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老有所养”的基本状况

我国“老有所养”的基本状况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现“老有所养”,从长远来看,国家要建立城市与农村有别的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老有所养”的经费来源,提高“老有所养”的整体水平。4.农村老龄人的“老有所养”问题在农村要实现“老有所养”难度比城镇更大一些。5.我国“老有所养”的发展趋势为保证全国老人“老有所养”,我国政府正在采取如下的措施。
我国“老有所养”的基本状况_“积极养老”的全方位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针、内容和动力的研究

1.传统的依靠子女养老的观念在削弱

中国人素来看重“老有所养”。几千年前,《论语·为政》中就有“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的说法,倡导子女孝顺、以衣食奉养老人。在旧社会,不知社会保障为何物,“养儿防老、多子多福”是生存繁衍的需要,更是养老的唯一选择。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推进,一对年轻夫妇供养4位老人和1个小孩的所谓“421”家庭模式的出现,依靠子女养老的观念正在受到冲击。

2.社会养老保障日益受到重视

现代中国,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正从根本上改变着传统的养老观念和模式,从国有、集体企业到农场职工、农民工,越来越多的老龄人受益于社会养老保障,基本生活条件摆脱了对家庭和子女的依赖,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晚年生活。

实现“老有所养”,从长远来看,国家要建立城市与农村有别的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老有所养”的经费来源,提高“老有所养”的整体水平。现阶段,要摸清楚城市与农村老龄人的不同状况,从客观实际出发,分别采取不同的办法,使所有的老龄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

3.城市老龄人的“老有所养”问题

在城市,老龄人多数为离休退休人员,“老有所养”一般是有收入保障的,其主要矛盾是维持养老水平不因物价上涨等因素而降低,并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所提高的问题。国家为合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如下一些措施。

(1)建立离休退休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使养老金待遇随物价指数上涨而相应增加。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职人员收入普遍提高的同时,也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加老龄人的离退休养老金,使他们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3)确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标准,对低于最低生活费标准的老人,所在政府给予补助。

(4)对无子女及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老人,当地人民政府应给予救济。

(5)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帮助高龄老人和残疾老人解决生活无人照料的问题。

4.农村老龄人的“老有所养”问题

在农村要实现“老有所养”难度比城镇更大一些。因农村的老龄人比城市多,约占全国老龄人的80%,而且这些老龄人终生以种地为业,步入老龄后不能享受政府发给的退休养老金,养老费用主要来自本人平时积累和子女供给。从当前的现状看,政府为在农村实现“老有所养”,主要采取两种办法。

(1)有子女或其他赡养人的老龄人,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发扬子女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保障农村老龄人生活水平不低于其他家庭成员的生活水平。

(2)没有子女或其他赡养人的孤寡老人,基层人民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则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制度。可享受五保供养的老人,根据本人的意愿和当地的条件,有的迁居敬老院、养老院集体供养,有的仍在原居室实行分散供养。此外,有条件的地方开始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

5.我国“老有所养”的发展趋势

为保证全国老人“老有所养”,我国政府正在采取如下的措施。

(1)加快建立覆盖全国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企业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制度。

(3)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4)城镇贫困老人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在农村特困老人中实行社会救助制,对特困老人进行临时救助。

(6)为解决城乡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面启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有效缓解老龄人的实际困难。

(7)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使所有老龄人都能够分享发展成果,幸福地安度晚年。

根据这些措施,我国正在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方式,这将在下面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