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苏轼的屏迹诗

苏轼的屏迹诗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苏轼不仅享受着自然的慷慨赐予,而且享受着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和美_怀着一颗充满赏爱的自由的心灵,苏轼不仅享受着自然的慷慨赐予,而且享受着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和美。苏轼则大言不惭地声称,苏迈作诗已经超过了宗武。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和苏轼的远祖苏味道,同为武则天时代的宫廷诗人,与李峤、崔融合称为“文章四友”。随后,苏轼便将这首父子合作完成的诗歌记录下来,即为《夜坐与迈联句》。

苏轼不仅享受着自然的慷慨赐予,而且享受着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和美_

怀着一颗充满赏爱的自由的心灵,苏轼不仅享受着自然的慷慨赐予,而且享受着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和美。妻子王闰之贤惠勤俭,安贫乐道;三个儿子成长于患难之中,小小年纪都已懂得为父母分忧解难,而且个个勤奋好学,所以,在《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五中,苏轼曾得意地说:

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

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谪始囊空。

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孩子们聪明懂事,生活就有希望,有奔头,再苦再穷也不足以让苏轼发愁。陶渊明(元亮)曾写过一首《责子诗》,为五个儿子不思长进而感到悲哀。诗中说:(www.guayunfan.com)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十六岁),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即将十五岁),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苏轼认为自己的三个儿子或许算不上十分出色,却还是“孺子可教”,相比之下,不无欣慰。在父权制的封建社会,苏轼显然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严父”。一方面,他喜欢和孩子们嬉玩,另一方面,以他泛爱世人的天性,“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元·陶宗仪《说邪》引),更不必说自己的三个儿子。他曾自称“誉儿有癖”,儿子稍有好的表现,便要赞不绝口。

一天夜里,全家闲坐聊天,苏轼忽然来了兴致,要和长子苏迈联句。当时清风入户,窗外一轮明月在浮云中穿行,时隐时现。苏轼脱口吟道:

清风来无边,明月翳复吐。

苏迈应声接道:

松声满虚室,竹影侵半户。

苏轼含笑点头:

暗枝有惊鹊,坏壁鸣饥鼠。

苏迈步步紧跟:

露叶耿高梧,风萤落空庑(wú,屋子)。

苏轼由景及情,沿用古诗典故,微露投闲置散的失意情怀:

微凉感团扇,古意歌白。

苏迈心领神会,借用眼前实景,表现天伦之乐以劝慰老父:

乐哉今夕游,获此陪杖屦。

苏轼十分高兴,最后总结道:

传家诗律细,已自过宗武。

短诗膝上成,聊以感怀祖。

杜甫曾有《示宗武》一诗夸奖儿子宗武善于作诗,能够传承家学。苏轼则大言不惭地声称,苏迈作诗已经超过了宗武。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和苏轼的远祖苏味道,同为武则天时代的宫廷诗人,与李峤、崔融合称为“文章四友”。杜甫曾自豪地说:“诗是吾家事”,苏轼此处也有这个意思。随后,苏轼便将这首父子合作完成的诗歌记录下来,即为《夜坐与迈联句》。

苏轼另有一篇随笔《题和王巩六首诗后》,对“妻却差贤胜敬通”一句作了解释,他说:

仆文章虽不逮冯衍,而慷慨大节乃不愧此翁。衍逢世祖英睿好士而独不遇,流离摈逐,与仆相似。而衍妻妒悍甚,仆少此一事,故有胜敬通之句。

冯衍(字敬通),是东汉学者,一生坎坷不遇,妻子又专横跋扈,十分不幸。苏轼庆幸自己拥有一个好太太,不像冯衍那样内外交困。

一天,苏轼手书杜甫《屏迹》诗: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晚起家何事,无营地转幽。

竹光团野色,山影漾江流。

废学从儿懒,长贫任妇愁。

百年浑得醉,一月不梳头。

然后在下面戏题一句:

此东坡居士之诗也。

旁观的朋友不解地问:“这明明是杜甫的《屏迹》诗嘛,居士怎能据为己有?”

苏轼回答道:“禾麻谷麦,最初不都是由神农、后稷发现并且培植的吗?但是现在贮存在家家户户的仓库里,就变成各家的私有财产,倘若有谁不经人许可擅自去取,就被视为盗贼,被盗者为失主。其实,如果追溯当初,不都是神农后稷的财物吗?同样,这首《屏迹》诗,虽然最初是杜甫所作,但字字句句都是东坡居士的生活实录,所以是东坡居士之诗也。杜甫怎能禁止我拥有它呢?”

语近狡辩,却谐趣横生。诗的最后四句写尽从心任性,悠闲自在之状,确实不失为苏轼黄州生活的生动写照。

却说范缜既已得知苏轼只是病过几个月,依旧好好活着,总算放下心来,听说苏轼打算购田置土,作退隐终老之计,所以随即写信建议他在许昌买地,将来可以比邻而居,长相往来。苏轼得信,心中自然十分感激范缜的深情厚谊,但前不久陈慥打听到荆州附近的一座小田庄要出卖,已叫苏迈前往相看,家中所有钱款也都一并带去了,不可能再去许昌置产;况且,四年来远离士大夫生活圈,在黄州这座偏僻的小城放任自在惯了,还真有些怕自己不再适应那名士汇集、公卿如林的大都市的生活。在《书范蜀公约邻》一文中,他写道:所以写信婉谢了范缜的好意。不过,这次苏迈白跑了一趟,荆南的小田庄未能成交,苏轼不由感叹:

范蜀公约我卜邻许下。许下多公卿,而我蓑衣箬笠放浪于东坡之上,岂复能事公卿哉!若人久放浪,不觉有病,忽然持养,百病皆作。如州县久不治,因循苟简,亦曰无事,忽遇能吏,百弊纷然,非数月不能清净也。要且坚忍不退,所谓一劳永逸也。

吾无求于世矣。所须二顷稻田,以充粥耳。而所至访问,终不可得。岂吾道方艰难时无适而可耶?抑人生自有定分,虽一饱,亦如功名富贵不可轻得也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