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故事 爱学习的人_关于康熙的事迹

爱学习的人_关于康熙的事迹

时间:2022-05-06 名人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爱学习的人_关于康熙的事迹在清朝的历史中,有一批很有意思的外国人。事实上,康熙能够继承皇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拜汤若望所赐。康熙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知道这件事后极为震怒,她知道顺治帝信赖汤若望,而汤若望只是一个外国传教士,罪不致此,于是便做主释放了汤若望四人。这一切都发生在康熙继位之初,他虽然年幼,但对于事情的始末却通透于胸。康熙看到这些后,便极为称赞欧洲的天文学说及其他一切科学技术。

爱学习的人_关于康熙的事迹

清朝历史中,有一批很有意思的外国人。他们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朝堂上却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是谁?他们来干什么?他们的身份大多都是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传教。

所谓传教士,是指坚定地信仰宗教,并且远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们传播宗教的修道者。西方传教士在明朝时比较盛行,他们向中国输入宗教和科学,传播科学并不比宗教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人需要科学知识,只谈宗教根本就无法得到士大夫的尊信。为了获得更多的信任,这些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大都身兼数职,有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底蕴。当然了,这些科学知识五花八门,宗教、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等,无所不包。

因为这些传教士带来了科学知识,所以他们逐渐被一批儒家知识分子所接受。当时的情形是,这些儒家知识分子渴望在科技方面有所建树,但却求学无门,正好传教士带来了他们想学的东西。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渐渐走到了一起。

有人支持,自然也会有人反对。清初的时候,朝廷内外分为容教派和反教派,容教派愿意接纳西方传教士,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识;而反教势力却极为排斥西方人,认为他们除了会“妖言惑众”以外,便一无是处。(www.guayunfan.com)严格来说,康熙的父亲顺治皇帝就属于一个容教派,他十分喜欢德国传教士汤若望。顺治元年(1644)八月朔出现日蚀,小顺治帝便命令大学士冯铨同内大臣等督率汤若望和钦天监官各自带着自己推算出来的日食图表,登观象台验证。验证的结果是,西方算法推算出来的日食图表同真实情况比较吻合。自此之后,顺治帝十分看中汤若望。顺治十年(1653),顺治帝赐“汤若望号通微教师”,并尊称其为“玛法”,“玛法”在满语中即为爷爷的意思。

事实上,康熙能够继承皇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拜汤若望所赐。而康熙自小读书涉猎甚广,自然也愿意向汤若望请教,因此也十分尊重这位外国传教士。

皇帝信赖西方传教士,这使得反教势力极为不满。康熙即位之初,以鳌拜为首的反教势力见有机可乘,便趁机向汤若望发起了进攻。鳌拜仗着权势,不顾容教派的反对,废除了顺治时期的各项政策,包括中国行西洋历法。他们甚至罗列了汤若望的罪状,想要将其彻底铲除。其时汤若望已经七十多岁,年迈口不能言,便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代为答辩。可是在鳌拜的强权面前,这些抵抗根本就无法起到作用,汤若望、南怀仁等四名西方传教士被捕。

康熙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知道这件事后极为震怒,她知道顺治帝信赖汤若望,而汤若望只是一个外国传教士,罪不致此,于是便做主释放了汤若望四人。

这一切都发生在康熙继位之初,他虽然年幼,但对于事情的始末却通透于胸。亲政之后,他便插手这件事,确立了“唯是是从”的文化政策。什么叫作“唯是是从”?简单来说,就是无论中西,谁对就听谁的。他曾对大臣们说:“朕幼时,钦天监汉官与西洋人不睦,互相参劾,几致大辟。杨光先、汤若望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睹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者。朕思已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奋而学焉。”

我们不得不佩服康熙的智慧,小小年纪,他就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既保持了民族气节,又对传教士不采取全盘否定和一概排斥的态度。他尊重西方科学,肯定了西方科学的先进之处,并坚定了自己学习的决心。他认为只有自己什么都学会了,才能真真正正地调节容教派和反教派之间的矛盾。

这个决心是一枚种子,激发了他学习西方科学的浓厚兴趣。

有了学习的兴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像学习汉文化一样,沉迷于书海吗?不是!他一方面积极向西方传教士学习各门科技知识,一方面积极钻研,挖掘中国科技遗产,培养科技人才。他用两只手在抓,一只手抓外,一只手抓内,然后用力将内与外糅合在一起。他是一个好学生,更是一个好的践行者。法国传教士白晋曾经这样评价康熙:“因为他本来就对新奇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自从他有了某些欧洲的科学之后,就表现出了学习这些科学知识的强烈欲望。”

确实如此,他的学习欲望只能用“强烈”一词来形容!钦天监监正杨光先曾与传教士南怀仁就“历法”一事争斗了无数次。争斗的结果是,西洋历法确实更为科学。康熙看到这些后,便极为称赞欧洲的天文学说及其他一切科学技术。随后,他居然连续两年沉迷于科学技术的钻研,乐此不疲,他已经把这些当成是最大的乐趣了。幸好其时他尚年幼,一切国事有四大辅臣主持,这才没有出现大的乱子。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也在自己的日记中记叙了这位少年皇帝的勤奋好学:“每日破晓,我就进宫,立即被引入康熙的内殿,并经常到午后三四点钟才告退。我单独与皇帝一起,为他读书和讲解各种问题。”南怀仁主要给康熙讲一些数学仪器的应用知识,以及一些浅显易懂的几何学、静力学、天文学等知识。南怀仁所知也非常有限,但即便是这些简单的知识,也足够康熙欣喜若狂了。

虽然一个愿意教,一个愿意学,但是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原来康熙不懂外文,而要将那些技术性的文字完全翻译成汉文,也有一定的困难,学术沟通上出现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康熙特意命令南怀仁学习满文,希望其能将外文教材转化为满文,以方便自己学习。南怀仁无奈,只好花时间学习满文,然后再传授知识。

自从接触到科学知识之后,康熙是完完全全地着了魔,一门心思地扑了上来。学习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而且这一乐趣保持了几十年都没有变过。纵然是在削藩之战中,生死存亡系于一线,他还是不曾放弃学习。他每每一有闲暇,便会命令那些外国传教士教授自己一些新的“花样”,以此为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