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轼的一首诗

苏轼的一首诗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一番自譬自解,身处绝域的愁怀终于消散,苏轼怡然自得地欣赏着沿途的热带风光_踏上海南岛,对长居大陆的苏轼而言,已没有过去那种“仿佛曾游”的神秘感觉。——《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麟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身处绝域的愁怀终于消散,苏轼怡然自得地坐在软轿上,用他那双饱览天下名胜的慧眼,欣赏着沿途的热带风光。

经过一番自譬自解,身处绝域的愁怀终于消散,苏轼怡然自得地欣赏着沿途的热带风光_

踏上海南岛,对长居大陆的苏轼而言,已没有过去那种“仿佛曾游”的神秘感觉。岛上琼、崖、儋、万四州连环,遍地山洞,登高北望,视野所极,只是一片浩淼的海水,四顾茫然,陌生无助,仿佛天地都换了模样,一种异国他乡、永无归路的凄凉悄然袭上心头: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www.guayunfan.com)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麟甲,

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但是,稍一凝神,这种境界他又觉得十分熟悉,他想起了古代哲学家邹衍的学说:中国之外,尚有九州,九州之外,有大瀛海。此外,他最喜欢玩味的《庄子》,其中的《秋水篇》不是也曾说过: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米之在太仓乎?

在浩瀚的宇宙里,中国就像是太仓中一粒粟米,渺小的个人又何必为归与不归而烦恼?于是他顽皮地设想自己是一只蚂蚁,突然遇到一盆水倒在路上,慌忙爬上飘浮在水面的一片小草叶,茫茫然不知道自己将漂向何方。不久,水干了,蚂蚁径直回家,见到自己的同类,不禁哭着说:“只差一点就见不到你了!”想到这里苏轼忍不住笑了。后来,他将这思索的片段写成一篇充满智慧与机趣的短文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四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戊寅(公元1098)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试笔自书》

诗人首先由大视小,从万类皆在“岛”中的宏观视野来安慰自己,接着由小视大,以蚂蚁的卑微可笑来唤醒自己,从而得以超越悲哀,保持乐观的精神。

渺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指邹衍)。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

山动麟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身处绝域的愁怀终于消散,苏轼怡然自得地坐在软轿上,用他那双饱览天下名胜的慧眼,欣赏着沿途的热带风光。软轿一闪一闪,重复单调的节奏给人以舒服而疲倦的感觉,令人恹恹欲睡,不知不觉中,苏轼酣然进入了梦乡。梦中吟诗,忽然得到一个佳句,正沉吟间,一阵清风急雨扑面而来,将他惊醒。但所梦诗句清清朗朗,与眼前情境相合: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麟甲,万谷酣笙钟。

——同上

眼前,海风似乎正从天上吹来,海浪奔腾呼啸,千山万谷发出笙钟般的回响,草木葱茏,熠熠发光,使人心旷神怡,超然物外:

安知非群仙,钧天乐未终。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

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

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同上

他觉得很久没有听见过如此美妙的音乐了,不禁神思飞扬,突发奇想:也许群仙正在天上宴乐,急雨雷鸣是钧天的乐声,变幻的云霓与耀眼的闪电是群仙的笑脸,他们是在为我北归有期而欢欣,还是在嘲笑我老境已深仍修证未圆,徒有文辞虚名呢?整首诗气魄雄伟,奇趣横生,历来被推为上乘之作。

随着轿夫的步伐渐渐深入岛的中心,风中的海腥味也渐渐淡了下来,儋州很快就要到了。忽然,前面闪出一座奇特的山岭,只见孤峰高耸灵秀,土石五色斑斓,古松杂树其间,迎面给人一种天荒地老的苍茫感、一种走到天尽头的异样的孤独情怀。苏轼猛然悟到:这不正是传说中女娲补天的五色石吗?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

——《儋耳山》

他不由想起自己坎坷的一生,与世格格不入,就像这补天余下的石头。本应登天却沦落下界,但超凡之质正是“隘虚空”的本源,凡庸的世间又如何能够相容?如今回到这天的尽头,恢复自然本性,任运而行,也就无怨无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