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

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

时间:2022-03-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横店集团荣获了“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徐文荣凭借横店集团的雄厚实力予以辐射“热能”,使之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因此,不难发现,随着政府政策对社会报酬结构的改变,企业家才能的配置也在发生相应变化。
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_制度与企业家才能配置:中国经验

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形成了新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理论,这是党对私营经济政策的一次本质意义上的突破,使私营经济正式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对它的地位和作用的估计明显加强了,它被纳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成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私营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1997年《合伙企业法》、1999年《个人独资企业法》、1999年《关于赋予私营企业或科研院所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相继出台,一系列中国市场主体的立法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私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鼓励政策和宽松环境促使私营经济以良好的发展态势,活跃在经济舞台上,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李晓西等,2008)。

所有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明确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中合法和应有的地位,从而为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在改革探索期,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在国有经济顾及不到的缝隙中发展起来的。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私营经济规模逐渐扩大,作用日渐显现,逐渐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认可,地位亦随之得到提升(曹昆斌,2001)。在改革推进期,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有利的政策环境密不可分。实质上,政府政策正是通过改变相对报酬结构,来激发企业家才能向生产性方向配置。在这一特定的时期,企业家会根据现行的“游戏规则”——社会的报酬结构来对其才能配置方向做出调整。

30多年前,横店只不过是一个总人口1.97万、面积2平方公里的半山区乡。时为横店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徐文荣考虑,在人均不到半亩耕地的横店,不走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绝不可能过上富裕的日子。于是,徐文荣探索着“以农为本、以工致富”的路子,想尽办法,发展乡镇企业。1975年,徐文荣筹办丝厂,横店便有了第一家乡镇企业。1981年,徐文荣以丝厂为主体把8家企业联合起来,东阳县横店轻纺总厂宣告成立。1984年,由总厂到公司,进而成立横店工业总公司,一开全国乡镇企业政企分开的先河,总公司有了经营自主权。1989年,总公司以“浙江横店企业集团公司”注册,浙江省出现了第一家民营企业集团。

1993年,浙江横店企业集团公司经国务院经贸办审批,改组为横店集团。徐文荣从带领农民创办横店丝厂起步,使当年的一家乡村丝厂发展成为集工、科、贸、影视旅游和高效农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被农业部评定为特大型民营企业之一。在1994年“全国乡镇企业综合评价500佳”中,横店集团已排序第三位,荣获“全国乡镇企业活力500家评价”第二名。1995年,在农业部公布的首批乡镇企业集团中,其以核心企业总资产第一的实力,名列全国327家集团榜首,并与“国老大”争雄较劲,跻身进入“中国最大工业企业500强”之列。

1999年,横店集团核心企业改制为横店集团有限公司并相继由国家核准成立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农业部全国乡镇企业“最大经营规模”、“最佳经济效益”、“最大出口创汇”1000家排序中,横店集团分别名列第4、第5和第6名。横店集团荣获了“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这一年,横店集团完成总产值56.1亿元,销售收入49.62亿元,出口交货值11.51亿元,出口创汇4437万美元。2000年,横店集团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利税超10亿元,高科技产品和外贸出口产值分别占总产值的80%,员工人均收入2万元。2001年,成立横店社团经济企业联合会,实行投资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全国工商联对“全国民营企业10强”的排序中,横店集团位居第3位。2002年,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对“中国企业500强”的排序中,横店集团名列第131位。

徐文荣认为,少数人富了不算富,人人富才算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徐文荣着眼于原横店镇40个村的“以强扶弱”、“播种开花”工作。原横店40个村的人富了,他的目光又投向周边贫困的人。到20世纪90年代,与横店邻近的4个乡镇68个相对落后的村庄先后分两批并进横店镇区划。徐文荣凭借横店集团的雄厚实力予以辐射“热能”,使之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据统计,横店集团扶持1000余家村联户办企业上规模、出效益,1997年的工业总产值已突破20亿元。全镇108个村,有100个村办起了企业,3万名壮劳力当上了工人,走上了富裕之路,1998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已达5780元。

不仅如此,徐文荣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与了东西部地区的开发与项目合作。从1993年起,先后在湖北、河南、安徽等地接管了13家濒临倒闭的企业。1997年,这些企业全部盈利,且有10家成为当地政府的纳税大户、财政支柱,总创利税超过3500万元,员工年收入达万元以上。

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下,横店集团建立和健全了科学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办法。组织的健全和分工的明确,强化了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企业的调控功能,使集团踏上符合现代经济规范的良性发展之路。

横店集团的前身是乡镇集体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戴红帽子”[5]是许多私营企业的共同选择。造成私营企业戴“红帽子”的原因主要在于,可以获得国家当时扶持集团经济的优惠政策,突破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的限制,以集体企业名义寻求政治保护、提高资信等等(郭振英等,1992)。私营企业戴“红帽子”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现象。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红帽子”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反而会滋生很多问题,带来大量的产权纠纷。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以后,陆续开始出现一些“红帽子”企业要求变更登记,摘除“红帽子”的情况,但争议和纠纷还是很大(董辅礽,2001)。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召开,提出个体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摘帽速度加快(郑红亮,吕建云,2008)。由此,便出现了一个城镇集体企业在非国有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下降的过程。大量“红帽子”企业开始“摘帽”,乡镇企业也着手“转制”,在实现企业本质属性还原的同时,私营企业增长势头表现强劲,进入了个体私营企业的高速发展时期(刘迎秋,刘霞辉,2008)。因此,不难发现,随着政府政策对社会报酬结构的改变,企业家才能的配置也在发生相应变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徐文荣的带领下,横店集团先后通过收购、兼并或联营,使多家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起死回生,横店集团也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开始对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使私营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可能。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召开以后,各地纷纷出台了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提出要像对待国有大中型企业一样对待私营企业,在税收、贷款、项目等方面实行扶优扶强政策。不断宽松的政策环境,激发企业家才能向生产性活动领域释放。横店集团在徐文荣的带领下,理解政策,大胆改革,积极实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