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案例说明了什么

案例说明了什么

时间:2022-06-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沈阳机床集团开发的“i5”数控系统问世刚刚两年,还没有得到官方组织的承认,但本报告将证明,它是全球第一个使机床成为智能、互联产品的数控系统,甚至走在了德国工业4.0的前面。“i5”智能、互联数控系统在中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及其所展示出来的革命性前景,证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只能在“旧动能”的基础上产生,而把后者转化为前者的关键是自主创新。

沈阳机床集团开发的“i5”数控系统问世(以公开展示为标志)刚刚两年,还没有得到官方组织(如政府部门、国家科技项目和行业协会等)的承认,但本报告将证明,它是全球第一个使机床成为智能、互联(smart and connected)产品的数控系统,甚至走在了德国工业4.0的前面。尽管这只是一个工业的技术创新事件,但回顾开发“i5”的过程,可以揭示出有关中国产业升级的一系列重大主题。

本报告所讲述的创新事件——开发“i5”数控系统——发生在中国机床工业。从时间来看,机床工业是一个古老的工业。但决定中国机床工业属于“旧动能”还是“新动能”的关键,不在于这个工业的“年龄”,而在于它能否产生出技术升级的动力和努力,在于它能否通过技术突破而成为支持中国制造升级的关键工业。“i5”智能数控系统的意义恰在于此:它不仅突破了中国机床工业长期处于弱势的数控技术,而且以其智能、互联的特性为中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一轮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进入工业领域,“传统”工业是这一轮信息化的主力。

现有工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是宝贵的。虽然工业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能需要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但没有这个基础,新技术就不能被中国工业广泛地吸收,生产率提高的空间就会被大大压缩,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会丧失。

工业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

“i5”数控系统的开发再次证明了自主创新的力量。数控系统是中国机床工业的长期短板,制约着该工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升级。长期落后的原因是中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都把希望寄托在引进技术上,没有下决心从底层技术开始开发自己的系统。在一系列条件的促使下,沈阳机床集团走上了自主开发数控系统的道路。当这个项目从2007年开始执行时,开发者的原定目标是开发出能够替代进口的常规数控系统。令人(包括开发决策者)意外的是,最后开发出来的却是世界上第一个智能、互联的数控系统——原因就是自主创新。

“i5”智能、互联数控系统在中国机床工业的诞生及其所展示出来的革命性前景,证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只能在“旧动能”的基础上产生,而把后者转化为前者的关键是自主创新。因此,把“新动能”与“旧动能”截然分开的思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前者孕育于后者,或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正因为如此,“i5”革命的案例可以为我们思考中国的产业升级提供重要的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