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成效

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成效

时间:2022-03-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新农合”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参合率稳步提高。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参合率稳步上升。从近几年的基金审计结果来看,北京市“新农合”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符合管理要求,未出现挤占、挪用基金等违规、违法行为。目前,大部分区县已经利用“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即时结算”业务。
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主要成效_北京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北京市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新农合”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参合率稳步提高。2003年推行“新农合”制度以后,到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实现了区县全覆盖,至2005年,13个远郊区县实现100%的村覆盖。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参合率稳步上升。参合人数由2004年237.5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78.54万人;农业人口参合率由2004年的74.69%增长到2010年的96.74%。具体见图1-3。

图1-3 2004—2010年北京市“新农合”参合情况

二是“新农合”的筹资水平逐年增长。2004—2010年,全市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水平由107元增加到520元。见图1-4。

全市“新农合”筹资总额由2004年的2.5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1.9亿元。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对新农合的投入,2004年到2009年,北京市新农合累计筹资36.42亿元,其中政府投入27.28亿元。具体见表1-20。

图1-4 2004—2010年三季度北京市“新农合”筹资情况

表1-20 2004—2009年北京市“新农合”筹资总额 单位:亿元

从筹资结构比例来看,从2004年到2009年,市级财政补助从13.72%上升到35.39%;区县财政补助从15.58%上升到36.99%;乡镇财政补助从18.54%下降到12.91%;乡村集体补助从21.22%下降到2.41%。具体见表1-21。

表1-21 2004—2010年(三季度)北京市“新农合”筹资结构

市、区县两级财政补助资金在筹资中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29.30%上升到2009年的72.37%;农民个人出资在筹资中所占比例从2004年的30.94%下降到2009年的12.10%。说明市、区县两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明显提高,农民个人的筹资比例逐年下降。具体见图1-5。

图1-5 2004—2009年北京“新农合”财政与农民个人筹资比例

三是参合农民受益面逐步扩大,保障水平总体上升。2004年—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人次由122.60万人次增加到456.23万人次,全市参合农民累计受益人次达到1439.72万人次。住院补偿率由33.66%增加到47.59%。扩大了参合农民的受益面,提高了保障水平。具体见表1-22。

表1-22 2004—2009年北京市“新农合”保障水平和受益面

四是“新农合”基金运行比较稳定。根据财政部卫生部有关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管的规定,2008年12月,北京市财政局、卫生局印发《北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务管理办法》(京财社〔2008〕2535号),规定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建立“新农合”基金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实行“新农合”基金定期审计制度,市级部门一般两到三年审计一次,各区县每年审计一次。

2007—2009年北京市“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250342.69万元,累计补偿931.7万人次。从近几年的基金审计结果来看,北京市“新农合”基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符合管理要求,未出现挤占、挪用基金等违规、违法行为。具体见表1-23。

表1-23 2004-2009年北京市“新农合”基金运行情况

此外,北京市加强了“新农合”的信息化建设。2005年,全市投资600万元建立了“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系统,2007年推广使用。目前,大部分区县已经利用“新农合”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展“即时结算”业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