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以诗为媒”打响沙溪文化品牌

“以诗为媒”打响沙溪文化品牌

时间:2022-03-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沙溪通过创建“中国新诗沙溪论坛”这一品牌,不断推动太仓诗歌文化繁荣。此次“中国新诗论坛”的另一项议程是评选“新诗十九首”。
“以诗为媒”打响沙溪文化品牌_2011-2015年度太仓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果选编创新案例篇

太仓市沙溪镇党委

一、沙溪镇“中国新诗论坛”的产生背景

新诗也称现代诗,发轫至今已近百年,积累了大量优秀作品,历经岁月磨洗,仍然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中国新诗论坛”是江苏省作家协会组织的纪念“新诗百年”系列活动的第一项重大活动。

国家级古镇——太仓沙溪,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吴侬软语,民风淳朴,千种亭台楼阁,万般门扉檐壁,正是符合了文人墨客对诗的想象,所以江苏省作家协会将“中国新诗论坛”落户沙溪古镇。沙溪历来诗礼传家之风盛行,注重教育兴邦,自宋代以来,出进士54名,其中任尚书的2名。国学大师唐文治是土生土长的沙溪人,也是沙溪最后一个进士,2014年在沙溪古镇二期建造了唐调研习馆,展示了唐文治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其出生地静观堂为起点,介绍了其在求学、入仕、实业救国和发展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重点介绍了他在国学教育中所推行的古代读文方式——“唐调”。历代文人雅士文徵明、沈周、王世贞、吴梅村、杨维桢等与沙溪也都有着不解之缘。近年来,沙溪通过创建“中国新诗沙溪论坛”这一品牌,不断推动太仓诗歌文化繁荣。

二、沙溪镇“中国新诗论坛”的发展历程

1.“新诗的经典化问题”

2012年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新诗论坛”在太仓沙溪古镇举行。主题即为“新诗的经典化问题”,与会的诗人、诗评家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视角回顾梳理了新诗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新鲜的诗学观点。对新诗经典化境遇、路径的探讨,以及经典化空间的透视,都是本次论坛的旨趣所在。此次“中国新诗论坛”的另一项议程是评选“新诗十九首”。“新诗十九首”的构想来源于对“古诗十九首”的诗学应和。共收到165首专家推荐的“五四”以来的新诗作品,其中不仅有诗歌史上的被频繁提及的作品,也有许多视界之外的优秀文本,还有大量晚近的新面孔的诗人佳作入选。与会专家们兴致盎然地参观了沙溪古镇,真切地感受了沙溪留存的悠久、深厚的传统文化,并为把古镇之“古”与中国新诗之“新”相结合的未来构想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

本届论坛是“中国新诗论坛”的首次活动,也是一个起点,在海内外华文诗歌界、文学文化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新诗经典化”是一个时间流程,我们要做的是:我们在阅读,我们在努力,我们没有缺席。

2.“中国新诗建设:问题与对策”

2013年第二届“中国新诗论坛”的议题是“中国新诗建设:问题与对策”,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个相对开放性的题目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中国当前新诗建设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最具原创性的看法,并通过研讨形成了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对策。比如新诗审美鉴赏的普及化教育,对新诗文体和理论的关注,诗人故乡意识和地方性写作的渐趋消失,等等。而本届新诗论坛也举行了《新诗十九首》的首发式。“新诗十九首”的诞生不仅在诗歌界,而且在社会上尤其是大学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引起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关注,让更多的年轻人阅读新诗、喜欢新诗、创作新诗,使中国新诗的发展之路充满活力。

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界不仅涌现了很多新诗人与新诗作,还出现了大量新现象、新潮流,论坛对此进行了认真梳理,从纷繁复杂的诗坛表象背后发掘出若干需要严肃对待的基本问题,并围绕这些基本问题及由此显露的中国新诗的希望与困境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对新诗的过去和未来的完整把握,这对我国诗歌的良性发展必将起到真正有效的推动作用。

3.“诗歌与现实”

2011江南民间现代诗歌馆建成开馆,梅村诗社成立;2012年、2013年两届“中国新诗论坛”成功举办,诗歌已渐渐成为沙溪古镇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在沙溪镇推进田园小城镇建设和倡导美好生活的精神家园构建中获得了新的启迪。2014年“中国新诗论坛”发展到第三届,已经从讨论诗歌本身延伸到了全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及江苏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的宏伟蓝图之下,也真正体现了本届诗歌论坛的主题:“诗歌与现实”。

江苏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中国新诗江南创作研究基地揭牌。沙溪镇还与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南京大学新诗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等五家高校机构签约,为上述机构提供创作、交流、研究和开展系列诗文化活动的平台。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新诗论坛”、新诗大讲堂、“诗书画”作品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古镇沙溪通过举办一系列与论坛呼应的诗歌活动,一方面积极繁荣沙溪、太仓乃至整个江苏的诗歌文化,从而推动全省乃至全国新诗研究和创作的繁荣与进步;另一方面,以太仓沙溪为核心和文化地标,以诗歌为媒介,形成地域性的、传承性的、富有特色的诗歌文化传统和丰富的、高端的文化形态,进而推进和带动太仓沙溪镇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实现诗歌和地方文化、经济的双赢或多赢,把未来的沙溪打造成为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诗歌中心与文化中心。

前三届“中国诗歌论坛”的影响和成果,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留下了值得回忆的一页,已经成为中国新诗创作和理论研究的高端平台,成为沙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品牌。

4.“诗歌与东亚文化传统”

2015年在太仓沙溪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诗歌论坛”更是放眼东亚文化共同体,在中韩诗歌对话的维度上试图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中国新诗乃至东亚诗歌、文化的诸多问题的理解。

中韩两国诗歌曾经分享着共同的诗学传统,并且都经历了借鉴西方诗歌、由古体诗向自由诗转化的进程。在诗歌创作愈加繁杂的当下,中韩两国诗人都面临着“如何回应传统”的问题。本届论坛将新诗的研究置于东亚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大背景下,从更加广阔的视域,更加开放的维度,审视新诗的既往、当下和未来。在此次论坛的讨论对话中,双方分别对“新诗与东亚传统”“中韩两国语言的特性(属性)对新诗形成的影响和制约”“自由诗(新诗)早期作家继承古典诗歌传统的长处和不足”等话题,进行了各自的表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提问和解答,气氛热烈而友好。其间,中韩诗人还联袂朗诵了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创作的作品,用诗歌倾诉心曲、反对战争、祈愿和平。

本届“中国诗歌论坛”从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纬度,在对比和碰撞中审视百年新诗的辉煌成果与不足。是中韩两国21世纪关于诗歌进行的首次重要对话,通过诗歌促进两国文学、文化交流,也通过以诗会友的国际交流赋予了沙溪雅集全新的内容,让沙溪通过一个新的视角被海内外爱好诗歌的朋友们接受和熟悉。

三、沙溪镇中国新诗论坛未来的方向

2015年10月20日,位于太仓沙溪的文化江南会馆和韩国北道青松郡的客主文学馆签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协议书,双方将在信息交换、人员互访,合办会议等方面进行友好合作,邀请对方人士短期、长期来馆进行文化体验、驻馆写作等活动。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韩两国文学艺术家之间的深入交流与协作,促进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期间,中韩作家沙溪创作交流中心在沙溪古镇文化江南会馆揭幕。中韩两国作家自2007年以来每年在两国轮流召开会议,至今已持续了9年。中韩作家创作交流中心落户沙溪,意味着这一持续9年的活动在中国揭开新的一页。这将为中韩两国作家的交流合作从诗歌延伸到文学、文化等方面带来更远大的前景。

四、启示与思考

从“新诗的经典化问题”,到“中国新诗建设:问题与对策”,到“诗歌与现实”,再到“诗歌与东亚文化传统”,沙溪“中国新诗论坛”以独特的胸怀和视野,以敏锐而笃定的观点与立场,引起了诗歌界的广泛关注,表现出了持久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论坛长期以来经由交流、辩难和阐释所形成的问题域,已经非常深入且广泛地触及了中国百年新诗诸多关键的问题、观念和知识系统,同时经由诗歌创作基地与高校文学机构的有效互动、诗歌与地域文化的产业性结合,以及新诗的经典化实践等丰富的活动,“中国新诗论坛”已经由点到面、由地域到全国再到全球化,形成了推动21世纪中国新诗更加坚定地发展与繁荣的辐射效应。

◆点评:

一般而言,诗歌是浪漫的,将浪漫的诗歌与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将古镇之“古”与新诗之“新”结合起来,将中国诗歌与外国诗歌结合起来……太仓市沙溪镇凭借一系列“以诗为媒”的有效活动,融入古镇传统文化,打造现代文化品牌,这是案例设计的精巧之处。案例设计者以实际行动,倾心呵护、尽心擦亮这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让古镇文化在现代社会弘扬光大。可以想象,在浪漫的吟诗、作诗、论诗的愉悦中,古镇文化也将随之名扬四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