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重返非洲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重返非洲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时间:2022-08-22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重返非洲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时光迤逦,四季更迭,岁月静静地滑过指尖。自从被迫离开非洲之后,施韦泽的心里一直装着兰巴雷内。读着一封封来自赤道非洲的信件,施韦泽的内心深处无法平静。而今,施韦泽的身体已基本恢复了健康,采购药品、纱布等物资的事情也已完成得差不多了,重返非洲的条件已经成熟。为了非洲人民的福祉,夫妇俩不得不分居两地。面对妻子,施韦泽心中有着太多的歉意。

重返非洲_施韦泽医生的故事

时光迤逦,四季更迭,岁月静静地滑过指尖。

不知不觉中,已是1923年1月。新的一年,给人以美好的向往与憧憬。就在岁首满含期待的时候,施韦泽接到了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邀请,此时,他的心中充满了阳光。接到邀请,他欣然前往布拉格,在那里宣传他的哲学思想,传播先进文化

他的到来,宛如一股清风,流转在布拉格新年的欢乐气氛中。演讲中,他声情并茂,所有的人都被他的真情感动了。他在演讲中说道:“无论世间冷暖,我们都要心存一份善良,你若温柔以待,经过的岁月都会浸满幽香。”(www.guayunfan.com)

在遥远的非洲,他为土著黑人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与山水相逢,与月色对酌,与丛林邀约,看尽生命的变迁,领悟出“敬畏生命”的真理。而今,他来到布拉格大学,宣传全新的哲学理念,大家彼此理解,心贴着心。这就是爱与道德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此被拉近了。

施韦泽救死扶伤的圣举,献身非洲的善行,自我牺牲的精神,敬畏生命的伦理,在异国听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结束了布拉格的演讲,回到法国之后,只感到家乡的山也高、水也潺、风也轻、云也淡,一切又变得如此美好。坐在书桌前,他勤奋笔耕,午后的阳光照射进来,温暖而明媚。他喜欢这透窗而进的阳光,在光影中就着一杯咖啡,思绪便像奔涌不息的江水一样,滔滔不绝。

他喜欢文字,善于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哲思。在非洲的丛林之中时,他不但行医救人,也弹巴赫的作品,读歌德的书,奋笔写下自己的哲学思考。而今在法国的家里,他更加勤奋,夜以继日地写作,终于在1923年夏天写成了《文化哲学》的第二部分《文化与伦理》,并正式出版。这部凝结了他无限心血的著作,要为当今世界的文化衰落寻找一条出路,为人类开辟光明的未来。他坚信伦理是最高的真理,期待再来一场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自己甘愿做这场运动的一块铺路石。为此,他专门写了这样一段话,表达了自己对人类文化繁荣的信心和要为此做出伦理努力的决心。

一场比使我们走出中世纪黑暗伟大得多的新的文艺复兴必将来临。我们将在这场伟大的文艺复兴中发现,伦理是最高的真理,它将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世界和平提供新的思想基础。

我愿意成为这场文艺复兴的铺路石,把对全人类的信仰的火把投入我们这个黑暗的时代。我有这样的勇气,信赖新人类。因为我相信,迄今为止仅被当作贵族情感的人道信念,其基础在于一种出于基本思想的、可普遍传播的世界观中。从而,人道信念具有一种它至今尚未有过的自信,它能够有力地诉诸现实并影响现实。

《文化与伦理》是施韦泽哲学和伦理学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它致力于改变西方世界出现的文化问题,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后来的日子里,他完成了《文化哲学》的第三部分《敬畏生命的世界观》的写作,但生前没有发表,于20世纪末由德国贝克出版社作为遗著出版。他对文化国家的问题也进行了思考,草拟了相关章节,计划作为《文化哲学》的第四部分,但因过度忙碌而没有完成写作。

作为敬畏生命伦理观的提倡者,施韦泽终身关注人类的生命价值和文化命运,其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表达了一种虔诚的人类之爱,是人类文化符号中的一个重要元素。《文化哲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性,成为20世纪西方社会的一部独创性的伦理学著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分别,并不代表忘记。自从被迫离开非洲之后,施韦泽的心里一直装着兰巴雷内。他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他前行的步伐。被驱离非洲大陆的那一刻,他就坚信自己能够重回非洲。兰巴雷内高大的热带树木,奥果韦河来往不息的舟船,忙碌的诊所,悲苦的黑人,村民的健康,这一幕幕时时在他的脑海里回放。同样,丛林村民也时刻惦念着他,盼着他能再回这里,做他们身体安康的保护神。

牵挂,是一份暖,一份人生的安慰。这些年,局势动荡不安,人们生活不安定。兰巴雷内的土著村民失去了健康的保护,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惦记着医学博士施韦泽,盼望丛林诊所能够再次开张。教区的牧师和学生也常给他寄一些信来,告诉他这里的情况,字里行间洋溢出对他的深深牵挂和热切期盼。

读着一封封来自赤道非洲的信件,施韦泽的内心深处无法平静。丛林里的苦难人们,早已成为他生命中放不下的挂念。尽管欧洲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不断向他伸出橄榄枝,以高薪邀请他去做教授,搞学术研究,但他的心早已回到了苦难的非洲,红尘中的各种诱惑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生学习、不断充电的职业。总结前些年在丛林诊所的医疗工作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施韦泽觉得自己在许多方面都要做进一步的学习提高。他专门去购买了一些热带医学的书籍阅读,向名师请教一些热带难治的疾病的治疗方法,在斯特拉斯堡的医院里进修妇产科和牙科,在汉堡的医院里进修热带医学。同时,他开始大量采购必需的药品、纱布等物资,为重返非洲做物质准备。

无尽的思念,已经容不得施韦泽做更多的等待了。事实上,他此时已经不需要再为经济问题烦恼了。近几年在欧洲的演讲、管风琴演奏和出版著作的收入,不但帮他还清了债务,还让他有了重返非洲的资金。同时,他的一系列社会活动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他献身非洲丛林的慈善事业赢得了更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

人生有多少美丽的心愿,就会有多少飞翔的翅膀。而今,施韦泽的身体已基本恢复了健康,采购药品、纱布等物资的事情也已完成得差不多了,重返非洲的条件已经成熟。他又要扛着一份责任,带着至深的爱去飞翔了,飞翔在非洲广袤的热带雨林里,飞翔在生命的海洋中。

虽然,夫妇俩都认为兰巴雷内的慈善事业是他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但此时海伦娜的身体状况还不能承受热带丛林的恶劣气候,她将不得不继续留在欧洲养病。施韦泽只能一个人前往非洲,孤独地在丛林里坚守。为了非洲人民的福祉,夫妇俩不得不分居两地。

远离的日子,为了妻子和女儿能够有一个相对好一些的居住环境,今后自己回欧洲时也能有一个安静的住处,施韦泽请人在黑林山国王地盖了一幢房子,临走之前将母女俩安置好,这样他才能稍微放心一些。

悠悠岁月,忘不了亲情万千。

面对妻子,施韦泽心中有着太多的歉意。

他想成为她人生的安谧港湾,可终究给不了她朝朝暮暮、地老天荒的相守。

其实,海伦娜从嫁给施韦泽那一刻起就清楚,她的人生将会和其他人不同。她要追随丈夫的人道主义事业,为他献身,一辈子支持他。而今,由于不争气的身体,她已不能兑现当初的承诺,不能陪在他的身边了。然而,虽不能陪他了,却也不能成为他人道奉献的绊脚石。她要给他自由,让他能够安心地重返非洲,去完成志愿服务的人生宏愿。这是一种巨大的牺牲,但海伦娜愿意为了丈夫的事业而做出这种牺牲。

“我们在兰巴雷内的日子,虽然终日忙碌,却十分充实。因为我们的付出,丛林村民的身体健康才有了一点保证。而今,我们离开兰巴雷内已经整整7年了。这些年来,不知道丛林村民的日子是怎么过的?没有了医疗服务,他们的生活怎能过得好!”说到这里,施韦泽的声音低沉了下来。

听丈夫这么说,海伦娜的心情也十分沉重,她静静地看着施韦泽,没有说话

“没有了医生,没有了药品,他们将承受多少病痛的折磨啊!”过了一会儿,施韦泽继续悲切地说道。

“是的,整整7年,丛林村民实在太苦了,他们不能没有医生,”海伦娜靠在丈夫的肩上,声音里充满了同情,“他们需要我们,正在盼着我们,只可惜我这不争气的身体,无法与你同行了。你去吧,这就回非洲去吧。家里的一切,你尽管放心,我会照顾好女儿,照顾好自己的。”

“不是我心狠,而是兰巴雷内不能没有医生。你这么理解我,这么支持我,这是我的福分,也是丛林村民的福分。”说这话时,施韦泽的眼中充满了感激,“有你的牵挂,有你的支持,有你做我强大的精神后盾,我在远方永远不会寂寞。只是,女儿还太小,你一定要照顾好她,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

“我不要紧,女儿也不要紧,我会照顾好她的,倒是你自己一定要多保重,回去后千万不要太劳累。你已经人到中年了,不能像过去年轻时那样没日没夜地干了,你的精力和体力都不同于以前了。”

“你放心,我一定照顾好自己,常给你去信。”施韦泽紧紧拥抱着妻子,只感觉她的暖暖体温,温暖了自己的每一个细胞。

这是一份相濡以沫的真情,将两颗心紧紧系在了一起,化作今生今世的地久天长,直至永远。

这些年来,施韦泽曾经无数次幻想,终有一日会云开日出,可以回到非洲,重回丛林村民的身边。远方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片云的距离,推开窗户闻到的,就是清风中吹来的丛林气息。而今,重返非洲的这一天真的来临了,怎不令他激动万分。

1924年2月21日,施韦泽背上行囊,肩扛一份责任,满含留恋地辞别病中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重返兰巴雷内的征程。回眸处,是一缕阳光,在流年里许下了母女俩一世的安好。

而此时,施韦泽在欧洲的影响力已越来越大。人们感动于他的献身精神,关注他的人道主义事业,许多崇拜者从世界各地给他来信向他问好。

在这个世界上,毕竟充满了爱与善良,施韦泽在大众之中找到了自己的根基。

一天,一位名叫诺埃尔·基勒斯皮的年轻人找到了施韦泽。他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有一双深邃睿智的蓝眼睛,正在英国牛津大学化学系读书。他是个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十分钦佩施韦泽的为人,愿意以志愿者的身份,利用假期跟随施韦泽前往非洲丛林,在那里为当地村民服务几个月。

施韦泽细细打量眼前这位青年人,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了一份真诚。他和年轻人做了一番长谈,发现他淳朴善良、聪敏智慧,有为人类服务的理想,甚得他的欢心。

就这样,当驶往非洲的奥列斯特号轮船缓缓出发时,施韦泽的身边多了一位年轻的大学生。

一路上,依然是漫长的旅程,因为两人同行,也就不觉得寂寞了。可是每到夜间,当诺埃尔沉沉睡去的时候,施韦泽则迟迟不能入睡。他的心随着大海的波涛在起伏,眼前浮现出志愿服务之路上一幕又一幕的场景。

整整7年了,曾经以为很难再回去的兰巴雷内,很快就可以重回她的怀抱了。当年自己选择到非洲服务,放弃已经取得的成就,8年学医生涯,建立丛林诊所,努力为土著村民看病,在战火中成为俘虏,被驱逐囚禁……这一幕幕场景,仿若电影画面一样在眼前一幅幅浮现,一切就像是在梦中。

轮船在海面上颠簸起伏,不知疲倦地劈浪前行。一场细雨过后,远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高悬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之上,多少天来一成不变的苍茫画面顿时生动了起来。站在轮船的甲板上,眺望天水相接处那一道七彩长虹,施韦泽心潮起伏,内心深处感慨无限。

这世界上,最懂他、理解他、支持他的人,就是海伦娜。为了他,为了他的事业,她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生命需要阳光的滋养,不能缺少爱的光芒,今生如果没有了她那阳光般的爱,他的心就不会温暖。而今,她却成了一个体弱多病的人,还在照看孩子,日日牵挂着他。

感动中,施韦泽自言自语道:“亲爱的海伦娜,人生因了你我这一场美丽的遇见,变得更加丰盈了。回想当年我们一同前来非洲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对于你的自我牺牲与无私奉献,我永远不可以忘记……”

轮船劈波斩浪,一路前行,几个星期的漂泊后,终于来到非洲,在经过了一个个熟悉的码头后,施韦泽于复活节的时候抵达洛佩斯角海湾。

他曾带着妻子来到这里休养过两次,而今重来,止不住又撩起对往日的回忆。

岁月如歌,念她如初。人生若是这一程山水,施韦泽将永远守候在有她的地方,怀揣一世安暖,与她同喜、同乐、同欢笑,看尽世间的花开,许年华如诗。

夜深沉,望星空;人息静,梦一方。施韦泽于黑暗中点亮心灯,坐在时光里怀想。想起与海伦娜在这儿共度的日子,眼角不知不觉湿润了。

在洛佩斯角海湾休息了一天后,施韦泽和诺埃尔改搭平底河轮,沿着美丽的奥果韦河向上游驶去。坐在船上,穿行在神秘的热带雨林中,望着两岸茂密的丛林,听着草木的呼吸,闻着热带的气息,施韦泽心潮起伏,发出阵阵感慨。

思绪万千中,眼前的绿色丛林越来越茂密,日思夜想的兰巴雷内又重新出现在他的眼前。

1924年4月19日中午时分,河轮在兰巴雷内码头靠岸了。悠悠岁月,人生几何?故地重游,感慨良多。

7年前的秋天,施韦泽于战火弥漫中以战俘身份被驱离这里。这些年来,兰巴雷内无数次出现在他的梦里。而今,在经历了2个月的长途旅程后,这魂牵梦萦的地方又重新出现在眼前,怎不令他激动不已。

高大的热带树木依然挺拔如故,滚滚的奥果韦河水依然四处奔涌,土著黑人熟悉的鼓点声依然激越深沉。这一切,从岁月深处缓缓走来,越来越清晰,以至于真切地呈现在眼前的时候,施韦泽几乎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亲爱的丛林兄弟姐妹们,我回来了,从今往后,我与你们生死相依,再也不离开你们了。”施韦泽难抑激动之情,张开双臂对着丛林深处大声呼唤了起来。诺埃尔第一次来到非洲,这位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也激动地学着施韦泽的样子,高举双臂孩童般欢呼雀跃起来。

热带的风儿迎面吹来,拂动着两人的衣襟。高大的椰子树叶互相摩挲着,发出簌簌的声响,像是在欢迎两人的到来。

上得岸来,施韦泽与迎接他的传教士深情拥抱。诺埃尔提着行李,兴奋地审视着眼前的一切。这山,这水,这丛林,这土地,于他而言是那么新奇。而施韦泽,则一心挂念着丛林诊所,经历了岁月的风雨飘摇后,不知道诊所现在是否安好?

在传教士的陪同下,施韦泽径直往丛林诊所方向走去。带着岁月的凝眸,携着生命的热盼,他期待一切都是他期待中的那么完美。然而,行至心所挂念的地方,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一片凄惨衰败的景象。

此刻,映入施韦泽眼帘的是大片东倒西歪的杂草与灌木。丛林诊所在杂草灌木的拥围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诊所的一部分墙体已经倒塌,尚未倒塌部分也已岌岌可危。屋顶歪斜着,上面布满了触目惊心的空洞。

岁月流逝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施韦泽一心挂念的丛林诊所,居然破败成这个样子,根本无法在里面开诊了。施韦泽的内心感觉非常悲凉,就好像一个人走在清冷的夜间。面对这样的荒芜,他的心一阵阵发痛。

“为什么会这样?”他伤心地向传教士发问,“我们离开以后,诊所关门了,这里没有了人烟,在风雨的侵袭下,荒废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不是请你们找一些工人把诊所先修好的吗?”

施韦泽满心不快地说着,来之前,考虑到离开了这么些年,丛林诊所无人看管,一定十分破败了,所以他特意委托传教办事处帮他招收一些工人,在他到来之前把诊所整修好,以便一到这里马上就可以开展工作,不耽误对病人的诊疗。

面对责问,传教士十分不安,低声解释道:“实在对不起你,由于欧美要开和平博览会,需要大量木材搞建筑,因此最近这里接到了大批的木材订单,木材商花高价招收村民们去伐木。由于我们给不出高价,因此一个工人也没有找到,也就无法整修诊所了。对不起。”

虽然施韦泽很不高兴,但细细一想,确实也不能全怪传教办事处。他了解这里的一切,办事处的经费少得可怜,根本出不起高价去雇佣工人,而给不出价钱,是不会有人来这里干活的。当年他和海伦娜第一次来到兰巴雷内的时候,期待中的诊所也没有建起来,原因和今天完全一样。

想到这儿,他倒也释怀了。

“好吧,就让我自己承担起整修诊所的工作吧。”他喃喃自语道。

施韦泽是一个坚强的人,面对挫折,只会越挫越勇。思忖间,他想到了兰巴雷内的家——那个四周建有回廊的温馨小木屋。

他想找到那条先前走过无数次的回家之路,可此刻竟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由于杂草丛生,灌木乱长,荒芜中那条熟悉的小路早就被密密的野草覆盖,再也看不见半点踪迹。要不是这条路他曾经和海伦娜每天都要走几遍,那么真的连他自己也不会相信,这里先前居然还有一条可以行走的路。

感叹着世事沧桑,体会着人生百味,施韦泽无奈地跟着传教士,左绕右绕地兜了一个圈子,才来到了小木屋前。

然而,这里的一切又一次令他感到悲伤。历经岁月风雨的侵袭后,小木屋已十分破旧,幽暗而飘散着霉味,一部分回廊已经坍塌,屋顶还有很多漏洞。

虽然传教办事处知道施韦泽要回来,想尽办法对小木屋进行了整修,可因为人手缺乏,还有很多地方尚未得到修理,现在还不能住人。施韦泽知道,接下来小木屋的整修工作也得靠自己了,这令他更感凄凉。这一切,都是罪恶的战争造成的。此刻,他更加痛恨战争了。

晚上,传教办事处热情招待了施韦泽与诺埃尔,对他们做了周到的安置,这令施韦泽在深深的失落中有了一些安慰。此刻,他已无暇想别的事情,对他来说,既然回到了兰巴雷内,意味着马上就将开始救死扶伤的工作了。

他对这儿的一切太熟悉了,清楚地知道自己回来的消息一传开,这里马上就会挤满了求诊的病人。可是,诊所不能及时修复就不能开诊。但要修复诊所,没有工人又怎么办?既然传教办事处已帮不上太大的忙,那他只能赶紧自己想办法了。

乐观的人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纵有酸甜苦辣咸,悉数尝尽五味杂陈后,依然会笑对人生,迎接彩虹的出现。

施韦泽就是这样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作为一名医生,他只想早日修复诊所,以便早日开诊。他顾不得旅途劳顿,放下行李就带着诺埃尔驾驶独木舟穿行在丛林的河流中,前往各个村落去做动员工作。

“嘿,我们的博士又回来了,这真太好了。你可知道,这些年里,我们一直都在想着你,时刻盼着你回来啊!”每当施韦泽走进一个村子,总能听到这样亲切的声音。

浅相遇,深相知,重逢在人间。在一个个村落中,一户户丛林人家里,施韦泽对村民们开心地说道:“哈哈哈,又看见你们了,真是太高兴了。这些年,我可时刻惦记着你们啊!怎么样,身体还好吧?”

“唉,身体总有不好的时候,每当生病了,我们就特想念你。现在你回来了,这下可好了,我们生病也不用再发愁了。”

“对,我会悉心呵护你们的健康的。”

“博士,没有你的日子,我们可受尽了病痛的折磨。你是我们的恩人啊!”

“不,我是你们的兄长。你们的健康,就是我的心愿。”

就这样,施韦泽和村民们一一打招呼,拉家常,嘘寒问暖,好不温馨。他向他们述说当前丛林诊所遇到的困难,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出一些劳动力来将诊所整修好。

他的真诚感动了一些村民,他们表示愿意出力帮助整修丛林诊所。但是,他也经常遇到不太愿意出力的人,这时候,他便板起面孔佯装生气地说:“丛林诊所是为村民服务的,如果你们不肯出力的话,那么诊所开诊以后,你们也别想来看病了,我不会给你们治病的。”

就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韦泽终于找到了一些工人,并想方设法弄到了一些棕榈叶瓦。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立即投入到整修房屋的紧张工作之中。施韦泽日日都在现场,他是房屋整修工作的总指挥,自己带头什么活都干。诺埃尔更是表现出了无限的热情,跟着施韦泽忙这忙那,成了他的得力助手。

在连续奋战了一段日子后,倒塌的墙壁终于修复了,覆盖了棕榈叶瓦的屋顶也不再漏水透光了。诊所内部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布置了简单的工作台。

此时,施韦泽和诺埃尔虽已累得筋疲力尽,心里却十分快乐。

天上飘逸的云朵,挥洒着长空的情怀。穿过丛林的清风,轻吻着施韦泽的脸颊。站在修缮一新的诊所前,把手放在心口,执守着永驻心田的非洲情缘,一梦千寻。

夜幕降临时,施韦泽住进了整修好的小木屋里,站在阳台上,望着莹蓝天幕中的一轮弯月,听着丛林深处传来的阵阵涛声,任由远来的风掀起衣角的牵念。远远的山,远远的水,笼了这丛林的半烟半雨,湿了自己心中的这一份情感。

这段日子的建设工作,令施韦泽十分疲劳,可丛林诊所得到了修复,马上就可以大批地接诊患者了,又令他十分欣慰。

人世间,总有一种牵念,留在远方。高兴之余,他感到了一丝落寞。他原是个理性的人,可如今孤独一人,面对无心的月光,他也变得感性了。埋藏在心底的那一页脆弱,不由自主地被翻了开来。

要是海伦娜此刻就在身边,看到丛林诊所得到修复,马上就可以正常开诊了,她该多高兴啊。自己的事业,得到了妻子太多的支持,而对于妻子,自己的付出实在太少。可是,为了非洲人民的健康,他只能放下儿女情长。通情达理的海伦娜对此十分理解,丝毫不会怪他。爱是生命里一首永恒的歌,他是这首歌的一名虔诚的歌咏者。对于妻子,他的心里充满了深爱。她在身边的时候,生活是带露的玫瑰;她在远方的时候,生活是思念的花朵。

“这似水的时光,请许我一个永远,让最美的爱情相伴着我们,在生命的常青藤上,刻上一份永恒。”这是施韦泽心的吟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