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真实版“非诚勿扰”请看《老太相亲记》

真实版“非诚勿扰”请看《老太相亲记》

时间:2022-05-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电影《非诚勿扰》到电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剩男剩女相亲成为社会风潮。本报在8月8日以《真实版非诚勿扰请看老太相亲记》为题,对张老太太的故事进行报道。《真实版非诚勿扰请看老太相亲记》和《6名帅老头欲争张老太芳心》刊登后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转载,包括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张老太今年70岁,老伴六年前去世。

从电影《非诚勿扰》到电视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剩男剩女相亲成为社会风潮。事实上,众多的空巢老人也有着强烈的情感需求。本次报道刊登后,收到意外的效果,刊登后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转载,同时在读者中也引起强烈反响。

本报专门举办了“老年人相亲会”,受到众多老年人青睐,读者的参与度达年度的最高潮。

■策划时间

2012年8月8日首发

■策划简介

人类本就是喜欢群居的高等动物,所以,当我们面对孤独时总是显得那么无助和落寞。很多年轻人都无法面对孤独,更何况是人到暮年的单身老人呢。他们在丧偶之后,承受着痛苦与落寞。一方面是精神上的孤独,长期独居会让他们变得郁郁寡欢。另一方面是在独居中遇到的一些生活问题,比如,生病无人知,生活单调乏味。

但本次策划报道的主人公,70岁的张阿姨,性格开朗,能歌善舞。她的老伴去世后,由于无法承受孤独,她勇敢追求自己的夕阳爱情。在婚介所三次受到欺骗后,她求助本报,诉说苦恼,谴责婚介所的行为。本报在8月8日以《真实版非诚勿扰请看老太相亲记》为题,对张老太太的故事进行报道。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报道刊发后,很多读者来电称,要给张阿姨介绍对象,之后,我们又紧追不舍,为张阿姨寻找意中人,并在同月的13日为她另外举办个人相亲会。从关注张阿姨个人的婚恋,再到关注老年人的婚恋和晚年生活,我们的报道步步紧逼,每天都有新主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关注老年人独居生活”我们还深入社区到老年人的家里走访,了解他们每天的生活,从而形成了后期的为老年人举办相亲会,再到组织老年人重阳登山赏景的完美收官。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对新闻的包装与策划。正因为有策划,我们的新闻才能走的更久远。

《真实版非诚勿扰请看老太相亲记》和《6名帅老头欲争张老太芳心》刊登后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转载,包括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人民网、新华网等媒体。同时在读者中也引起强烈反响。众多单身的老年朋友,纷纷报名要求给他们也找个老伴,后期我们为他们举办了专门的“老年人相亲会”。会后,没有参加活动的老年人,要求本报开办第二期“老年相亲会”。读者的参与度达到本年的最高潮。

【报道精选】

真实版“非诚勿扰”请看《老太相亲记》

在电影《非诚勿扰》中,演员葛优饰演的“秦奋”的相亲经历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遇到推销墓地的婚托儿的情景更令人捧腹。多次相亲都遇上不靠谱的事情,所以“非诚勿扰”成了那年的最热词。最近,西安70岁的张老太在相亲中也遇到了和“秦奋”相同的经历,可谓是真实版本的《非诚勿扰》。不过电影版本的《非诚勿扰》中,“秦奋”遇见了笑笑,而张老太在几次相亲后,依旧没能寻找到盼望的黄昏恋。

张老太今年70岁,老伴六年前去世。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一则婚介所的广告。张老太在今年3月初走进了位于和平路的金缘婚介所。在交了1000元费用后,三次相亲经历让张老太郁闷不已。

第一次相亲“男方瘫痪了”

3月17日,在张老太交了300元的费用后参加了一次“见面会”。张老太在吸烟室见到了和自己有相同工作背景的“老白”,在简单的问了几句后,张老太觉得两人聊得很投机,可以交往试试。

回家后,张老太曾多次打电话到婚介所要老白的电话,但婚介所以各种理由拒绝,张老太打得多了,金缘婚所介的工作人员称她的钱没交够,后来直接说“老白瘫痪了。”又向张老太介绍其他人。5月28日,张老太再次来到金缘婚介所,补交了700元钱。婚介所答应给她多介绍几个,张老太还是想要老白的电话。但当天,婚介所并没有给她电话。又过了几周,张老太给婚介所打电话说,要介绍个客户。这次婚介所的态度非常热情,还主动给张老太约了老白,并给张老太抄写了老白的电话。张老太和老白约定下午3点半在南郊见面。就在下午2点钟时,张老太接到了老白的电话说:“咱俩性格不合适,走不到一起。”

第二次相亲“男方是婚托”

随后,婚介所又给她找了一个姓朱的老头,婚介所的工作人员说,朱老头的孩子在国外生活,个人条件特别优越。在婚介所里,张老太见到了朱老头,并给他留了自己的电话,说可以交个朋友了解一下。但让张老太没想到的是,朱老头竟然把自己给他电话的事儿告诉了婚介所。这让她心生怀疑,之后她还在婚介所多次见到了这个老头。张老太觉得这个老头可能是个婚托。

第三次相亲“他向我推销产品”

之后,婚介所又给张老太介绍过几个对象,但因为对方是离异,张老太并没有去见面,她觉得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后来,她又与第三个对象见了面,他们相互留了电话,男子开口闭口都是谈生意。这让学艺术的张老太有点不适应。见面的第二天,张老太接到了男子的电话,要给她介绍某种理财产品,让她购买。张老太一听特别反感。

8月6日下午,记者陪同张老太来到了“西安市金缘婚介所”。婚介所张所长劝张老太说,别着急,1000元可是管一年呢,慢慢找。她手头有个某高校的教授,等天气转凉之后约他们见面。

本报记者 朱娜 实习生 马丹 马月谭

刊发与2012年8月8日

6名帅老头欲争张老太芳心

8月13日,在众多报名对象中,记者精心为张老太太挑选了6名符合条件的老人。15时30分,他们在本报会议室见面,相互介绍了各自家庭情况、以及自己和子女的看法。赵老先生说,老伴儿去世六七年了,开始他并不打算找老伴,认为和子女过就行了,但是子女有他们的生活,自己一个人真的很孤独。赵老先生的话得到了大家认可,在聊天中,他们相互了解了彼此生活,张老太对他们也有了初步了解。在两个小时的聊天中,大伙谈得非常愉快。

“我的老年我做主”

张老太说,他们这一代人为儿女、为工作忙碌了一生,到了晚年应该享受生活。儿女有自己的生活,各有各的幸福,再加上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有心也无力天天陪伴在他们身边。这个时候,他们身边就特别需要个老伴。都说老来伴,这个“伴”很重要,可以一起散步,一起聊天,一起吃饭,相互照顾。

张老太认为,老年人应该寻找自己的幸福,如果这个年龄再顾盼左右,那便是真正荒废时光,她认为,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希望这些话可以与老年人共勉。

她的歌声很悦耳

“岁月不知人间,多少的忧伤,何不潇洒走一回。”在昨日见面会上,有人提出想听听张老太歌声,张老太大方地唱了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这其实也唱出了张老太对人生的态度,特别是对晚年生活的明确态度,她认为,人生就应该潇洒。唱歌时,还有老人不时给张老太合拍。乐观、开朗的张老太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前来与张老太见面的6位老人分别留下电话,表示先从朋友做起,看进一步交往情况再定。

“我的身体不输年轻人”

79岁的仝大爷外表儒雅大方,是位退休的大学副教授,年轻时候喜欢打篮球,现在退休了。他说,小时候是从农村出来的,所以现在福能享,苦也吃得下。说到参加这次相亲会,儿女们很支持。儿女平时工作都忙,没时间照顾自己,自己一个人住,儿女也不放心。最后,仝大爷很自豪地说:“我的身体一直很好,像年轻人爬山什么的,我现在的身体素质也可以,他们能干的我也行,绝对不输年轻人。”

“我是个十好丈夫”

家住西安市幸福中路的王大爷今年82岁。王大爷说:“已故老伴儿脾气不好,身体也不好,我性格温和,我们相互包容了55年,在最后的十几年里,我一直在照顾她。”他说自己曾被称为“十好丈夫”。王大爷有一个女儿在北京工作,平时自己由保姆照顾,可是保姆能照顾的就是生活,自己最需要个可以交心的老伴儿,两个人相依相伴走下去。

吟诗作对他很有才

75岁的朱大爷,祖籍江苏。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上海浦东安家,一个在西安工作。回想起来,在老伴去世的这五年里,自己一个人做饭、吃饭、洗衣服等等。平时除了上老年大学,还爱好做诗、绘画、写散文,反正人老了也闲不下来。交谈期间他还给记者看了自己发表的小文章和诗篇。关于相亲,他说:“年龄大了,希望找个老伴儿,相互照顾还是好。虽然身边有子女陪伴,可是子女有他们的生活圈子,有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老年人不一样。毕竟同龄人可以谈得来。人这一生,找个朋友很容易,找个知己不容易。这次来相亲,也希望大家可以交个朋友,慢慢了解。”

本报记者 朱娜 实习生 马月谭 马丹

真实版“非诚勿扰”请看《老太相亲记》后续

刊发于2012年8月14日

登牛背梁

■核心提示

10月22日,雨后的天空蔚蓝如洗,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早上9点,本报“重阳登山赏景交友团”浩浩荡荡从西安出发。143位老人乘坐4辆旅游大巴车一路欢歌,向商洛市柞水县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进发。一路上,大家互爱互助,4对叔叔阿姨成功“牵手”,更令人感动的是,听说重阳节正是72岁的陈阿姨的生日,142位老人一起为她唱生日歌。很多老人都说,此次旅行收获了美景和友情,不虚此行。

65岁闫师傅良辰遇到佳人

上午10点,“活动团”顺利到达景区门口。一下车大家都被牛背梁的美景吸引,红、黄、绿三色为主调的山景层次分明,十分妖娆,但工作人员提醒大家,先举行仪式再登山。

秦腔、流行歌曲、武术、京剧……老人们的才艺让观众看得直呼过瘾。在活动现场,主持人还精心为交友的读者设置了“小游戏”,让他们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彼此了解。同时在现场,主办方还为读者们设置了总价值千元的一、二、三等奖奖品,表演的节目获得掌声多的读者现场获得了奖品。

在现场,最让大家感动的是,报社为一位在9月9日过生日的读者精心准备了生日礼物,在现场播放生日歌曲时,142位老人现场为她合唱生日祝福歌,还有人翩翩起舞。

一个小时的活动结束后,150名读者分为4个组,由9名省登山协会的工作人员带领登山。在登山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友爱真诚,成为这次登高最宝贵的收获。

参加此次活动的闫新安老人对记者说,他此行收获了美景,还遇到佳人。65岁的闫师傅乘坐的车是一号车,他此行的目的一是赏景,二是交友。在牛背梁风景区节目活动现场,闫师傅第一眼就瞅准了一位同行者——李女士,他没动声色,在节目结束大家一起登山时,他走到了李女士的身边,两人边走边聊,一起上山一起下山。在聊天的过程中,他们相互有了好感,并留下了电话。

在返回途中,闫师傅坐回一号车,而李女士坐回了4号车。闫师傅告诉记者,他此次不虚此行。

练武侯师傅做劈叉活动筋骨

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10点多我们终于来到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在开始爬山之前,我们有一个小型文艺演出,节目刚开始,就看到从观众席中走出来一名老人,开始还以为他有什么需要,正准备问时,谁知他大步走到旁边草丛中,“嗨”一声,就一个横劈叉。

这名老人叫侯允虎,今年65岁,会武术。他一边劈叉一边说,为参加这次活动,早上5点多就起床了,收拾妥当,就坐公交车从浐灞那边过来。集合后又换大巴车,这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腿坐僵了,就趁着别人表演节目时,在旁边活动活动筋骨。“我一会儿还要表演武术,两个月都没练了,先热热身!”侯师傅说。

热完身后侯师傅就去换衣服了,不一会就看见他穿着一身大红色武术衣,扛着一把闪闪发亮的大刀走了过来,他上场第一个动作就引起一片喝彩声。

57岁毕阿姨“天竺少女”征服全场

随着一阵清脆的铃铛声,就看到一位华丽打扮的“天竺少女”,以优美舞姿旋转到了台上。她的每个动作都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她的身影“飘”到哪里,观众目光就跟随到哪里。一曲跳罢,观众先是一阵静默,随后爆发出一片掌声和叫好声,对于观众的掌声,舞者从容优雅谢幕。

舞者叫毕安秀,今年已经57岁了,也许是岁月特别优待她,在她脸上几乎看不出苍老痕迹。由于条件有限,毕安秀用纱巾搭配衣服,再戴上专门带来的首饰,为大家演绎了一曲优美的《天竺少女》。

“今天没有发挥好!”毕安秀谦虚地说。她从小就喜欢跳舞,但年轻时为了生活,一直没有时间实现自己的梦想。十年前退休后,她就找专业舞蹈老师学习,扇子舞、手绢舞、民族舞,毕安秀都跳得很好,每年都在厂里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

“为什么我跟同龄人在一起显年轻呢?就是因为我有梦想,我爱跳舞,不仅锻炼身体,而且这是我保持年轻的秘密武器。”毕安秀骄傲地说。她说如果下次还组织活动,自己还要报名,并且还要表演舞蹈,保证下次跳得更好。

害羞李阿姨托记者纸条传情

昨日在返程途中,一号车的老人杨德运把记者叫到跟前说:“姑娘,你帮我问问那位女士,看她是什么情况,我觉得还不错。”

记者转身去看那位女士,果然是皮肤白皙,气质高雅。记者把杨德运的意思传达后,那位阿姨表示,可以留下电话,相互了解一下。一位李阿姨也看上了同车张先生,她悄悄让记者给张先生递纸条,写上电话和爱好。张先生收到纸条后又惊又喜,同样回复纸条给李阿姨。

在昨日“交友”环节,4对叔叔阿姨“牵手”成功。李阿姨笑着对记者说,这样的活动比《非诚勿扰》的成功率还要高。

宝鸡雷先生想请心上人吃大闸蟹

70岁的雷全忠老人乘车6个小时从宝鸡赶到报社报名。在昨天的报道中,我们向读者讲述了雷全忠老人赶来报名的情况。而今天在现场,主持人向大家介绍完雷师傅的情况后,就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周阿姨说:“我最近学会电脑了,我早上看完三秦报的电子版,我就特别想认识雷师傅。”

备受关注带来的“正效应”就是友情、爱情双丰收。雷全忠老人说:“我今天认识了6位朋友,其中和王宝林还成了相见恨晚的老哥们。”有备而来的他,爬完了今天设计线路的全部行程。往返途中,曾是高级教师的雷全忠充分发挥了自己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我是有找老来伴的意思,但是我不图什么。遇见可能是对的人,我就会主动去和她沟通,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别人多一个选择。”雷全忠说。

令人高兴的是,雷全忠也发现了那个可能对的人。“1号车第三排的一位女士,我们上山路上就沟通过,她看起来贤惠大方,我们之间很能聊得来,我就主动去要了她的电话。”雷全忠老人是个细心人,他认真把那位女士的电话记在本子上。

“登山、赏景、交友、我今天所有计划都完成了。今天在抽奖环节里中了100元的螃蟹票奖品,我都想好了,我回到住的地方,就给她打个电话,我想请她吃大闸蟹。”

幸福陈阿姨度过最特别生日

农历九月初九是陈青霞老人72岁的生日,她报名参加活动时就说,既为了庆祝重阳节,也是给自己一个生日礼物。

她并不知道这天我们也给她准备了惊喜!当节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广场上突然响起《生日快乐》歌,主持人大声请陈青霞上台的时候,老人是又惊又喜。伴着歌曲,现场的人都轻轻打起了节拍,随着音乐一起为陈青霞唱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幸福快乐……”随后,本报为老人送上了生日礼物。

陈青霞激动地说:“这是我这辈子过的最特别也是最精彩的生日。这么多人给我过生日,真是没有想到,太感谢了!”

本报记者 朱娜 王梅

实习记者 李佳 实习生 王奔

刊发于2012年10月2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