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四川省传统运动养生的挖掘与整理研究

对四川省传统运动养生的挖掘与整理研究

时间:2022-03-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对羌族传统运动养生进行了初步的发掘和整理,大致将羌族传统运动养生项目分为四类。这些运动项目流传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逐渐演变成羌族增强体质的运动养生项目。与此同时,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宗教祭祀活动联系紧密。在羌族学校实施部分传统运动养生项目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校体育学的内容,同时也使羌族传统运动养生体育拥有了保持传统和开发创新的重要基地。
对四川省传统运动养生的挖掘与整理研究_以羌族为例_四川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0—2013年度成果概要汇编

刘 奇[1]

(成都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境内分布有藏族、羌族、彝族、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资源丰富,地域文化孕育了具有厚重历史继承性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运动养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养生健体之道富有哲理。经过历代养生家、思想家和宗教家的研究、充实、发展和完善,创立了立论精深的养生理论和丰富实效的养生运动技法,是我国养生学当中的一朵奇葩。然而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以及少数民族发展的变迁和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传统运动养生日渐式微。本研究在现代体育项目冲击传统运动养生体育的背景下,立足于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运动健康的需求,以羌族为例,挖掘和整理羌族传统运动养生项目,以此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并为全民健身构建一个更好的平台。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岷江上游的茂县、汶川、黑水、松潘、北川等地。羌族民族传统运动养生与军事、农作、生活习俗和宗教习俗密切相关,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朝着表演化和商业化发展,并依靠民间赛会和节日得以开展,依附民俗得以沿袭。本研究对羌族传统运动养生进行了初步的发掘和整理,大致将羌族传统运动养生项目分为四类。

其一,生产类。羌族的生产、生活主要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以狩猎和多种副业为辅助。地震后,汶川羌族搬迁至邛崃南宝山,生计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本研究挖掘到的羌族与生产劳动相关的运动养生项目有推杆、扭棍子、跳背篼、踩木杆、爬木杆、撑锄把和扭扁担等。

其二,军事类。羌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当中有许多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为满足当时的战争需求而创造并得以传承的,如盔甲舞、哈日、摔跤、骑射等均源于军事斗争。这些运动项目流传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逐渐演变成羌族增强体质的运动养生项目。

其三,宗教类。羌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多神信仰、祭山大典等宗教祭祀活动把大量的文化遗产传承下来。与此同时,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宗教祭祀活动联系紧密。羌历年是羌族最有影响、规模最大的宗教节目,目的是辞旧迎新、庆贺丰收、祭祀祖先,有大量的传统运动项目表演助阵,如羊皮鼓舞、席步蹴、猫舞、跳“麻龙”和忧事锅庄舞等。

其四,娱乐类。羌族娱乐养生项目内容丰富多彩,集传统体育文化于一体。在游戏方面有抱蛋、观音秋、抓石子、拳下翻身、丢窝窝、刁鸡、扳手劲、踢毽、拍球、开当铺,依附民俗节庆开展的运动养生娱乐项目有秋格拉萨、耍狮灯、舞龙灯、吆牛羊、五马跑四角、斗牛、斗羊,舞蹈方面有忍木纳、耸瓦、跳莎朗等。

随着社会大融合的发展和羌族人居住地的变迁,其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转变。许多优秀的传统运动养生项目在群众中开展得越来越少,有的项目甚至走向了消亡。因此我们应系统、全面地挖掘羌族传统运动养生项目,利用拍照、摄像、录像、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保存并通过传媒、网络加以宣传,以宣传的方式使羌族传统运动养生项目得以保护、弘扬和发展。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教学纲要》明确提出“吸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续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的要求。在羌族学校实施部分传统运动养生项目的教学,不仅能丰富学校体育学的内容,同时也使羌族传统运动养生体育拥有了保持传统和开发创新的重要基地。羌族民族传统运动养生资源自身特色鲜明,特别是娱乐性传统运动养生项目,简单易行,趣味性强,游客参与性强,容易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可以以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为契机,开展一系列传统节日庆典与传统体育运动养生相结合的活动。如羌族的羌历年,羌族人民欢聚一堂,众多游客也会亲身体验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体育表演,可以以此来发展羌族传统运动养生项目。

【注释】

[1]作者简介:刘奇(1967—),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与跆拳道教学训练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