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曾纪泽虎口夺食

曾纪泽虎口夺食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曾纪泽虎口夺食曾纪泽,字劼刚,曾国藩长子。时人赞扬曾纪泽是“折冲樽俎,夺肉虎口”,连沙俄对手吉尔斯也称他为“世界罕见的使才”。曾纪泽又与法国展开外交斗争。曾纪泽认为中国应取“刚严”之态,整军备战,以战求和。1886年,曾纪泽奉旨回国,虽先后在海军衙门、总理衙门、兵部等部门任职,但并无实权,无所作为。1890年2月23日,51岁的曾纪泽突患中风英年早逝。曾纪泽遗骸葬于长沙曹家坳桃树湾。
曾纪泽虎口夺食_乡土湖南

曾纪泽虎口夺食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曾国藩长子。他青少年时代爱好广泛,通经史,工诗文,精算术,又受洋务思潮影响,30岁起刻苦学习英文,潜心研究外交和国际政治,以“学贯中西”见称于时。1870年,曾纪泽荫补户部员外郎。1872年,曾国藩逝世,他丁忧返乡。继又丁母忧,至1877年袭一等勇毅侯。1878年8月,出任驻英法公使。

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沙俄拒不归还伊犁。清廷以盛京将军崇厚为驻俄使臣,交涉此事。崇厚肩负重任,本应由陆路取道新疆先勘察伊犁地形民情,再赴俄京,可他不愿吃苦,由海路径往彼得堡。结果在沙俄威逼利诱下,于1879年10月签订《里瓦吉亚条约》。根据该约,中国虽然收回了伊犁这座孤城,却丧失了大片土地,赔款500万卢布。消息传来,朝野震惊,举国哗然。迫于压力,清廷不予批准,将崇厚革职查办,并令左宗棠做好战争准备,以防不测。沙俄恼羞成怒,派大军屯集边境,并调集军舰游弋远东。在一番色厉内荏的表演失败后,同意和谈。

1880年2月,清廷派驻英公使曾纪泽兼任出使俄国钦差大臣,修订崇厚先前所立的条约。对他来说,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手阴险狡猾,稍微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但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他义无反顾,知难而进,决心“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1]曾纪泽认为伊犁地形易守难攻,通过武力夺回伊犁并不困难,只怕沙俄从东北和海上进攻,防不胜防。但伊犁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同新疆的“一台大炮”,放弃伊犁等于放弃整个新疆。于是,他决定以金钱换土地,即使多赔点钱也要收回土地,因为钱可以再生,地一失则不能再回。这一外交策略在当时可谓卓尔不凡。沙俄也犯过目光短浅的外交失误,曾于1867年将阿拉斯加以720万美元的低价贱卖给美国,后悔莫及。

1880年6月,曾纪泽抵达彼得堡,开始长达半年的艰难谈判。沙俄代表态度强硬,坚持不改崇厚先前所立的条约,并以动武为要挟。曾纪泽不卑不亢,针锋相对:“中国不愿有打仗之事。倘不幸有此事,中国百姓未必不愿与俄一战。中国人坚忍耐劳,纵使一战未必取胜,然中国地方最大,虽数十年亦能支持,想贵国不能无损。”其时,俄国内外交困,左宗棠亦有作战准备,沙俄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曾纪泽娴熟外交技巧,据理力争。当俄方纠缠于条约细节时,曾纪泽以喝咖啡为例,说明先放牛奶还是后放牛奶,原无本质区别,何必拘泥于程序?在谈笑间将对方的无理刁难轻易化解。1881年2月24日,双方重订《中俄伊犁条约》。依据新约,沙俄被迫放弃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的伊犁等9城。在边界、商务、赔款等方面,曾纪泽以非凡的毅力“逐日争辩,细意推敲”,将崇厚所立的条约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虽然增加了400万卢布的赔款,但这与李鸿章后来给倭寇的赔款相比简直微不足道。时人赞扬曾纪泽是“折冲樽俎,夺肉虎口”,连沙俄对手吉尔斯也称他为“世界罕见的使才”。[2]英国报纸发表评论:“俄人力求广地,日肆狼贪,所据疆域,未有得而复失者,有之,自伊犁始。”[3]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曾纪泽又与法国展开外交斗争。法国对越南垂涎已久,由海、陆两路挑起战争,威逼清廷就范。曾纪泽认为中国应取“刚严”之态,整军备战,以战求和。李鸿章则主张“停战求和”,在军事胜利的情况下见好就收。法国见曾纪泽不好对付,向清政府提出撤换曾纪泽为议和条件。迫于压力,清廷免除了曾纪泽驻法使节之职,由李鸿章在天津订立《中法新约》,彻底放弃了中国在越南的一切权益。曾纪泽闻讯,极为悲愤,斥责李鸿章“闻法不索军费,遂将全越让之”,目光短浅。曾、李二人同为曾国藩传人,外交理念却泾渭分明!1884年3月,曾纪泽与英国议定《洋烟税厘并征条约》,为清政府每年增加烟税200万两白银。1886年,他用英文作《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于伦敦《亚洲季刊》上。[4]文章批驳了列强对中国的卑视和污蔑,宣传中国的改革现状,阐述中国的外交方针,并指出外来侵略足以“唤醒中国于安乐好梦之中”,中国的“全备稳固可翘足以待”。曾纪泽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国歌《普天乐》。

1886年,曾纪泽奉旨回国,虽先后在海军衙门、总理衙门、兵部等部门任职,但并无实权,无所作为。他曾作诗自叹:“年来益觉名心淡,好梦时时在故乡。”[5]他的政治主张始终无法实现。1890年2月23日,51岁的曾纪泽突患中风英年早逝。正当国家多难之秋,一代外交巨子溘然长逝,令人扼腕叹息。朝廷循例抚恤,加太子少保,谥“惠敏”,以表彰其忠诚和机敏。国际舆论认为曾侯辞世是中国外交界的重大损失。没有曾纪泽的清王朝,从此进入了磕头外交的时代。

曾纪泽遗骸葬于长沙曹家坳桃树湾。1893年,江南制造局将其遗著刊为《曾惠敏公遗集》,包括奏疏6卷、文集5卷、诗集4卷、出使日记2卷。1999年,岳麓书社出版《曾纪泽日记》3卷。

【注释】

[1]曾纪泽.曾纪泽遗集.长沙:岳麓书社,1983:170.

[2]辛越.大清公使曾纪泽.长沙:岳麓书社,2001.

[3]李大鹏.历代名人与娄底(上).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114.

[4]钟叔河.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305.

[5]曾纪泽.睡起.曾纪泽遗集.长沙:岳麓书社,1983:29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