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乡镇领导干部公推公选方案

乡镇领导干部公推公选方案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已对全县55个县直单位、31个乡镇的领导班子作了配备和调整,648名干部参加了公开竞选,有116名县直机关干部、224名乡镇干部经过公推公选公考担任了县直机关和乡镇的领导。宕昌建立“公推公选公考”的用人机制,是宕昌超常规发展的内在动力。
探索创新_贫困地区发展的实践考察与理论思索

以人为本 探索创新 服务中心——宕昌县组织建设工作调查

甘肃省最为贫困落后的宕昌县,近几年来,全县各项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扶贫攻坚产生显著效应,干部群众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前所未有的干劲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进行全面开发建设。这种前所未有的超常规发展局面是何以形成的?最近在宕昌县调研时了解到:宕昌县以改进和强化党的组织建设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群众意愿,体现以人为本,努力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干部选用制度,大胆开拓创新,不断探索进取,使党的建设,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步入科学民主新境界,为党的建设和干部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宕昌是国列贫困县,山大沟深,高寒阴湿,灾害频繁,自然条件极其严酷,在扶贫之前的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9元,贫困面达75.8%。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经过12年的扶贫攻坚,到1997年,解决了近10万人的温饱。但横向比,重要经济指标与全区全省平均值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相对贫困的程度呈加剧之势。面对扶贫攻坚的繁重任务和群众要求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1997年,新一届县委政府班子换届后,经过集思广益,认为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只有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创造一个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才能建设一支敢于攻坚,善于真抓实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担当起历史重任。

宕昌县委从1998年4月开始,抓住换届后部门领导选择任用这个关键环节,在全省率先实施公开推荐、公开选拔和公开考核考察相结合的“公推公选公考”选拔任用干部制度。县委组织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县直部门正职配备、乡镇换届中班子配备、县直各部门副职和内设机构、下属单位负责人配备以及村级班子配备四个层次,分阶段实施公推公选公考。在新制度推行中,力求做到“四个结合”,严把“三道关”,即把民主推荐、个人自荐与组织推荐相结合,公开推荐、公开竞争与组织考察相结合,演讲答辩、竞争上岗与组织委派相结合,职能设置、职数配备与机构改革方案相结合,在选用程序上严把资格审查、竞争择优、组织程序三道关,按照实施方案,形成学习动员、方案公布、民主推荐、资格审查、演讲答辩、民主测评、推荐人选、组织考察、决定任命九个环节,并将各个要素化为具体分值,现场公开计票打分,实行百分择优制,坚决按照“公推公选公考”的结果使用干部。目前,已对全县55个县直单位、31个乡镇的领导班子作了配备和调整,648名干部参加了公开竞选,有116名县直机关干部、224名乡镇干部经过公推公选公考担任了县直机关和乡镇的领导。同时,通过“公推公选公考”,机构改革也实现了一步到位,县直部门由原来的55个减少到36个,部门领导职数由188名减少到116名,班子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公推公选公考”选用领导干部,不但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党管干部方法,而且更充分地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了集体领导的凝聚力、战斗力,使干部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这种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激发了广大干部的进取意识,给干部队伍带来了压力与动力,更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干部群众从中看到了宕昌发展的希望,增强了扶贫攻坚的信心,确立了“以苦为荣,实干为先,拼搏治穷,创业兴县”的精神支柱,全县形成开拓进取、争创一流的工作局面,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全县20件大事实事的落实,全县各项事业都出现可喜的变化。近两年,就解决了4.9万人的温饱,贫困面下降了11.76个百分点。

二、完善干部的监督管理,在使用中培养干部

实践证明:用好一名干部,就是树立一面旗帜。宕昌建立“公推公选公考”的用人机制,是宕昌超常规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种机制和观念的创新,其积极意义和政治效应已超过选拔任用干部工作本身,首开甘肃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之先河。这一成功的做法,先后在国内、省内多家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许多地方纷纷仿效,有力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然而,公推公选只是解决了干部选用上的机制问题,如何进一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以公推公选公考为主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变重使用、轻管理的倾向,宕昌县委组织部不断改革、创新,认真吸取去年官亭镇发生涉农案件的深刻教训,逐步形成干部的教育、管理、选拔、使用一套完整的新办法。他们结合公推公选公考推行任前公示制和任期试用制,实行领导干部谈话和诫勉制度,实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跟踪考察制度,并对干部任免实行票决制。

这些新办法和新措施,把干部政策交给了群众,充分发扬了民主,对干部管理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不但选拔出一大批优秀人才,而且着重解决了干部“能下”的问题。公推公选公考以来,全县有21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作了岗位调整,5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改任了非领导职务,4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免去了领导职务,对9名使用到领导岗位因工作出现失误的干部免去了职务。宕昌县还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干部,进一步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在扶贫开发、坡改梯、植树造林、水利建设、城市改建等重点工作中,敢于给年轻人压担子,促使他们出政绩、做贡献。在秦峪扶贫攻坚示范区大会战中,县上先后选派4批县乡干部130多人包村驻点,参与工程建设,培训锻炼,对表现突出,荣获优秀队员称号的一批真抓实干的年轻优秀干部分别提拔重用,形成以政绩论英雄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该县在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已在公检法系统,对股所级职务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明显增强了机关活力。去年8月,宕昌县委率先在全区出台《推荐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决定》,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储备了一大批年轻优秀的后备干部;率先制定“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要求把干部的培训成绩和平时学习表现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干部任职的重要依据,旨在形成干部人人努力进取与组织培养相结合的动力机制,以此为宕昌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三、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随着扶贫攻坚进入决战性阶段,宕昌县委以全县扶贫攻坚和加快发展为主线,以解决“无人管事”、“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无室议事”为重点,着力建设“六好乡镇”、“五好村”,抓班子建设,抓干部队伍,抓内部管理,积极探索贫困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路子,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

1998年以来,宕昌县委在制定、实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党建责任制,每年坚持县乡责任人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和“农村党支部目标管理责任书”,量化分解目标任务,并按政绩考察审计。他们首先强化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换届时,将县直机关公推公选公考出来的25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了乡镇,配强了乡镇班子,先后对工作不力的9个乡镇班子进行跟踪考察和解剖分析,针对其存在问题进行整顿处理,免去了17名乡镇领导干部的职务。其次,重点完善了党委工作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干部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干部考核制度等,保证了乡镇班子的规范运行。同时,县委组织部开展干部警示教育,编印《乡镇干部工作警示录》,摘录党纪处分、农民劳务负担条件,以及计划生育、农税征收、干部管理、重点建设、财务管理等内容,集中时间,组织各乡镇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每年都培养和树立10个优秀乡镇党委和乡镇干部,以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的进取意识,目前,全县31个乡镇已建成“六好”乡镇党委21个。

村级班子建设在整顿后进村健全配套组织的基础上,对村支部书记和村支部班子选配推行“两票制”选举办法,让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在本村党员中投票推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在候选人中投票差额选举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经过试点,全县25个村通过“两票制”选举配齐了村支书。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普遍推行了“海选”,让村民充分行使权利,扩大了基层民主,也选出了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的带头人。“海选”和“两票制”彻底改变了过去村级班子的产生由党委定人头、群众举拳头的形式主义,调动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激发出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民造福的工作热情,从根本上解决了有人管事问题。

宕昌县民穷乡也穷,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无钱办事,削弱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近几年来,宕昌县乡党委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巩固党的基层基础的硬任务,紧抓“长治”“长防”退耕还林工程和县上大办五个支柱产业的机遇,帮助村级组织大办兴办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工业等“六小”企业,开发经营“四荒地”,不拘一格建基地,多种门路搞创收,迅速壮大了村级经济实力。到2000年底,有301个村建立集体积累基地,全县消化了“空壳村”,199个村有了上万元的积累,较好地解决了“有钱办事”的问题,村级组织为民服务的功能得到明显增强。

村务公开,是新时期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党群关系,强化民主监督的有效措施。1998年以来,宕昌县全面推行以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制度,大多数村建起了村务公开栏,财务收支、农业税费、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等群众关心的问题都定期公开,收到明显效果。为规范村务公开,还制定了《宕昌县政务村务公开实施细则》,还在乡镇推行政务公开,并制定“村民代表会制度”和“财务监督管理制度”等村务公开配套制度,很好地解决了“有章理事”的问题。

县委组织部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资,巩固和加强阵地建设,为村上建房子、添设施,规范化布置,经过两年努力,全县各乡镇党委会议室全部布置完毕,有222个村建起了规范党员活动室,使70%的村有了一室多用的党员活动室。

分年度规划实施的“五好村”建设,通过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到2000年底,累计建成“五好村”263个,超额实现了各项指标应达60%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范目标,村级组织管事水平和管事能力明显增强。全县每年涌现和树立100个先进农村党支部、10个典型村、20个“双千村”,有效地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原载于《陇南工作研究》2001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