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基督教对生命起源的最大礼物

基督教对生命起源的最大礼物

时间:2022-03-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宗教问题概述诚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人类对包括生命起源在内的生命现象的研究,在能够称之为科学的意义上通常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文化是社会的精髓,宗教是文化的基因,当然也是生命文化的基因。对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不论是作感性的体悟还是作理性的分析,都可鲜明地感受到宗教对生命问题的强烈关注。下面我们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宗教就其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解释略作介绍。
宗教学说_生命文化要义

美国有个叫康普顿的人说过,科学赐予人类的最大礼物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然而在生命起源问题上,科学却迟迟未能为人类提供使人类相信真理的认识,甚至在探索生命奥秘的社会实践方面,科学虽然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浩瀚无穷的生命相比,它所付出的努力仍然是非常有限的,至少在试图解释生命起源的时间方面,科学所付出的努力比宗教所付出的努力要晚成千上万年。

(一)宗教问题概述

诚如众所周知的那样,人类对包括生命起源在内的生命现象的研究,在能够称之为科学的意义上通常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如果以此为标志,即可推知人类“科学地”探索生命起源的最早时间约为17世纪,因为最早的生命科学实验研究即始于17世纪,即1606年,荷兰的范·赫尔蒙特用桶栽方式所进行的柳树生长试验;而最早借助科学手段观察生命现象的同样始于17世纪,如1677年荷兰的列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如此而言,人类科学对生命起源问题的研究顶多不过四百来年,而宗教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思考即使以提出系统解释为标志,其历史至少也可追溯到数千年以前。如印度教始于公元前2500年,古婆罗门教大约始于公元前2000年,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公元前一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等。事实上,世界上的宗教很多,且很多都具有数以千年计的存在历史,而根据考古发现,人类最原始的宗教大约产生于公元前2万年左右,只不过当时没有文字记载,今人难以准确考证而已。

文化是社会的精髓,宗教是文化的基因,当然也是生命文化的基因。当远古社会人类在残酷肆虐的大自然挫磨下苦寻生计且世世代代难以自拔解脱之时,限于原始而陋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人们便无奈而自以为是地杜撰出一些超自然力的神灵,并将自己的身家性命、疾苦安乐乃至于人生之一切皆向那超然力量寻求托靠,如此而获取一丝丝聊以自慰而权且安然麻醉和解脱。虽然在科学昌明时代人们对宗教的作用颇有微词,然而在人类演化的历史上,宗教为荫庇人类心灵、抚慰人类精神毕竟做出过并仍然还在做着巨大的贡献。对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不论是作感性的体悟还是作理性的分析,都可鲜明地感受到宗教对生命问题的强烈关注。这种关注不仅表现在宗教的始发始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本来就源于人类对生的无限向往以及对死的无限恐惧,而且表现在宗教自其源头处无一例外必须对世间万物乃至于生命的起源做出合理的解释,否则,不论什么“教”都会因缺乏对生命的根本关切而失去生命力。反过来说,凡是具有较强生命力的宗教,致其繁荣兴盛的因素固然很多,其中对生命的温仁关切以及对生命起源问题的圆滑解释肯定是其必不可少的因素。下面我们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宗教就其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解释略作介绍。

(二)宗教关注生命的代表例证

1.基督教对生命起源的解释 基督教产生时间不算最早,但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信众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为出生于巴勒斯坦北部的耶稣所创,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尽心尽意挚爱上帝以及爱人如己。教义的基本内容为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以及天堂地狱说。认为上帝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全善,全智,全爱”,是唯一的、最高的、神圣的存在者;人类始祖亚当与夏娃为上帝所创造,但却违背上帝的旨意而偷食了伊甸园中的禁果,不仅自身犯了罪,而且其后代生来就有罪,只有信奉耶稣才能赎罪;人生于世,信奉神者死后才能使灵魂升入天堂,否则必下地狱。总之,教义的本质是强调道德,其核心是宣扬爱,原则是爱人与爱神的统一。

关于生命乃至于万物的起源,基督教提供了著名的七日创世说。该学说认为,起初原本没有天地,是万能的神运用他无所不能的智慧创造了天地。天地初成之时,地乃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于是神便创造了光,并将光命之为昼,于是便有了白天与晚上。光暗既分,然而诸水仍然淆舛混沌,于是神便创造出空气将其分为上下,并称空气为天,进而使天下诸水共聚一处为海,无水之处为地,并使地生长出草木菜蔬。天地初分,植物初成,神又为天上创造了日月星辰,为地上创造了鸟兽虫鱼,并使它们各从其类,各安其位。至此,神不仅已经创造了天地而且也为天地间创造了动物、植物等众多的生命,并且要求所有的生命要滋生繁多,充满各自的空间。为了使世间万物更好地分群聚类,井然有序地生存和繁衍,神需要有得力的助手代替自己对天地万物实施管理,于是便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世间男女,从此地球上便有了人。据《圣经·创世纪》经文:“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这个最先造出来的人是个男性,名叫“亚当”,耶和华神将他安置在伊甸园,因怜其孤独寂寞,于是在亚当昏睡时取下他的一根肋骨创造了一个女人作为配偶,这便是夏娃,从此两人生儿育女,繁衍后代,逐渐使其子孙遍布世界。因此,在基督文化中,通常认为亚当与夏娃乃人类最早的祖先。

2.伊斯兰教对生命起源的解释 按信众数排列,伊斯兰教是仅次于基督教的世界性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中东、北非、南亚和东南亚等地,为公元610年左右由阿拉伯穆罕默德所创。其教义包括天命观、来世论以及天堂地狱观等,强调信仰“真主是唯一真实的主宰”,信仰吉卜利勒为首的众天使,信仰众先知和穆罕默德为封印先知等。具体教规内容从宗教礼仪、道德伦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乃至于法律规范对社会活动所涉之全部行为包揽无遗,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意识形态、文化风尚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其实它们本来就是同源异流的古老宗教,都源起于犹太教,两者都崇拜一个上帝,其基本教义都可以追溯到《旧约》。由于两者同源而不同流,因此相互之间既有比较明显的共通性及其联系,又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及其冲突。仅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而言,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与基督教的《圣经》都坚持上帝六日创造天地万物而第七日为安息日的说法,而且对创造天地万物过程的描述都非常相似,以至于欧属诸国的经书诠释者常将两者视同一体而混为一谈。不过,作为现代世界的两大宗教势力,各自都有自身独特的体系,对天地万物以及生命起源的解释,在趋近趋似的情况下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比如,伊斯兰教中创造万物的全能之神为真主安拉,除安息日外创造天地万物所需的“六日”在《古兰经》中须解读为“六个时期”。对于创造万物的过程,《古兰经》并未像《圣经》那样一开始便明确而有序地展开叙述,而是在第21章第30节才涉及叙述:“……天地原是闭塞的,而我开天辟地,我用水创造一切生物……”,其他有关真主创造万物的过程描述也都星星点点地散存于《古兰经》之中,这些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真主安拉是万物的创造者,他用了六个时期创造出天地万物;②对创造天地的顺序未作明确描述,“开天辟地”的过程是不可分的;③天与地并非单数,同时存在着诸天和众世界;④所有的生命都是真主用水缔造出来的……。

3.佛教对生命起源的解释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的历史最为久远,它起源于公元前6-前5世纪,为位于尼泊尔境内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达摩亦即释迦牟尼所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不信神、主和上帝,认为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不必听命于任何外界力量。佛教的基本教义包括苦、集、灭、道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三学与三科、三法印等,而贯穿其中整个思想的精髓就是自我觉悟。自我觉悟的目的是消除执著,通过消除执著而达到无我、无物的境界,从而使自身实现解脱。然而,佛教对精神的追求却远不止此,因为修到无我、无物谓之出世,而更重要的还须在出世的基础上追求回向,即以奋不顾身的精神,去义无反顾地为社会服务,所谓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才是佛家思想最积极的精髓。

与基督教及伊斯兰教关于上帝创造万物的观点截然不同,佛教不承认生命等宇宙人生是由超能的神创造出来的,而是认为一切生命或非生命皆是由自己所造的“业力”作为根本动力而表现出的因果状态。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的形态变化,众生形态的流转过程,全都是由于众生所造的业力所形成的结果。在这里,业力是组成因果关系的元素,它主要来自于众生行为所引发结果的集合,其中由身体行为所做的业称为身业,由语言行为所做的业称为口业,在念头支配下所造的业称为意业,所有的业都将作为推动行为的力量以及驱使、创造和毁灭一切有情生命及其无情世界的原动力,而所有的生命都是基于业力而致因缘和合轮回颠倒而成的。佛家理论认为,生命缘因缘果,无始无终,一切众生皆从无始生死来,不论是由卵生的羯罗蓝而表现出的鱼类、鸟类、龟类或蛇类,还是由胎生的頞部昙而表现出的人类、畜类、龙类或仙类,乃至于宇宙成、住、坏、空循环以及所有十二类众生的生灭轮转,皆源自于整个宇宙和轮回的虚妄性与颠倒性。对此,《起世语》《大楼炭经》以及《楞严经》等都有较系统的论述。

对于人类生命的起源,佛家理论认为,早在地球形成之前,其他宇宙的光音天上早已存在着身在光明,且善腾空飞逝的诸天众生。它们来去无边无碍,行动无影无踪,后因地球初凝而生地肥,形如乳酪,味如甘蜜,这些光音天的众生们贪恋多食,久而久之其身渐渐涩恶,光明尽失,形貌改异,神通灭没,再也不能飞腾虚空,只好由“天人”沦落于地球而成人类。不过,即使是光音天上的众生,它们仍然是因缘于业力而处于因果轮回之中的,所以说到底,人与其他生命或非生命都不过是因缘和合轮回过程中的一种状态而已。

4.道教对生命起源的解释 道教是以“道”为名、崇拜多神且具有浓厚的中国哲学色彩和本土特色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主,提倡无极、元极、太极,崇尚“天人合一”,追求“长生不死”,奉行“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常清静经》语)的宇宙观,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道德经》语)。道教注重修性炼命,希冀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崇高目的。道教奉行的“道”乃是指阴阳未判之前的混沌无极,作为生生之本,化化之根,“道”是生天生地的始祖,是众生万物的根蒂,是先天地而生的宇宙本原与主宰者,是宇宙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演化者。

一般认为,世界上现有的或曾有的宗教不计其数,很难一一列举,而每一种宗教尽管其教义、理念以及表现形式各殊其异,但其最底蕴的本质却始终脱离不了对生命的高度关注。因此,如果要追寻生命的起源,每一种宗教肯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我们这里不可能将每一种宗教对生命起源的解释尽数梳理,故而权且以学术界公认的世界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作为代表。在此基础上,之所以特别列举出道教,是因为道教在关怀生命价值、追寻生命本原、探索生命本质以及生命智慧与宇宙自然之关系方面,更有其独到而精妙的旨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中华本土宗教,道教法于阴阳,和于数术,融汇儒释,汲纳轩岐,囊括百家更秉承先秦神仙方士养生补益诸术,使道教发展成为重生恶死,修道成仙,追求长生久视以享受现实世界恒久幸福的独特宗教。

说道教是一门独特的宗教,其独特性在生命观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典型。大多数宗教的教义认为,一切生命皆是由上帝或神创造的,因而生命只不过是神祇股掌之上的一个小小玩物而已,任何生命都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然而道教却异常响亮地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抱朴子》语)的乐观口号,立足于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这种积极的进取精神确实是其他宗教很少见的。不仅如此,很多宗教理论都认为人生因固有的罪孽而充满了不幸或苦难,死亡是灵魂得以解脱的最后途径,然而道教却认为平平淡淡地生活在现实世界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因而主张积极修炼而得道成仙,从而长生不死以尽享人间幸福,这种达观超脱于世俗的生活态度在其他宗教中也极为罕见。

在生命起源问题上,道教与佛教相似,即也不认为有什么神灵上帝创造世间万物,而是坚持“道”“元气”创造生命说。道教流派众多,但都认为“道”才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宇宙万物皆由本原处的“道”所化生而来。“道”是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不仅中国如此,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如《圣经》中即有“太初有道……”的说法,认为“道”早在地球与宇宙诞生之前就已存在。在道教中,“道”代表世界的本原、本体、普遍规律或基本原理,它的标志性内涵即是阴与阳,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语),即是认为世间万物都表现为阴阳两个方面,而阴阳两种物质及其属性在不同时空点上的和合便构成了生命乃至宇宙万物。道教正是从这种大道演化的基本精神出发,认为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事物之最终原因即在于“道”,因道而化气,最初的“气”被称之为元气,由元气化而生太阳之气、太阴之气以及中和之气。太阳之气清轻上扬升而为天,太阴之气重浊下降凝而为地,中和之气则交通阴阳和而生人,天地人进一步交通相感故而化生万物。道教正是这样将“道”与“气”的范畴贯穿于生命观的整个过程,认为宇宙自然中的所有生命与人类生命一样,都是以“道”为本原,因“道”化气,精、气、神三种元素相聚,阴阳和合而产生的。

以上列举了4种影响力较大的宗教对生命起源问题的界说,事实上各种宗教对创世纪、开天地、兴生命都有自己的解释,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三)宗教学说的文化意义

宗教是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阶段所表现出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信众的一种信仰体系,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通常而言,几乎所有的宗教都立足于相信,在人们可感可知的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人们不可感、不可知的超自然神秘力量,这股神秘力量主宰人世祸福与万物生灭,苍生万相顺之则福,逆之则祸。因为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统摄宇宙万物,主宰自然,掌控命运,使人不得不产生敬畏及崇拜,以于虚弥之处求得一丝心灵的安慰和灵魂的解脱。不仅如此,在人类早期的一些社会中,宗教还承担着司法审判、道德培养等功能。不过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宗教还存在,它便必然以解释世界、安慰心灵、救度众生为颠扑不破的神圣功能。有鉴于此,宗教对于生命起源的解释有其特别的文化意义。

1.作为宗教立教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不论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对宗教秉持怎样的观点,如果追溯宗教产生的源头及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宗教的本来意义其实是表现为对生命的终极关切,否则,宗教便没有数千年久盛不衰的存在依据。不管什么样的宗教,它要得到信众的接受和拥护,就必须以鲜明的态度和坚定的立场毫不含糊地承担起对生命无限关怀的神圣使命。为此,任何宗教要取得牢固的社会地位,就必须正面明确地回答生命起源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如若不然,凭它什么样的宗教都将失去其立教之根基、兴教之理据。几乎所有的宗教,如果不明确回答生命的起源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它的理论便无法成立,它的实践便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根基。教徒、信众以人生最高追求之信仰选择宗教,当是人生极重大、极严肃的事情,如果于生命终极关怀处寻不着踏实的心灵依靠,凭什么将全身心作那“宗教般”执著的彻底托付!当然,如果人们都不愿将全身心执著地托付给宗教信仰,宗教也便失去其立教基础。

2.作为宗教信仰和崇拜的逻辑起点 任何宗教都是建立在社会公众的信仰和崇拜心理基础之上的,然而人们为什么要信仰,为什么要崇拜?总不会是某谁们吃饱了、喝醉了闲得无聊而胡信乱拜吧。信仰和崇拜基于人们的理念和认识,反映的是人们主观方面对世界的考量和理解。然而,人们任何主观方面的意识都源自于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虽然哲学上的客观存在是指确切而实在的事物,然而现实世界中作用于人的头脑而产生主观反应的客观存在却可表现为对他人描述的情景想象。宗教理论对人们大脑的作用过程就是这样形成的。人们要建立对宗教的信仰和崇拜,首要的前提是宗教本身必须有可令人们信仰和崇拜的理由,所有的宗教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状态,故而在生命关怀这一每个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上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各种宗教对生命起源的解释,无一例外地一方面强调生命起源的神秘性,如神造、业缘、道化……,另一方面则强调超然力量对人生修为的全息监判性,并且这种监判的最终结果将铁定地影响人的灵魂是否能得到拯救和超脱。正是由于教义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渲染和描述,在人们头脑中建立起神造生命、神判灵魂等一系列“虚拟的‘客观’现象”,于是乎油然而产生对神的敬畏、信仰和崇拜。可见,如果没有对生命起源的系统解释,人们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崇拜便必然会丧失建构基础和逻辑依据。

3.作为强化宗教情感和道德的根本动力 宗教对人生之伟力在于其强大的道德约束体系,世界上绝大多数宗教都立足于劝人行善、博爱众生、严于律己、修身养德,有的宗教还以非常严格的戒律来规定和约束教徒的行为,如佛教的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基督教的《摩西十诫》,道教的五戒、十戒和一百八十戒等。对于真正信仰宗教的教众来说,教义的规定和要求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有的教徒为谨遵教义、恪守信仰而对自己实行严格的行为节制和意志磨炼,用常人难以忍受的修炼过程来提升自己的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一般来说,大凡生命皆性喜舒畅条达,趋于率性任意,就其天性而言,谁也不希望受太多的拘束,而教徒之所以心甘情愿地接受宗教律令约束下的道德修炼和意志磨炼,必然须以浓烈而诚挚的宗教情感作为支配行为的驱动力。从其源头上说,宗教信仰者的宗教情感固然源自于多方面,然而其对教义中关于生命起源的理解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甚至主要的原因。因为承认生命源自于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笃信只有通过严格的修炼方可获得自身的拯救以及灵魂的超脱,因此才有类似于苦行僧那样坚忍不拔、无怨无悔的宗教修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