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播音创作主体论》序

《播音创作主体论》序

时间:2022-04-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播音创作主体论》序已经进入“知天命”之年,早已晋升为“播音指导”——教授级职称,仍然坚持攻读博士学位,积极进取,认真听课,经过三年刻苦钻研,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这就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副总编金重建。因此,播音创作必然是创作主体的创造性劳动过程,亦即在创作欲望支配下的、自觉的能量释放过程。创作主体的自觉,来源于自我意识和行为目的的强化和显化。

《播音创作主体论》序

已经进入“知天命”之年,早已晋升为“播音指导”——教授级职称,仍然坚持攻读博士学位,积极进取,认真听课,经过三年刻苦钻研,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这就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副总编金重建。他的虚心好学、恒心和毅力,使我万分感动!

理想中的学习型社会,理论上的活到老、学到老,真正落实到个人,并不少见。不过,在市场经济快速运转、浮躁心态弥漫周边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和感官刺激往往诱使人们无法清心寡欲、专心致志。为了事业和专业,而从事某种职业,并抱有崇高的志趣,自得其乐地追寻有意义的生活,那只属于“自觉”者。

播音,从专业的角度观察,走过了四十多年的崎岖之路。其中,从实践经验的提升,到理论体系的建设;从各类节目的驾驭,到整体素质的强化,多少有识之士废寝忘食、梦寐以求!他们也是“自觉”者。

自觉,成为我们这个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灵魂。

特别是“播音创作”的正确道路,几乎同自觉心脉相通、血肉相连。

广播电视传播,其根本属性是“新闻性”,而语言传播,带有明显的“艺术性”。因此,播音创作必然是创作主体的创造性劳动过程,亦即在创作欲望支配下的、自觉的能量释放过程。新闻工作者,是不自由的,他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对受众负责;“艺术家是不自由的,是不能随心所欲的,他是一位受艺术之利用而成为实现其目的的媒介”(〔瑞士〕C.荣格:《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因此,新闻人和艺术家的共同性在于社会责任。而责任又是一种意识——包括自我意识、自觉意识、潜意识、下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等。金重建的博士论文,抓住了这个核心,展开了颇有深度的论述。

自觉,是“自在”“自发”的质变,走向“自为”“自律”的通衢大道,开辟了主体与群体、主体性与群体性的结合之路。跟那种“自我奋斗”“自我张扬” “自我表现”“自我满足”的心理屏蔽,格格不入;也迥异于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欲壑难填、唯我独尊的鼠目寸光;更有别于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大言不惭、口蜜腹剑的奸佞心肠。

社会自觉,内容极其丰富,例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追求真理矢志不移;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乐善好施扶弱济贫;见义勇为除暴安良;教书育人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执政爱民两袖清风;相敬如宾举案齐眉;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如此,则是“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理想境界。

专业自觉,实际上就是苦学深钻、甘于寂寞、不畏险阻、只争朝夕、日思夜想、广采博收、继承创新的过程以及不断获得的那些阶段性成果。播音专业的创作主体自觉,既有主体的天赋,又有后天的习得,总体上表现为八个方面:

观察力:避免“一切都如过眼云烟”的盲目性,加强心细如发的捕捉力,既能明察秋毫之末,又能见到舆薪。双目如电,可远观可显微。主要是“冷眼向洋看世界”,也要内察“心潮逐浪高”的情状。观察自然现象:“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固然重要,但是,社会上的人和事及其变化,应该成为主要观察对象。要有一双新闻眼,选材是价值发现,“先睹为快”;报道是价值引领,“一吐为快”。

理解力:在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前理解,融入新内容,要注意历史线索和现实平面的交叉点,分析其关系,把握其联系。不要受前理解的束缚,而拒绝新内容,反而要敢于打破前理解的框框,进行深入思考。

思辨力:必须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从而把“质疑”“提问”进入“追问”的过程,推展为“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惯性思维范畴。在这个基础上,才会出现创新思维。思维的懒惰,将导致半途而废,甚至前功尽弃。思维方式与方法的扩充与融通,正是寓于“百思不得其解”之中。有人说,播音就是念稿;有人播音也确实是“睁眼看稿不动脑,张嘴念稿不动心”。这都远离了播音专业的创作理念和根本规律。

感受力:感之于外,受之于心。一切外在和内在的东西,都必须经过主体的“感同身受”,消化吸收。所有刺激都拒之于千里之外,无动于衷,那就将永远在播音艺术殿堂外面徘徊。感受的深化,使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并聚精会神地进入有声语言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之中,再加以艺术地外化。感受是关键。感受力的强弱深浅,决定“诚于中而形于外”“形之于声及于受众”的效果。

表现力:当有声语言不断推进、各种技巧融会贯通的时候,创作主体的全部积累和所有潜能都凝聚在“语语中的、字字珠玑”的语流之中,走向“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佳境。由于新闻工作的千变万化、时不我待,所有信息都只能瞬间传播,稍纵即逝,所以,创作者不应该敷衍塞责,甚或消极懈怠。应该努力做到“形神兼备,声情并茂”。表现力中的“声”,需要字正腔圆、悦耳动听,那种囫囵吞枣、沙嘶劈哑的现象,根本违反了有声语言创作的规格,即使勉强进入大众传播,也不能达于耳、入于心的,迟早是要被拒绝和淘汰的。

鉴赏力:就是审美能力的表现,是审美意识的投射。缺乏或低下,便会导致创作标准的滑落,甚至进取心的泯灭,严重的,还会颠倒是非,以丑为美。

调检力:自我调节与检验的能力。不要僵持和单调,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状态,努力达到主动适应并驾驭创作进程的各种要求。

回馈力:为避免无的放矢以及传播对象的模糊或空泛,必须保有对象感的动态变化,并时刻获取反馈信息,几乎是共时地返还给创作主体。这样就会时时增强创作愿望,使有声语言始终充满生命的活力。

所有这些能力都是相互作用、互为补充的,都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成果标识,都属于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范畴,当然,如果缺乏“自觉”,主体就会退化,群体就会衰亡,一切创造,包括创作,也会随之销蚀。

在播音创作自觉的问题上,必须抓住其独特性,否则,流于一般,便不得要领,将一事无成。创作主体的自觉,来源于自我意识和行为目的的强化和显化。

自我意识的问题,就是创作主体的存在意识,主体价值的实现意识。行为目的的问题,就是创作意图和创作路径的科学与明晰。二者共同担负着创作的成败责任。

在播音创作中,“自觉”就意味着一种思维定势的内驱力,就意味着一种强烈愿望的原动力。其实,它并不需要任何强制与约束,甚至已经成为某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成为某种奔腾不息的态势。

为什么会呈现如此情况呢?

因为,我们认识到的播音创作规律,既在理论上揭示出其独特性,又把有声语言的内核融入了创作主体的语言功力里。主体明确了多少,储备了多少,就能表现多少,不会亏欠,也不会膨胀。这里,我们的主体意识中,包含着认知路径和提升路径,那就是:“感性——知性——理性——悟性”的螺旋式渐进的路径。这条路径,完全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一般规律,只是在“悟性”上,十分明显地体现了“口耳之学”的特点。由于各种条件的不同,后天习得的差异,每一个创作主体都保有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从感性开始,各个阶段的认知和体验都存在相当大的区别,这正是“人各有性”“人各有志”的必然。

当下,要解决“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问题。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是不正确的。我们是把二者结合起来认识并把握的。完全理性地进行播音创作,肯定要失败;把创作看做是非理性的产物,也会使创作夭折。而“自觉”,却把二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当下,更要解决“渐悟”与“顿悟”的关系问题。悟性是一种令人豁然开朗、恍然大悟、心有灵犀、茅塞顿开的心境。禅宗五祖和六祖的分歧,就是前者主张渐悟,后者主张顿悟。而现代心理学中,关于这个问题的说明,是很通俗的:作为创造性思维的“顿悟阶段。思想火花的闪现阶段,顿悟或一系列顿悟的产生标志着酝酿阶段的结束。一下子发现问题解决办法的顿悟体验,就像在头脑中有一个灯泡一下子亮了起来”,“事实上,许多创造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并非出于顿悟,而是有一个递增(incremental)过程,即通过许多小的步骤发展出来的”(引自〔美〕Dennis Coon著,郑钢等译:《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

播音创作的自觉,是日积月累、跬步累土不断吸收沉淀的生成状态,并且在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鼓作气”“厚积薄发”“情之所至”“从心所欲不逾矩”。自觉是不能等待的,是执著追求、业精于勤、上下求索、除旧布新的产物。有时,灵感的发生,似乎就在不知不觉之中。

总之,自觉问题,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关键而长久的战略问题,它关系到创作主体的成果是否达到精品和典范的层次,关系到专业发展和学科成熟的效率和质量。在这方面,金重建的博士论文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和忠告,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业内人士,都会从中感受到中国播音学的高度与厚度。这个研究成果,真让我们振奋。

我和金重建同志相识,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他的播音,尤其是新闻播音,透露出一种正气和大气;他发表了多篇文章,多角度地阐释了对播音创作中诸种现象与存在问题的正确认识,表现了深厚的理论功底。

作为浙江省的第一位播音指导和中国播音学博士,他一贯谦虚谨慎,一心向学,从不张扬。尽管他还具有相当大的学术潜力,如果有适合的岗位,还可以作出更多的贡献。但是,他总是那样平和,那样执著,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他不善交际,懒于周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的博士论文,八易其稿,认真修改,不急不躁,他的矢志不移、坚持不懈,也得到了校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关于播音创作自觉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众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因为涉及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等各个学科的综合考察与探索,所以今后,任重而道远。希望金重建同志继续前行,为中国播音学的拓展与深化,作出自己的新贡献!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张颂

2007年11月25日于“三书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