在难以接受。

胡: 一下把业务强行划到汉阳客运中心那里去,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所以没有执行。 认为此举一是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二是我们没人管,企业贡献这么大,政府不扶持,很想不通。 站点外迁对企业利益影响大,对8000多职工不公平,根本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的压力,如果硬像这样搞肯定是决策失误。

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怎样才能解决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与部分企业当前利益的矛盾?

对此,武汉社科院的研究员魏赤天认为——

魏:这件事情的发生,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中间一个必不可少的碰撞,一种磨擦。长期性的东西和眼前的利益肯定会有矛盾的。长期规划和短期利益这中间有一个协调问题。因此政府在制定规划时,既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也不能忽视部分地区、部分企业当前的生存问题,制定这个规划时必须听取各方的意见,不能搞领导意志。

交通和流通是武汉市政府制定的促进经济发展两大举措。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这几年来,湖北省和武汉市推出了一系列交通基础建设的改革措施,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加大了交通方面的引资力度,也制订了一系列的长远规划。 但是,由于没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利益协调上的不足,常常出现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在一些基础设施的规划上仍然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招商引资方面也存在着“招得来、留不住”的现象。

如何处理好行政干预与市场竞争的关系,如何使长远规划与眼前利益相互协调,如何为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都是需要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认真思考的问题。

(2004年1月16日《人民日报·市场报》、2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刊播,合作者:黄宇达。 获2004年度湖北广播奖一等奖,2004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新闻获奖作品选》收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