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是在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的基础上,由北京大学与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共建的实体性学术机构,中心于199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高校中古典文献学科唯一的重点文科科研基地。2007年年底《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还入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08—2009年度来源集刊。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是在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的基础上,由北京大学与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共建的实体性学术机构,中心于1999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第一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也是全国高校中古典文献学科唯一的重点文科科研基地。

一、总体情况

此中心目前下设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古文献学研究、传世文献整理研究与海外汉学研究等四个研究室。现任中心主任为安平秋教授,常务副主任为廖可斌教授,副主任为杨忠教授、曹亦冰教授。

此中心拥有阵容强大的学术队伍,多位著名学者各有专长,在古籍整理研究与古文献学理论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安平秋教授主编的“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中国小说史丛书”、“宋代学术与文化研究丛书”、《史记研究集成》,裘锡圭教授的《文史丛稿》、《郭店楚墓竹简》(注释按语部分),孙钦善教授、董洪利教授、王岚教授等主持的大型宋代诗歌总集《全宋诗》及其补编,杨忠教授的《清人别集总目》,曹亦冰教授的《美国图书馆藏宋元版汉籍图录》,李家浩教授的《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李家浩卷》,李零教授的《中国方术考》与《续考》,董洪利教授的《古典文献学基础》,刘玉才教授的《清代书院与学术变迁研究》,漆永祥教授的《汉学师承记笺释》,王岚教授的《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顾永新副教授的《欧阳修学术研究》,杨海峥副教授的《汉唐〈史记〉研究论稿》,刘瑛副教授的《左传、国语方术研究》,刘萍副教授的《津田左右吉研究》,李更副教授的《宋代馆阁校勘记》,陈晓兰副教授的《南宋四明地区教育和学术研究》,徐刚副教授的《古文源流考》,吴国武副教授的《经术与性理——北宋儒学转型考论》等,都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此中心建立以来,已先后完成的重大项目有“传世典籍与古代学术研究——以宋代为中心”、“宋代学术文化与宋代典籍整理”、“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全宋诗补编”(上、下)、“中国大陆地区公藏宋元版古籍图录”、“美国所藏汉籍善本图录”、“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全编”等;目前仍在研的重大项目有“出土战国数术文献研究(以楚墓卜筮祷祠简研究为中心)”、《印度泰戈尔大学所藏中国古籍目录》、《日本国立公文馆(原内阁文库)藏珍稀本汉籍选刊》、《日本国会图书馆藏珍稀本汉籍选刊》、《韩国文集丛刊》中的中国文献相关资料选粹——中国文献在韩国的流传与衍变”、“日藏〈论语〉古钞本综合研究”、《珍稀本明代戏曲丛刊》等。

二、主要经验

1.以重大项目为先导,带动科研工作

在确定研究课题方面,坚持以下四大原则:(1)适应学科发展,兼顾社会需要;(2)合理布局,有主有次,照顾本学科的各个方向;(3)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综合研究并重;(4)注重开拓性、前沿性和国际性。

在抓重点项目的同时,此中心还针对研究人员各自的专业特点,鼓励进行自主研究,并在中心内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使中心成员基本上每人都有小型的课题。自主研究课题,既鼓励了中心成员的科研热情,又与重点项目相呼应,相得益彰,使中心科研在良性循环中得到发展与进步。

2.重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

截至目前为止,已经陆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举行学术演讲达45次之多(平均不到一个季度一次演讲)。中心还通过合作研究、访问考察、参加国际会议等多种方式,为研究人员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定期举办学术会议,也是中心密切与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图书典藏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中心主办或参与主办的大型学术会议有海峡两岸古籍整理研讨会、纪念魏建功先生诞辰100周年暨《魏建功文集》出版学术研讨会、《史记》与中华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中世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近世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宋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文献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传统文化与元代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典籍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此中心还与复旦大学古籍所、日本早稻田大学古籍文化研究所达成协议,三家共同合作、轮流主办“中国古籍文化中日学者学术研讨会”。这些国内外会议的召开,都起到了互通学术信息、整合研究力量、搭建交流平台的作用。

为扩大影响,加强交流,中心还编辑出版有《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中国典籍与文化》和《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等三种刊物,在高校文科基地中很有特色。2007年年底《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还入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08—2009年度来源集刊。

3.重视队伍建设与青年人才的培养

中心鼓励、支持并积极推荐本专业教师赴国外知名大学进行访学或进修,自2005年以来,此中心刘玉才、卢伟、王岚、顾永新、杨海峥、顾歆艺、吴鸥、王丽萍等多名研究人员先后应日、美、印等国科研机构邀请,赴国外进行合作研究或访学。

4.加强基地的开放性与流动性

通过聘请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及接纳国外访问学者等形式,增强研究实力,先后邀请早稻田大学稻畑耕一郎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吴宏一教授、台湾大学郑吉雄教授、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魏查理院士、庆寅义塾大学斯道文库高桥智教授等来中心进行驻所研究。

三、标志性成果

近10年以来,此中心在“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和“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并产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1.安平秋教授等主持的“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复制工程”

该项目是与日本友人合作的,目标是将日本皇室所藏140余种宋元版汉籍全部复制回来,并挑选其中尤为珍贵的版本影印出版。该项目于2002年正式立项,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2年年底“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第一、二辑正式出版,并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5年全部胶卷复制完成,并由时任驻日教育参赞将胶片携带回国;目前此丛书的全部四辑已编辑完毕,共收录70种图书,即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一次性推出。

2.在对海外汉籍存藏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此中心于2010年启动了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的研究工作

这套丛刊拟按收藏国家或藏书机构分为若干系列,预计收书500种左右,共约1亿字。课题组成员将在实地考察、摸清国外图书馆及其他藏书机构所藏善本汉籍数量与质量的基础上,对于其中尤为珍贵并有代表性的善本古籍,进行复制出版。“十二五”期间计划首先推出《亚洲地区所藏汉籍善本丛刊》。

3.裘锡圭、李家浩教授主持的“出土文献研究(以郭店楚简研究为中心)”和“郭店楚简文献研究”

这是瞄准前沿问题的两个重大项目,于2000年、2001年先后立项。项目组成员将20世纪90年代出土的、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成为学界热点的郭店楚墓竹简,进行拼接、简序的调整,在古字的释读、难字的释义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对文献学与思想史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四、“十二五”思路

此中心将继续依托北京大学的优良学术环境,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在队伍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保持并加强在国内外同类学科中的领先地位。努力使中心成为能承担重大古籍整理研究项目、推出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的学术重镇;成为培养高水平古文献整理研究人才的园地,成为政府、社会关于古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的智库;成为联络国内外相关学术力量共同从事重大古文献整理研究工作的平台;成为推动中华古籍整理研究以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