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私营新闻机构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私营新闻机构的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2022-04-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对私营新闻机构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后不久,党和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新闻机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于反对或者损害人民的利益、无视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反动宣传报道的私营新闻机构,则坚决予以制裁。

二、对私营新闻机构的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后不久,党和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新闻机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据1950年3月的统计,全国共有私营报纸58家,私营广播电台34座。私营报纸最多的为华东地区,有24家,其中14家在上海出版,如《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大报》、《亦报》、英文《字林西报》、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以及3家俄文报纸等。另有一家公私合营的报纸《新闻日报》,系由旧《新闻报》改组而成。华北与中南地区各有11家私营报纸。北京的私营报纸最少,仅《新民报》一家。私营广播电台则大部分在上海,有26座,占全国私营电台总数的76%。

建国之初,党和政府根据公私兼顾的政策,在经济上积极扶助私营新闻机构。1949年11月3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的电报说:“私营报纸及公私合营报纸,在现阶段有其一定的必要,故应有条件予以扶助。”该电报还明确指示华东局宣传部要扶助《大公报》,“拨给适当数目纸张,作为公股投入该报”[1]。对于私营新闻机构的宣传报道活动,实行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对新闻、言论不实行事前检查的办法,而是采取团结教育的方式,帮助它们改进宣传报道内容。至于私营广播电台,其播出节目则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并须按规定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对于私营新闻机构出现错误的或失实的报道,则由有关方面函请更正,必要时予以适当的批评。对于反对或者损害人民的利益、无视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进行反动宣传报道的私营新闻机构,则坚决予以制裁。

在北平,《世界日报》因刊登国民党中央社的广播新闻被北平市军管会查封与接管。在上海,美商主办的英文《大美晚报》因造谣惑众受到上海市军管会的警告和报馆内工人的反对,于1949年6月下旬自动终刊;英商主办的英文《字林西报》因采用西方通讯社的电讯而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警告,于1951年3月31日自行终刊。与《大美晚报》、《字林西报》相反,美商主办的英文《密勒氏评论报》对中国人民革命持同情立场,为中国人民所敬重,1953年6月因经济困难而自动停刊。该报主编约翰·威廉·鲍威尔夫妇返美后,遭到美国政府的无端陷害,中国人民还为此发起声援鲍威尔夫妇的活动,向这位坚持正义、坚持真理的美国新闻工作者予以道义上的支持。

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私营新闻机构自身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首先是在业务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缺乏思想性和群众性,还像在旧社会时登载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甚至出现“歪曲党的政策”的报道;其次是社会信任度远远不及公营新闻机构,采访新闻、获取广告都十分困难,内部工作人员也大多数不愿继续留下工作。因此,私营新闻机构虽能在新中国生存,但生存空间极为狭窄,自行停办者越来越多。据统计,全国私营报纸在1950年3月为58家,6月减至43家,11月减至39家,12月减至34家,翌年4月减至31家,8月下旬只剩下25家。

根据这一新出现的情况,党和政府开始采取合并改组等新措施,并通过公私合营这一形式对私营新闻机构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在经济上除保留私股外,由政府给予适当的投资或贷款作为公股,以扶持报纸发展。《大公报》是第一家走上公私合营道路的私营报纸,1950年7月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并在报社内建立中国共产党党组。《大公报》公私合营后,根据当时新闻总署的指示,既不正式对外宣布,也不故意否认。接着,《文汇报》、《新民晚报》也先后实行了公私合营。至1953年,私营报纸除停办者外,全部实行了公私合营。此后,人民政府又逐渐退还私股,进一步将公私合营报纸改造成公营报纸。

私营广播电台的经历与私营报纸基本相同,至1953年全部实行公私合营,后又并入当地的国营广播电台。在上海,建国后经过登记、清理而允许继续播音的私营电台有22座,其中6座因违反军管会和人民政府法令于1951年被勒令停业。1952年,尚在播音的16座电台因经营不善、长期亏损向政府提出公私合营的申请,同年10月被合并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广播电台。1953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收购了上海联合电台私方代表自愿转让的私方财产,并将上海联合广播电台并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