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养生保健术

传统养生保健术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经各地的临床观察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还具有多种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方面的用途:1.慢性眼病。此外,各类癌症患者在放疗、化疗后出现不良反应者,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减轻反应,强壮体质,有助康复。保健按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按摩达到祛病健身的作用,以下介绍一些可以用于自我保健的按摩方法。该穴位于肚脐正中,也是人体重要的强壮穴之一。

二、 传统养生保健术

传统养生术所包含的方法较为广泛,本节只重点介绍中药调理、按摩保健、针灸和养生六字诀。

(一)中药调理

按照中医治未病的观点,对阴阳失衡的机体状况,可以中药调理,使之达到阴平阳秘,保持健康。现以最典型的防病治疗、养生保健作用的六味地黄丸为例:

六味地黄丸为中医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由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方出于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中医传统应用于治疗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手足心热等症。近年来经各地的临床观察及中西医结合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还具有多种防病治病、养生保健方面的用途:

1.慢性眼病。如老年性白内障、葡萄膜炎、外伤性角膜溃疡、青光眼综合症等,常服有改善视物不清、提高视力的功效。

2.糖尿病患者。在注意合理调配饮食的同时,服用六味地黄丸,能降低血糖、尿糖,明显改善症状。

3.粒性白细胞减少症。因使用氨基比林等药所致的粒性白血球减少的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后,可以迅速提高白血球数量,并显著改善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症状。

4.妇女更年期综合症。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使潮热、出汗、心悸、烦躁、焦虑、失眠等一系列症状得到改善乃至消失。

5.中风后遗症。如语言不清、口眼歪斜、手足偏瘫、半身不遂等症状,常服六味地黄丸,有较好的疗效。

6.疲劳综合症。如工作紧张、生活劳累后出现的精神疲惫、头昏脑胀、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情绪不稳定、精力难集中、记忆力与应变力差等,服后可很快得到改善。

7.前列腺肥大。常服六味地黄丸可使小便淋漓、尿急、尿频、夜尿增多等症状明显好转。

8.早衰。如须发早白,皱纹增多,皮肤枯燥等未老先衰现象,服用六味地黄丸能延缓衰老进程。

9.防癌。有关研究已证实,本品有抑制食管黏膜上皮白斑(癌前期病变)形成的作用,故很适合食管癌多发地区的人群长期服用以作预防。此外,各类癌症患者在放疗、化疗后出现不良反应者,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减轻反应,强壮体质,有助康复。

(二)保健按摩

保健按摩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按摩达到祛病健身的作用,以下介绍一些可以用于自我保健的按摩方法。下述方法可根据施用者自身情况成套进行或部分选用:

1.梳发摩顶。十指微屈,以指代梳,从前额及耳前梳到枕后,每次梳36遍,每日1~2次为宜,以晨起及睡前梳头为佳。

2.摩手熨目。两手先搓热后,将手掌分别按在两眼上,待手掌温度复原后,再次摩擦,如此反复3次。然后,以食指、中指两指轻轻按摩眼球。按摩时切忌用力过大。

3.运目转睛。两眼轻轻闭合,双目从左向右做顺时针旋转,转目要慢,每次旋转18次,然后再反方向旋转18次。结束时应先紧闭一下双眼,然后,再骤然圆睁双眼。

4.搓鼻通窍。将中指和无名指紧贴在鼻的两旁,自鼻翼两侧向上按摩到鼻根部,然后再返回鼻翼,反复摩擦数十次,直到鼻部有温热感为止。此后,再用左或右手中指往返按揉人中沟9次。

5.摩耳鸣鼓。用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双耳至耳垂部36次,以耳部发热为度,然后将双手掌按压在两侧耳轮上,两食指、中指轮流叩击枕骨下部(相当于风池穴处)36次。然后再用两手掌用力按压双耳孔,接着骤然放开,反复18次。

6.练耳健身。耳为肾之外窍,上面布满肾和其他脏腑的许多穴道,通过刺激有关穴道,可以补肾健身,益寿延年。锻炼双耳可分为四个动作连贯进行:

拉耳,先以左手绕过头顶向上牵拉右耳几十下,再换右手同样绕过头顶向上牵拉左耳几十下。

扫耳,用双手掌同时将耳朵由后向前扫,紧接着再回过来同时向后扫,连续扫几十次,扫时两耳内可以听到“嚓嚓”的声音。

搓耳,先用双手分别握住双耳,轻轻地搓揉,从上到下直至耳垂,感觉发热时停止。然后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松手让耳垂恢复原形。如此一拉一松,连续几十次。

弹耳,将两手掌分别掩盖住两耳,手指部分放置于脑后枕骨之上,先用左手中指弹敲右手中指,再用右手中指弹敲左手中指,左右各连续弹敲几十下,弹敲时耳内要听到“隆隆”之声,中医称之为“击天鼓”,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

7.叩齿鼓漱。每天晨起,首先静心凝神,然后口轻闭,先缓缓地叩击门齿36次。再叩击臼齿36次。随后,用舌尖舔牙周3~5圈,然后两腮做漱口动作,待唾液满口时,将唾液分三次咽下,并想像着将咽下的唾液直接送入小腹的丹田中。

8.摩掌浴面。双手相互摩擦,搓热,将手伸平贴于面部,然后两手放平,用四指分推到两额角,再用两掌心自上向下摩两颊,最后,以中指再次回到鼻翼处为一遍,共摩面20~30遍。

9.摩胸按肋。将手平放于胸部,首先顺时针方向按摩胸肋36遍,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摩胸肋36遍,以局部微微有热感为度。

10.按揉丹田。将左手掌心放在丹田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两手同时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10余次,以局部有热感为止。

11.摩掌搓腰。分别将两手按于左右肾俞(与肚脐相对的脊椎水平向外旁开一寸半)处,稍定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至尾闾处,然后再搓回到两壁后屈尽处。每次搓擦共36遍。

12.踮脚走路。在众多的健身法中,踮脚走路(同时颈要直,含胸,两臂置于胸侧、屈肘、握拳,收腹,收臀,收会阴)是一种简单易做效果好的健身法。它的优点是,只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同时使全身许多器官得到锻炼。由于全身大部分肌肉处于收缩状态,还锻炼了肌肉的弹性,从而能保持较好的体型。含胸实为扩胸能增大肺活量。“三收”是对盆腔内各脏器及其通体外的出口进行了按摩、收缩锻炼,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了它们的功能。

13.浴腿揉膝。两掌抱于大腿根部,用力向下擦到足踝部,然后再用力擦回大腿根部,如此上下来回按摩十余次,直到腿部皮肤有热感为止。接着将两掌心分别紧贴于两膝盖,首先同时向内旋转十余次,随后再同时向外旋转十余次,以膝部皮肤发热、发红为度。

14.按搓涌泉。以搓热的手指搓揉涌泉,即两足心81次,每日可进行1~2次。以睡前和晨起为宜。

(三)经络锻炼法与针灸

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明确提出,经络具有“行血气、营阴阳”,“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运用现代生理学形态学等技术,北京的经络专家不仅证实了经络的这种作用,而且总结出一套简单有效的“三一二经络锻炼法”。所谓“三”,就是按摩合谷、内关和足三里三个穴位。一般人每天早晚两次,左右不拘,每次共5分钟,按摩时一定要达到酸、麻、胀,有时还有得气感觉。按压的频率约为每分钟30次。“一”,是一个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基本气功锻炼。每天早晚两次,每次5分钟。“二”,就是做一些以两条腿为主的、力所能及的、适当的体育锻炼,每天1次,每次5分钟。

利用针灸来保健强身是传统医学保健养生的特色之一。现将一些常用的保健针灸穴位和方法介绍如下:

1.足三里。位于膝下三寸,胫骨外,大筋内。针刺该穴具有补气健脾、开胃消导,防治腹部疾病的作用。艾灸足三里不但具有上述作用,同时,对于预防中风病还有一定的作用。

2.神阙。该穴位于肚脐正中,也是人体重要的强壮穴之一。艾灸该穴具有益气壮阳、温肾健脾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者。由于该穴下有腹壁下动、静脉通过,切不可以毫针刺该穴位,以免损伤血管

3.膏盲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之下,旁开3寸处。针灸该穴具有补肺脾胃的作用,尤适用于久病体弱的老年人。

4.中脘。位于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针灸该穴可以达到健脾益胃、调理中焦的作用。

5.关元、气海。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处。针灸两穴能够起到相似的作用,均为保健要穴,而且有益气补肾、固本强壮的作用。

6.涌泉。脚趾屈曲,在前脚掌的中心凹陷处。常灸该穴具有温阳补肾、养心安神的作用。体弱、畏寒者可经常运用该方法,反之则应适当将施灸的间隔时间延长,如每周一次。

7.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针灸该穴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强壮补虚培元的作用。

8.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该穴为肾气输注之处,能够调肾气,为治疗肾虚的要穴。对于老年人听力下降,小便频数,咳嗽气短,腰腿疼痛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9.三阴交。位于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后缘,为脾、肝、肾三条经脉的交会穴。针灸该穴具有健脾益气、滋补肝肾、除湿通络的功效,为调补阴经的要穴。

10.命门。与神阙相对,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两肾俞中间,针灸该穴可以起到温肾壮阳、培元固本、补肾益精的功效。

(四)养生六字诀方法

1.吹字诀

修炼法:呼气时,双手抱住膝部,口形如念“吹”字,反复6次。

功效:利水化湿。

适应范围:水湿泛滥,症见水肿,形体瘦小,面色发暗,耳鸣。

2.呵字诀

修炼法:呼气时,双手于头顶上交叉,口形如念“呵”字,反复6次。

功效:清心除烦。

适应范围:心经热盛,症见心烦急躁,口舌生疮。

3.嘘字诀

修炼法:呼气时,双目圆睁,口形如念“嘘”字,反复6次。

功效:清肝明目。

适应范围:肝经风热,症见目赤,流泪。

4.四字诀

修炼法:呼气时,双手向上托举,口形如念“四”字,反复6次。

功效:清热化痰。

适应范围:痰热阻肺,症见心烦,胸中满闷,咳吐痰涎。

5.呼字诀

修炼法:撮口呼气,口形如念“呼”字,反复6次。

功效:化湿消导。

适应范围:中焦水泛,症见泄痢,肠鸣,呕吐痰涎。

6.嘻字诀

修炼法:呼气时,取卧位,口形如念“嘻”字,反复6次。

功效:消热除烦。

适应范围:三焦有热,心烦不适。

修炼六字诀时,应当以口吐气,以鼻吸气,而且,呼吸时不可用强。

修炼之时,当默念具体的字而呼气,切忌出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