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空间优化,全面开放

空间优化,全面开放

时间:2022-03-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东西南北,各具特色,沈阳目前业已形成新的科学的城市空间格局。着眼发展大格局,以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空间优势带动老工业基地发展和振兴,沈阳三次行政区划格局调整,形成了定位明确、各显优势、良性互补的发展格局。沈阳的大东区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座汽车之城,汽车产量已由2007年的26万辆,发展到目前的68万辆,品种由8个增加到19个,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
空间优化,全面开放_振兴沈阳10年成就图文志

卫星上看沈阳,飞机上看沈阳,从沙盘上指点沈阳,如同面对一幅布局合理而又新奇迭出的水墨丹青,“春城无处不飞花”,亮点无处不在,妙想无处不在。

用空间赢得时间,用时间拓展空间,高瞻远瞩的“大手笔”制作,让沈阳城每一个角落都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三好桥(和平区城建局 供图)

一、优化重组,提升功能,释放能量

沈阳着眼全市发展大格局,积极拓展和优化发展空间,先后三次调整城市区划,形成了定位明确、各显优势、良性互补的城市格局。

2002年实行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推进工业企业“东搬西建”,不仅使铁西老工业区实现了浴火重生,更促进了全市的空间优化和产业升级。

2006年实行新城子区和辉山农业高新区合署办公,组建沈北新区。

2010年高效率、大规模实施了行政区划的调整,沈河、和平、大东、皇姑四个中心城区共增加面积130多平方公里,扩容将近一倍,城市功能分区更趋合理。东陵区、浑南新区和航高基地“三区”合署办公,拉开了建设“第三代城市综合体”的序幕。

东西南北,各具特色,沈阳目前业已形成新的科学的城市空间格局。东部以大东区为主导发展汽车产业、以棋盘山开发区为依托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南部以东陵区(浑南新区)为载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航空产业,西部以铁西区为龙头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北部以沈北新区为牵引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光电信息产业,中部以“金廊”为轴线发展现代服务业。

沈阳、抚顺、铁岭实现共用024电信区号,沈抚同城化、沈本一体化、沈铁工业走廊等区域合作势头强劲,城际连接带19个新城新市镇建设全面启动,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沈阳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着眼发展大格局,以提升城市功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空间优势带动老工业基地发展和振兴,沈阳三次行政区划格局调整,形成了定位明确、各显优势、良性互补的发展格局。

鸟岛大桥(郭鹏 摄)

金廊夜色(李雪松 摄)

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王毅 摄)

沈北新区五五村花卉生产基地(邓奇 摄)

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于磊 摄)

北方重工一角(铁西区委办公室 供图)

东一环快速路竣工,为市民出行带来了便捷(张文魁 摄)

二、“东方鲁尔”——未来的世界装备制造业基地

十年,铁西区这个为工业而生的城区,缔造了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发展的传奇。如今,铁西已经形成了65平方公里的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极大地吸引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和生产要素向集聚区集中,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目前,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已经成为国内罕见的、大企业高度聚集、产业集群高度集中的区域。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正在这里崛起,铁西正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全速进发,铁西这艘巨大的装备制造业航母正在破浪前进。

三一重工正门(铁西区委办公室 供图)

三、沈北——“生态田园新都市”

2006年,新城子区和辉山农业高新区合并组建沈北新区。建区伊始,沈北新区就确立了“中心城市新都心、新兴产业集聚区、生态田园新都市”的发展目标,实施“六横五纵五区”的生态规划布局,做好“山、水、林、田、路”五篇文章,重点实施引辽入蒲、蒲河文化绿廊、七星山恢复、辽河湿地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坚持绿色增长,大力倡导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如今,沈北新区走上了低污染、低排放、低消耗的绿色发展之路,被国家晋升为国家生态区。今天的沈北新区尤为秀丽动人,在蒲河生态廊道、辽河七星湿地、薰衣草花海的装点下,沈北这片色彩斑斓的土地,已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态田园新都市”。

沈北新区一景(陆兵 摄)

沈北新区新貌(陆兵 摄)

浑南新区夜间亮化工程(林宽 摄)

四、东陵区(浑南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集聚区和先导区,第三代城市的典范”

2010年,沈阳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山区合署办公以来,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沈阳行政体制改革的“试验区”,通过改革释放能力和活力,规划实施覆盖全区的七大功能园区,形成了大浑南活力四射的行政体制改革结构,成为沈阳体制最新、机制最活的科学发展新示范区,更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建设大浑南、迎接全运会”,拉开了浑南新城建设的序幕,将“世界第三代城市典范、东北亚智慧新城”作为有别于旧都市形态的目标,2013年1月29日,沈阳浑南新区被国家列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

近三年,浑南全区已累计投资470亿元,新建市政道路420公里、桥梁50座、市政管网3240公里……这些惊人的数字见证了浑南成长的速度。40公里地下管廊国内之最,地缘热泵注入新城新动力,人脑+电脑提供智能化管理,房子建完后上百年都节能,新城区的一半都是绿地和水,污水处理100%回用,交通信号灯将随车流变化,公园分布让市民出门见绿,机动车路面不装下水井盖,路面能呼吸,下雨不积水——这些都是浑南新城未来真实的写照。

中央公园市民广场竣工开放(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东陵分局 供图)

五、大东——未来的汽车之城

如果说一个产业足以养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城市,那么这个产业一定会成为绝对的支柱产业。沈阳的大东区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座汽车之城,汽车产量已由2007年的26万辆,发展到目前的68万辆,品种由8个增加到19个,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仅华晨宝马、上海通用(北盛)2012年上缴的税金就高达140多亿元。大东区这十年的变化相当大,十年前来过大东的人,再回来看大东会感觉到震撼。大东区正在不断做大做强汽车产业,努力在全国树立起汽车城的形象。如果有人问未来的汽车之城在哪里?答案就是沈阳。

位于沈阳汽车城内的沈阳-欧盟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吸引国内外汽车整车厂和配件厂商到此落户,现已有德国伍尔特集团、德国波森尾气系统有限公司、韩国浦项钢铁、日本日立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入驻园区(王毅 摄)

万泉夕照(王毅 摄)

大东广场鸟瞰图(王毅 摄)

六、金廊——撑起沈阳国家中心城市的脊梁

金廊即“中央都市走廊”,是沈阳城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概念。金廊的开发建设是沈阳从重工业城市转型为国家中心城市的一场革命,它不同于改革开放前20年的旧城改造,而是进一步挖掘城市的区位潜能,拓展城市功能,形成未来竞争力的新一轮重构。金廊建设,可谓“十年磨一剑”,今日的金廊聚集了许多城市之最:沈阳最多的写字间、沈阳最多的金融机构集聚区、沈阳最高配置的商贸核心带……皇朝万鑫酒店、汇宝国际广场、华府天地、财富中心等一批项目先后竣工投入使用。金廊工程为沈阳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城市功能、加快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金廊将成为沈阳国家中心城市的脊梁,即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展示区、东北中心城市的核心控制区,成为沈阳充满活力的生命中轴和创造新世纪辉煌的黄金走廊。

璀璨夺目的金廊(苗凤舞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