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

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

时间:2022-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深入讨论,能够引起国内外语界同行对语言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视,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然而,项茂英的调查结果显示:情感因素在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情感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

田 耘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教学活动通常是以教学者为中心而进行的。近年来,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外语教学在思路上和方法上逐渐发生了转变,教学活动从以教学者为中心转向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但在目前的外语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学习者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略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这种倾向在语言教学中表现为过分强调语言学习的认知因素,忽视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是造成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深入讨论,能够引起国内外语界同行对语言教学中情感因素的重视,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情感是人们对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研究人员发现,人的大脑总是充满了各种情感,其中很多是潜意识的,我们的很多言行举止都受情感的支配。对学习者来说,情感也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某种倾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抑制、性格的内向与外向、自尊心、自信心、学习动机等。在教学中笔者观察到下列这些现象与学习者的消极情感因素有关:

——学生认为学习是为父母或老师(动机因素)

——学生喜欢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以逃避课堂活动(动机因素)

——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性格内向)

——回答问题时紧张甚至全身发抖(焦虑)

——担心被老师提问(抑制)

以上列举的都是一些学生的消极情感,消极情感通常导致被动和抵制行为,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便趋于停止,即使不停止,其效率也大大降低。正如Krashen(1981年)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提出的“情感过滤假释”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并不吸收他们所接触的全部语言材料,他们的动机、需要、态度和情感状态把外界语言环境所输入的某些部分筛选出去,并因此影响到语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Scott(1986年)和Phillips(199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外语学习焦虑和口语成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国内的陈颉(1997年)和张莉(2001年)也考查了口语焦虑对口语水平的影响,发现二者呈负相关。王雪梅(2001年)认为学习者的焦虑程度对英语写作前的计划时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郝玫和郝若平(2001年)对阅读焦虑的研究同样发现焦虑会妨碍阅读理解的测试成绩。肖肃(200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在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对学习成就的影响最为显著。Chastain(1975年)对学习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的美国大学生进行了“内向和外向”的分析,并结合他们学习外语的成绩,发现外向的学生比较容易得高分。Rossier(1976年)结合学生口语流利程度的研究也表明学生的口语流利程度与性格的外向与否显著相关。

三、情感因素的转化

以上研究表明,情感是语言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相反,积极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状态。正如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人的认知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ogers,1969年)。然而,项茂英(200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情感因素在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重视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强化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影响的意识,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把学生当做朋友来对待,尽量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恐惧感,尽快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如:(1)尽快记住学生的姓名。熟悉学生的姓名有利于缩短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感;(2)讲课时,不要板着面孔,要经常面带微笑,同学生有目光交流;(3)讲课时多在教室走动,以消除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界限。由于外语教学是一种双向式的心理交流活动,而讲台容易成为师生间的天然屏障,或许采用圆桌教学方式有助于消除这一障碍。如果在教学中能做到这样的知情合一,那么外语课堂教学就有可能摆脱目前这种师生缺乏情感交流与沟通、机械传授语言知识的沉闷的课堂氛围,出现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崭新的课堂气氛。

2.尊重和鼓励学生

大量研究表明,在自尊受到保护和鼓励的环境中,学习的认知活动最有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和鼓励学生,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人人都有一种形成的自我概念,并且让他人认可的需求。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之外,也是一个人际关系的交流过程。其实学生渴望与老师交流。根据项茂英(2003年)的调查,有72.6%的学生认为他们的英语老师应和学生多交流,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过教师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不要刺伤学生的自尊心,而是应以表扬鼓励为主,多看学生的长处。随意的批评极易导致学生的“自我负驱动”,而一句得体的赞扬往往会激发出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甚至对学生产生终生的影响。赞扬就像一种奇妙的催化剂,使学生受到鼓励,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此外,教师也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倾向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思想、情感,不要对对方作定性评价,而只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一旦教师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便能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学习状况。

3.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Rogers指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且会使之产生戒备。因此,外语教师要创设一个“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轻松和谐的外语课堂教学氛围,努力使课堂气氛活跃,方法主要有:(1)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如上课前,播放一段英文歌曲,不仅可使学生放松、调节情绪,还可提高英语辨音能力;又如学生轮流做值日报告,讲笑话,讲幽默故事,讲校园趣闻等,都可活跃课堂气氛。(2)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趣味性一指教材、教学内容的选取,二指教师要尽量注意自己的教态和姿势,并借助音调、节奏、手势语、体态语等生动的形象语言来教授。多样性是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力求以不同方式讲解不同体裁的课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课堂活动,可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多采用合作型的小组活动形式。因为成功的小组活动形式可以使学生产生归属感,有积极的和相互支持的气氛,可以促进各成员的积极自我表现,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从而提高语言学习效果。

此外,为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和语言输出的可宽容性。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是指教师输出的语言信息难易程度及速度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否则,学生听不懂就会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语言输出的可宽容性是指对学生语言输出中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如暂时不予纠正;不当众纠正;让学生自己纠正或学生互相纠正等。过多地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只会加剧学生语言输出的紧张心理,致使其产生消极的自卑情绪,进而出现逆反心理。纠正是一门艺术。清代思想家、教育家颜元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外语教师不论采取什么方式纠错,都应本着友善、和蔼的原则,而不能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挑错,从而产生反感和不合作心理。

四、结论

综上所述,情感因素对语言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为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还不太令人满意,有待解决的问题较多,重视情感问题并不意味着能够解决英语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外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参与该活动的一系列要素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设施、测试手段等等。但是不能否认情感因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这是英语教师有待努力的方向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