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生保健运动

养生保健运动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生保健体育是人们用体育方法防治疾病,健身延年的一门科学。这些健身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对多种慢性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由于太极拳运动是低于生活节奏的和缓运动,在当代快节奏高频率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采用这种运动,有利于使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紧缩的肌肉舒松开来。因此,练习八段锦除注意外形动作以外,还要配合意念及呼吸。

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在古代医学典籍中有大量论述,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饮食、起居、劳作、呼吸、导引、按摩的方法,以及药物、针灸的使用等记载,还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医疗保健思想,古代的养生保健体育就是这种思想在实际中的运用。养生保健体育是人们用体育方法防治疾病,健身延年的一门科学。我国的养生保健体育有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以及医学与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保健体育的方法不断增多,内容也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气功导引、五禽戏等多种健身方法。这些健身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且对多种慢性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一、太极拳

(一)太极拳运动特点及价值

太极拳不仅具有与其他武术拳种相同的强身、防身、修身功能,而且具有一些与其特征相应的独特的运动功能,扩展了武术的健身价值。

1.低于生活节奏的内外双修功能

由于太极拳运动是低于生活节奏的和缓运动,在当代快节奏高频率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采用这种运动,有利于使绷紧的神经松弛下来,紧缩的肌肉舒松开来。同时,气息能有充足的时间通过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法肢体运动,获取内外双修的养生效果。

2.圆形绕转的整体健身功能

由于太极拳动作具有螺旋缠绕特点,不同于平时生活中以摆动性为主的动作。因此,练习太极拳有利于使平时缺少锻炼的骨骼和小关节部位,而且肢体的拧转使肌肉在拉长中拧紧,能够有效地刺激遍布肢体各部位的经络和穴位,疏通经络,增进人体整体的健康水平。

3.培养中和人格与和谐精神的功能

以太极哲理规范太极拳技,完成了太极哲理与太极拳拳理的融合,促成了人体运动规律与“太极哲理”的交融,构建起包容有以动养生法则、以内引外法则、顺应阴阳法则、逆向运动法则、中和律己法则、和谐处外法则六大要素的太极运动观。

(二)八式太极

八式太极包括预备势、起势和收势。起势里又有卷肱势、搂膝拗步、野马分鬃、云手、金鸡独立、蹬脚、揽雀尾、十字手。

动作要点:

起势要求: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第一式:卷肱式(如图12-12所示)

1.转身翻手摆掌 2.屈臂卷肱 3.前推后收

4.转身翻手摆掌 5.屈臂卷肱 6.前推后收

图 12-12

第二式:搂膝拗步(如图12-13所示)

1.转腰摆手收脚 2.上步屈臂 3.弓步搂推 4.后坐摆脚 5.转腰摆手收脚 6.上步屈臂 7.弓步搂推

图 12-13

第三式:野马分鬃(如图12-14所示)

1.转身坐腿分手 2.收脚抱球 3.转身上步 4.弓步分靠 5.坐腿蹩脚转身 6.收脚抱球 7.转身上步 8.弓步分靠

图 12-14

第四式:云手(如图12-15所示)

1.摆手翻掌 2.转身左云 3.翻手收脚 4.转身右云 5.翻手出脚 6.转身左云侧翻手 7.转身右云 8.翻手收脚 9.转身左云 10.翻手出脚 11.转身右云12.侧弓步翻掌

图 12-15

第五式:金鸡独立(如图12-16所示)

1.坐腿转腰落手 2.提右脚独立挑掌 3.落脚落手 4.提左脚独立挑掌

图 12-16

第六式:蹬脚(如图12-17所示)

1.落脚抱手 2.提右膝抱手 3.分手蹬脚 4.落脚抱手 5.提左膝抱手 6.分手蹬脚 7.落脚抱球

图 12-17

第七式:揽雀尾(如图12-18所示)

1.转身上步 2.右弓步前棚 3.提左手旋臂 4.后坐下捋 5.转身后捋 6.转腰搭手 7.弓步前挤 8.弓步(平分)抹掌 9.后坐引手 10.弓步前按 11.转身分手扣脚 12.收脚抱球 13.转身上步 14.弓步前棚 15.提右手旋臂 16.后坐下捋 17.转身后捋 18.转腰搭手 19.弓步前挤 20.弓步(平分)抹掌 21.后坐引手 22.弓步前按

图 12-18

第八式:十字手(如图12-19所示)

1.撇右脚,右弓步分手 2.扣右脚,左弓步棚掌于胸前 3.收右脚,两脚成开立步 4.两手举抱收势有翻掌分手、垂臂落手,然后并步还原。

图 12-19

二、八段锦

八段锦并非拳术,是一套健身练功法,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深受大家喜爱。早在北宋时已有记载,至今已有 800 余年的历史。相传八段锦是由岳飞见当时宋朝兵将离家八千里,意志消退。为了锻炼意志、体能、心神,于是,命牛将军拟定一套功夫,一律操练。八段锦由八节动作组成,因简便易学,深受人们喜爱,被比喻成“锦”,故名八段锦。古人把这套练功动作视为祛病保健、动作完美的健身法。八段锦的练功方法以内功为主,是内外相合的定步动作。因此,练习八段锦除注意外形动作以外,还要配合意念及呼吸。

(一)八段锦的优点与功效

1.动作简单,容易学习。

2.场地易觅,空气清新处较好。

3.运动时间不长,全套练习不过十余分钟,每日早、晚各锻炼一遍即可。

4.运动量可大可小,可自行掌握,方便灵活。

5.身法端庄,姿势舒展大方,痩弱者可健壮,体胖者能减肥。

6.活动全身肌肉关节,调节内脏器官,加速血液循环,强化体质。

7.符合生理功能要求,为内外兼顾的健身练功法。

8.效应大且快,易产生兴趣,易自我锻炼,只要长期坚持,实为一种享受,其乐无穷。

(二)基本内容和方法

1.“两手托天理三焦”法

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松垂身侧,然后徐徐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手指相叉,翻掌,掌心朝上如托天状,同时,顺势踮两脚跟,再将两臂放下复原,两脚跟轻轻着地,如此反复多遍。若配合呼吸,上托时深吸气,复原时深呼气(如图12-20①所示)。

图12-20 段锦

2.“左右开弓似射雕”法

直立,左脚跨出一大步,身体下蹲作骑马式。两臂在胸前交叉,右臂在外,左臂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翘起向上,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推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作拉弓状。动作复原后左右互换,反复进行数次。如配合呼吸,则展臂及拉弓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如图12-20②所示)。

3.“调理脾胃须单举”法

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动作复原后,两手交替反复进行,反复多遍,如配合呼吸,则上举下按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如图12-20③所示)。

4.“五劳七伤向后瞧”法

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心紧贴腿旁,然后,头慢慢左顾右盼向后观望。如配合呼吸,则向后望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如图12-20④所示)。

5.“摇头摆尾去心火”法

两脚分开,相距约三个脚底的长度,屈膝半蹲成骑马势。两手张开,虎口向内,扶住大腿前部。头部及上体前俯,然后,做圆环形转摇,转动数圈后再反方向转摇。在转腰的同时,适当摆动臀部。如配合呼吸,则在转腰时吸气,复原时呼气(如图12-21①所示)。

6.“两手攀脚固肾腰”法

直立,并脚,两膝挺伸,上身前俯,以两手攀握两脚趾(如碰不到,不必勉强),头略昂起。然后恢复直立姿势,同时,两手握拳,一并抵于腰椎两侧,上身缓缓后仰,再恢复直立姿势。反复进行。本式采用自然呼吸(如图12-21②所示)。

7.“攒拳怒目增气力”法

预备姿势:左脚向左横跨一大步,两手轻轻握拳,拳心向上,提至腰际。右拳向前推出,拳心转向下,同时,蹲马步,怒目着左拳,右拳微向后拉。收回左拳双手置于两侧腰际,同时,慢慢站起来。如配合呼吸,则击拳时呼气,收拳时吸气(如图12-21③所示)。

图12-21 段锦

8.“背后七颠百病消”法

直立,并脚,两掌紧贴腿侧,两膝伸直,脚跟并拢提起,离地数寸,同时昂首,作全身提举势。然后脚跟轻轻着地复原,反复进行。如配合呼吸,则脚跟提起时吸气,脚跟着地时呼气(如图12-21④所示)。

三、传统养生保健法

1.发宜常梳。发宜常梳指整个头部发根要经常梳动。这可以疏通头部气血,兴奋脑部中枢神经。有醒脑.健脑及防治头昏、胀、痛等作用。

2.眼宜常运。两眼包括眼眶外缘,宜经常进行按摩和运转,这样可以增强视力,防治眼疾。

3.面宜常擦。面部从前额至下颌,包括两太阳穴,鼻梁两侧要经常按摩揉擦,可以预防感冒、防治头痛、头昏、头胀、牙痛、鼻塞等。

4.耳宜常弹。耳部要经常揉擦抖弹,即通常所说的鸣天鼓、擦耳轮,可以增强听力,防治耳疾。

5.舌宜抵腭。舌尖要经常舐在上腭处,可以增加口腔唾液分泌,能帮助肠胃消化和集中思想。

6.齿宜常叩。上下牙齿要经常叩动,先叩两边牙齿,再叩前排牙齿,可以固齿止痛,预防牙疾。

7.津宜常咽。“津”指口中唾液。唾液不要吐掉,应该下咽到腹部,可以帮助肠胃消化,增进食欲。

8.浊宜常呵。“浊”是指人体内包括脏腑血脉中的各种浊气;“呵”即吐气,也就是说经常应将体内浊气吐出来。如能经常运用吐纳法,把体内浊气吐出来,把新鲜空气纳入,久之就能达到强身治病的目的。

9.背宜常暖。背部需要经常活动按摩,保持温暖,可使背部气血流畅,防治腰酸、背痛。

10.胸宜常护。胸部系心脏等重要脏器所在之处,应积极采取防护措施,不要使它受重击,或剧然震动。时常推按有增强心脏功能之效。

11.腹宜常摩。“腹”指胃脘处和脐下小腹部,这一块地方要经常按摩,能加强肠胃蠕动,可防治胃脘痛、腹胀、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神经衰弱失眠等。

12.谷道宜常提。“谷道”即肛门,宜经常提升收缩。有通便、防痔疮之效。

13.肢宜常摇。人体四肢要经常活动。坐、卧、站均可以采取伸拳、转臂、蹬脚、绕腿、舒展、转动等方式,可使气血充盈肢体,从而鼓荡全身。

14.脚心宜常擦。脚心有人体重要穴位“涌泉”,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连。研究表明,脚底为人体一个全息对应体,其上有众多内脏经络点,经常按摩脚底心涌泉穴或脚心。能治头昏、神经衰弱、失眠等症。在睡前练习尤为适宜。

15.皮肤常干。皮肤常干指全身皮肤不要潮湿,浴后要把皮肤擦干,避免潮湿水汽侵入体内,可防治风寒、风湿等类疾病。

16.大小便时勿言。解大小便时不要讲话,并且牙关紧闭,有固肾、固齿、预防牙疾的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